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沈阳师范大学发生诺如病毒污染事件,导致超过2000名师生出现胃肠炎症状。经调查,事件源于学校自备井蓄水池受污染,突显了校园水质监测的紧迫性。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规定》,水质监测是学校安全运行的法定基础保障,而非可选项目。学校作为高密集、高敏
2025年9月,沈阳师范大学发生诺如病毒污染事件,导致超过2000名师生出现胃肠炎症状。经调查,事件源于学校自备井蓄水池受污染,突显了校园水质监测的紧迫性。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规定》,水质监测是学校安全运行的法定基础保障,而非可选项目。学校作为高密集、高敏感场所,数千名师生集中生活,青少年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水源污染极易引发聚集性传染病。本次事件警示我们,必须强化水质监测体系,以水质检测仪为核心工具,提前识别隐患,阻断病原体传播。本文将总分总解析学校水质监测的必要性、关键参数及改进措施,助力校园饮水安全。
学校依赖的自备井或二次供水设施,因封闭性、复杂性增加污染风险。管道老化、蓄水池未定期清洗或消毒失效等问题,可能导致诺如病毒、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滋生。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规定》,系统性监测是识别污染隐患、维护师生健康的强制要求。通过实时监测,可及早发现异常,避免类似沈阳事件的重演。
依据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学校需重点监测以下参数,确保水质安全。
1.目标污染物:病毒与细菌
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通过水传播。检测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定性或定量RNA。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指示指标,阳性结果提示需排查其他病原体。国家标准要求,水源不得检出病原体。
2.消毒效果评估指标
游离氯(余氯)在管网末梢需≥0.05mg/L,以持续杀灭病毒;过量则可能生成有害副产物。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残留量应控制在0.3-4mg/L。这些指标确保消毒平衡,符合GB 5749-2022限值。
3.物理化学参数影响病毒存活
浑浊度需≤1NTU(国家标准规定),高值会降低消毒效率。pH值控制在6.5-8.5范围内,弱酸性环境利于氯消毒。监测频率参考《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规范》:自备井/蓄水池每学期全项检测,每月微生物抽检;末梢水每周检测余氯和浑浊度。
三、改进措施:构建长效监测机制与仪器应用
为避免类似事件,学校应落实以下措施,并结合高效工具提升监测效率。
1.建立规范化监测制度
明确责任主体,实施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并公开检测结果。例如,沈阳事件后,学校封闭自备井并推进市政管网接入,体现了制度升级的必要性。
2.推进供水系统升级
优先接入市政供水,更换老化管道,减少二次污染风险。
3.构建快速应急响应机制
设立24小时反馈通道,水质异常时24小时内启动检测并暂停供水。
4.强化人员培训与仪器支持
定期培训后勤人员,并配备便携式设备,如水质检测仪,实现快速现场检测。以双羿环境的DA-SP7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测定仪为例,它支持余氯、浊度、pH等50余项关键参数的精准测量(依据GB 5749-2022标准),重复性≤3%,光学稳定性高,且具备液晶显示屏、内置打印机和数据存储功能,便于学校日常抽检和应急响应。该仪器覆盖COD、氨氮、总磷等参数(可定制扩展),重量仅4kg,功耗
沈阳师范大学诺如病毒事件警示,水质监测是校园安全的生命线。通过引用国家标准、强化监测参数、并应用高效水质检测仪如DA-SP7,学校能有效预防公共卫生事件。推进市政供水升级和快速响应机制,结合便携设备支持,将为师生饮水安全筑起坚实屏障。让我们以科技赋能,守护校园健康。
来源:双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