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第4轮交锋,首场谈了6小时,3件事值得关注,特朗普等不及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11:04 1

摘要:还有3天!9月17日一到,美国那边就要给TikTok下 “最后通牒”—— 要么把美国业务卖了,要么直接下架。

还有3天!9月17日一到,美国那边就要给TikTok下 “最后通牒”—— 要么把美国业务卖了,要么直接下架。

这事儿闹了快一年,特朗普政府都第3次卡期限了,结果就在截止日前3天,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突然在西班牙马德里关起门来聊了近6个小时。

中美会谈

先看眼前,马德里会谈就盯着三件 “火烧眉毛” 的事——

其实这不是中美今年第一次在欧洲碰面了,从5月日内瓦、6月伦敦到7月斯德哥尔摩,月月都聊,就像 “月度打卡”。

但这次马德里会谈不一样,因为三件事全到了 “截止倒计时”,每一件没谈好,都可能牵一发动全身。​

最抓眼球的就是 TikTok 那3天倒计时。美国一直说 “担心数据安全”,逼着字节跳动把美国业务卖掉,不然就不让1.5亿美国用户用了。

但仔细想想,1.5亿人每天刷 TikTok,里面还有20多万人靠它赚钱(比如做直播、卖货),真下架了,美国人第一个不答应。

白宫自己今年8月还悄悄开了官方TikTok账号呢,这不打脸吗?

所以这次会谈,大家都猜是 “美方是想找个台阶,继续延期”。

中方也明说了:坚定维护本国企业正当权益、敦促美方为在美经营的中企,提供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而且字节要是真卖,还涉及技术出口,得中国这边审批才行,咱们不可能让美国说咋样就咋样。

现在看下来,延期基本是板上钉钉,就是换个说法 “再商量商量”,避免真闹到下架那一步。​

特朗普自己也用,还怎么禁?

【第二件事就是关税:圣诞节前的 “临时休战”,谁都不想先掀桌子】

还有个更实际的事:中美第二轮关税暂停期,11月12号就要到期了。

之前为了让美国人过圣诞能买到便宜的中国家电、玩具,美国暂停了24%的高关税,现在眼看圣诞季要备货,要是恢复关税,美国民众的购物成本又将增加。​

所以这次会谈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先把 “关税休战” 的事儿稳住了。

但双方都留了个心眼:10%的 “基础关税” 没取消。意思就是 “我不涨价,但也别想让我完全免掉”,互相都还保留着关税筹码。

中美经贸往来密切

【而第三件事则是芯片:美国刚 “卡脖子”,中国就 “反调查”】

最剑拔弩张的其实是芯片,会谈前 2 天,美国突然把23家中国公司拉进 “黑名单”,其中13家都是半导体企业。

这边中国也没含糊,当即就宣布对美国的措施发起反倾销、反歧视调查—— 你不让我买设备,我就查你卖过来的芯片有没有搞低价倾销。​

这事儿看着是 “互相较劲”,其实是技术领域的 “生死博弈”。

美国怕中国芯片技术赶上来,中国才不会因为美国卡脖子而切断产业链。

总的来看,这半年的四次会谈,其实是在悄悄定 “新规矩”——

现在双方再怎么博弈,都是 “可控范围内的竞争”。​

中美关系

首先,为啥总在欧洲谈?这可不是随便选的。​

这四次会谈,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马德里,全在欧洲。

一方面是欧洲想当 “中间人”,比如这次西班牙,特意把会谈安排在自己这儿,就是想告诉全世界 “我能帮大国沟通”,提升自己的地位;

另一方面,欧洲也是 “利益相关方”,美国卡中国芯片脖子,欧洲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就没法儿卖设备了,损失惨重。

所以欧洲也想推着中美好好谈,别连累自己。​

欧洲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

其次, 中美说话的 “温差”,藏着最核心的矛盾​。

每次会谈后,中美说的话都不一样。

美国总提 “国家安全”,把 TikTok、芯片都往 “安全” 上靠;

中国则直截了当说 “别把经贸当政治工具”,关税、制裁都是生意上的事,别扯别的。​

这不是简单的 “说法不一样”,而是认知上的大分歧:美国想把 “做生意” 和 “防中国” 绑在一起,中国则想 “生意归生意,竞争归竞争”。

现在的会谈,其实就是在磨合这个分歧 —— 虽然没解决,但至少知道对方的底线在哪儿了。​

美国财长贝森特

最后,“以时间换空间”:没成果,也是一种成果。​

这四次会谈,每次都没出 “一劳永逸” 的方案,全是 “延期”“再商量”。

但你别小看这种 “没成果”,它其实是在 “以时间换空间”。

比如 TikTok 延期,能让字节有时间找应对办法;关税延期,能让企业喘口气;芯片虽然没谈拢,但至少没马上升级冲突。​

对普通人来说,这种 “慢节奏博弈” 比 “一下子撕破脸” 好太多。

TikTok 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

可能有人觉得,中美谈的都是 “大国大事”,跟自己没关系。

其实不然,这三件事都在悄悄影响你的生活:

第一、别觉得TikTok只是用来刷段子的,它还事关几十万人的就业和创收。

要是真的被迫卖掉,不仅这些人可能失业,以后咱们中国APP想出海,也会更难 ——

美国要是尝到 “逼卖企业” 的甜头,下次可能就轮到其他软件了。​

特朗普和团队成员

第二、芯片卡脖子,不只是 “手机变慢” 那么简单。

美国卡中国芯片脖子,最直接的影响是手机、电脑可能涨价,但更深层的是 “饭碗” 问题。

要是中国能突破芯片技术,不仅能不被卡脖子,还能创造更多高薪岗位。​

第三、关税拉锯战,对消费者的影响是最直观的。

比如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关税,最后埋单的其实是美国老百姓但中国反制的关税,也会让美国的农产品、汽车涨价。

现在双方 “休战”,其实也算是一种 “双赢的默契”——你买的美国车没涨价,美国人买的中国家电也没涨价。​

特朗普想跟中方见面

接下来要看啥?两个关键时间点别错过​。

这次马德里会谈,其实是为接下来的两件大事铺路:

一个是10月底的APEC峰会,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等不及了,打算亲自出马,跟中方面对面谈出一些实质性成果出来;

另一个是11月12日的关税到期日,到时候关税要么继续延期暂停,要么就可以彻底撤销了。

不管最后结果咋样,有一点是肯定的:中美现在的博弈,已经从 “要么好要么坏” 变成了 “斗而不破”。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不用太担心 “一下子天翻地覆”,但要知道:大国之间的每一次会谈,都在悄悄塑造你未来的生活——

可能是你买的东西贵不贵,可能是你找的工作好不好,也可能是你手机里的APP还能不能用。​

关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下次再看到 “中美会谈” 的新闻,别直接划走,多留意两眼 —— 那里面或许藏着与你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线索。​

来源:莱茵船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