摘要:学慧通教育即学即答栏目,每周一三五将更新法律法规、生产管理和技术基础的重点总结+配套练习题,让你加深记忆的同时强化作答能力,助力2025年中级注安考试。
一周三练
学慧通教育即学即答栏目,每周一三五将更新法律法规、生产管理和技术基础的重点总结+配套练习题,让你加深记忆的同时强化作答能力,助力2025年中级注安考试。
今天是生产管理
特种设备管理这些要点,你必须知道!
特种设备因涉及高压、高空、高温等特殊运行条件,其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秩序稳定,国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规范。以下从管理逻辑与安全保障角度,对关键规定进行深度解读,帮助大家准确理解条款背后的核心诉求。
一、共有特种设备:可委托专业管理——明确责任主体,规避管理真空
共有特种设备(如小区共用电梯、集中供暖锅炉等)因产权人分散,若由个人分别参与管理,易出现责任推诿、标准不一的问题,甚至导致管理断层。规定允许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其他管理人,本质是通过“专业化委托”明确单一责任主体:一方面,专业机构具备符合要求的技术能力与管理经验,能按规范开展设备巡检、维护等工作,避免非专业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责任主体的明确也让后续设备故障处理、安全事故追溯有了清晰对象,从制度上杜绝“无人管、管不好”的情况,保障设备持续稳定运行。
二、进口特种设备:中文标识是硬性要求——消除信息壁垒,保障使用安全
进口特种设备的原始标识与说明常为外文,而国内操作、维护人员若无法准确理解相关信息,极易引发安全风险:例如误读设备运行参数可能导致超压、超温运行,误解安全警示标志可能忽视操作禁忌。将“中文标识”定为硬性要求,核心是消除信息传递的语言壁垒: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采用中文,能确保操作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日常维护要点与应急处理方法;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用中文标注,可让现场人员快速识别设备型号、额定参数、危险提示等关键信息,在设备运行全周期中筑牢“信息准确传递”的安全防线,避免因语言障碍引发误判或操作失误。
三、检验检测人员:执业不可“脚踏两船”——保障执业专注度,维护检测公正性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是判断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的关键环节,检验检测人员的执业状态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与公正性。若人员同时在两家机构执业,一方面会因精力分散导致检测工作流于形式——如无法深入核查设备关键部件、遗漏潜在安全隐患,降低检测质量;另一方面,跨机构执业可能引发利益冲突,例如为满足不同机构的业务需求,出现选择性出具检测报告、隐瞒设备问题等情况,破坏检验检测的客观性。规定明确禁止“双重执业”,既是要求人员全身心投入单一机构的检测工作,确保每一项检测都严格遵循规范流程、覆盖关键要点;也是通过限制执业范围,避免利益关联影响检测结果,维护检验检测行业的公信力,让检测报告真正成为设备安全的“通行证”。
四、出租特种设备:管理保养责任有归属——厘清责任边界,避免责任转嫁
特种设备出租期间,出租方与承租方常因“谁来管、谁来修”产生争议,部分出租方可能将管理维护责任变相转嫁给承租方,而承租方若缺乏专业管理能力,易导致设备带病运行。规定明确“出租单位承担主要责任”,同时保留“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例外情形,其核心逻辑是“权责匹配”:出租单位作为设备所有权人,对设备的原始状态、安全性能更为了解,也具备更完善的管理资源,由其承担基础责任,能确保设备在出租期间始终处于符合安全要求的状态;而允许“例外情形”,则是尊重民事活动中的意思自治,例如承租方若具备专业资质并与出租方约定自行管理,可按约定执行,但需确保责任承接方有能力履行义务。这种责任划分方式既避免了出租方“一租了之”的甩责行为,也为合理的责任转移提供了合规空间,让设备使用与维护的责任链条始终清晰可追溯。
五、特种设备销售:这些“禁区”碰不得——从源头把控,切断风险传播路径
特种设备销售环节是安全管理的“第一道关口”,若存在违规销售行为,不合格设备将直接流入使用环节,成为安全隐患的“源头”。规定明确禁止销售的四类设备(未取得许可生产、未经检验及不合格、明令淘汰、已报废),每一类都对应着明确的安全风险:未取得许可生产的设备缺乏合规生产的监管,可能存在设计缺陷、材质不达标等问题;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设备无法确认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运行中可能随时出现故障;明令淘汰和已报废的设备则因技术落后或使用寿命终结,安全性能已无法保障。禁止此类设备销售,本质是从流通环节切断风险传播——通过堵住不合格设备的“销售出口”,强制将安全隐患拦截在使用之前,避免因设备本身问题引发安全事故,从源头守护使用端的安全。
六、特定设备设计:鉴定后才可制造——前置风险筛查,筑牢设计安全底线
锅炉、气瓶、氧舱、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因运行环境特殊(如高压、载人),一旦设计存在缺陷,后续制造、使用环节难以通过改造完全弥补,可能直接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如锅炉爆炸、索道坠落)。规定要求其设计文件经核准检验机构鉴定,核心是建立“设计前置审查”机制:检验机构会依据国家安全标准,对设计方案中的结构合理性、材料选型、安全防护措施等进行全面评估,排查可能存在的设计漏洞——例如判断锅炉受压元件的设计是否能承受额定压力,核查客运索道的牵引系统设计是否具备足够的安全冗余。只有通过鉴定的设计文件才能用于制造,这相当于在设备生产前增设了“安全门槛”,从设计源头消除先天性安全隐患,确保后续制造出的设备具备符合要求的安全基础,避免因设计问题埋下长期风险。
练习题
1.【2018年真题】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锅炉的设计文件,应当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B.特种设备属于共有的,不得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C.进口特种设备的产品铭牌,应当有完整的中文和外文说明
D.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同时在两个检验、检测机构中执业
2.【2018年真题】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关于特种设备经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特种设备在出租期间的使用管理义务由承租单位承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B.特种设备在出租期间的维护保养义务由出租单位承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C.经营企业销售未经检验的特种设备,应当报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批准
D.进口特种设备的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应当采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
3.【2018年真题】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设计文件,应当经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A.压力容器
B.气瓶
C.压力管道
D.起重机械
////////// 不要偷看答案 //////////
=
=
=
=
=
=
=
=
=
=
=
=
=
=
1.【答案】A
【解析】B选项错误,特种设备属于共有的,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C选项错误,进口的特种设备,其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其说明应当采用中文。
D选项错误,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检验、检测机构中执业。
2.【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特种设备在出租期间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义务由特种设备出租单位承担,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C选项错误,禁止销售未取得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D选项错误,进口的特种设备,其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其说明应当采用中文。
3.【答案】B
【解析】锅炉、气瓶、氧舱、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设计文件,应当经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来源:学慧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