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策性211大学,实力一般,地域偏僻,分数稍微高一点的孩子都不想去。但是也有一些211,它们的地理位置也不错,学科实力也很强,只不过因为它们的名字不太响亮,经常被人误解,分数也是不上不下,非常适合捡漏。
政策性211大学,实力一般,地域偏僻,分数稍微高一点的孩子都不想去。但是也有一些211,它们的地理位置也不错,学科实力也很强,只不过因为它们的名字不太响亮,经常被人误解,分数也是不上不下,非常适合捡漏。
平台上有位男主播坐在直播间里,对着镜头娓娓道来,介绍了几所因为名字不够响亮而被“拖累”的211大学。他介绍的这些211大学是哪几所呢?分别是暨南大学、东华大学、长安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
其实吧,在这个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很多数据是共享的,几乎不存在什么捡漏的情况。如果说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偏低的话,只能说明专业设置的不咋地,或者地理位置相对偏远,考生们不喜欢报考。这位主播提到的这5所大学,如果单从名字上看,确实不够响亮,看起来的确像是三本大学。那么,这5所211大学会因为它们的名字而受到考生的冷落吗?真的可以低分捡漏吗?不要急于得到答案,请慢慢往下看哦。
全国有三十多个省份,每个省份都拿来分析是不现实的,我用山东省作为样本省份吧。山东省是高考大省,是中庸之道拿捏最到位的地方,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志愿的时候,肯定也是深思熟虑的,他们的选择也能为其他省份的考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1、先聊聊这5所大学在山东省设置的本科招生专业有多少?
2024年河海大学在山东省设置了66个本科招生专业,江南大学在山东省设置了51个本科招生专业,长安大学在山东省设置了46个本科招生专业,暨南大学在山东省设置了44个本科招生专业,东华大学在山东省设置了23个本科招生专业。从专业设置的数量看,河海大学>江南大学>长安大学>暨南大学>东华大学。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是不是设置专业数量越多的大学,就越不受考生待见呢?要想揭晓这个答案,请接着往下看。
2、再聊聊这5所大学在各个分数段上的数量分布情况
录取分数线超出620分的专业,河海大学有3个,暨南大学有2个,江南大学有1个。
录取分数线超出610分的专业,河海大学有14个,暨南大学有12个,江南大学有5个,东华大学有6个,长安大学有0个。
录取分数线超出600分的专业,河海大学有40个,暨南大学有24个,江南大学有23个,东华大学有16个,长安大学有10个。
录取分数线超出590分的专业,河海大学有62个(94%),暨南大学有38个(86%),江南大学有41个(80%),东华大学有23个(100%),长安大学有26个(57%)。
通过这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按照考生报考热度排序的话,依次是河海大学>暨南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长安大学。
3、这5所大学报考热度最高的10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河海大学:计算机类(大禹强化班)625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21分、水利类(大禹强化班)620分、软件工程619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19分、智能科学与技术617分、人工智能617分、通信工程616分、自动化616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615分。
暨南大学:口腔医学628分、临床医学621分、软件工程618分、汉语言文学618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17分、法学617分、人工智能616分、电子信息工程615分、物联网工程613分、网络空间安全612分。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AI卓越创新班)621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16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申威卓越创新班)616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13分、临床医学611分、法学609分、人工智能609分、物联网工程609分、食品科学与工程607分、工业设计607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607分、自动化607分。
东华大学:计算机类617分、理科试验班类614分、人工智能614分、电子信息类613分、智能制造工程612分、数学类(金融与统计)610分、社会科学试验班609分、物理学类(集成电路与新能源)608分、机械工程608分、工业设计606分。
长安大学:法学606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05分、计算机类604分、工科试验班(华为班)604分、新闻传播学类604分、电子信息类603分、自动化类602分、数学类601分、思想政治教育601分、工科试验班(未来交通)600分。
2024年山东省的特招线是521分,本科控制线是444分。可以看出,如果想报考这5所大学的热门专业,高考成绩必须超出特招线100分左右才有把握呢。
4、这5所大学报考热度最低的5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也许有些考生报考211大学不是为了选择热门专业,只是考虑211的品牌,为了一个名声。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分析一下这5所大学报考热度最低的5个专业,看看需要多少分才能考上。
东华大学:新闻传播学类598分、环境工程(双学士学位)598分、生物工程(生物医药方向)597分、纺织工程(双学士学位)596分、服装设计与工程593分。
暨南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外合作办学)587分、经济统计学(中外合作办学)585分、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585分、戏剧影视文学585分、包装工程578分。
河海大学:地质工程590分、土地整治工程589分、机械工程(中外合作办学)582分、土木工程576分、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566分。
江南大学:纺织工程(先进纺织卓越创新班)584分、纺织工程582分、包装工程582分、工商管理(中外合作办学)578分。
长安大学:车辆工程(中外合作办学)578分、人工智能(中外合作办学)578分、交通运输(中外合作办学)575分、土木类569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中外合作办学)555分。
细心的网友可能发现了这5所大学的排序变化,在这5所大学里面,报考热度最低的专业,录取分数线至少要超出特招线(一本线)三四十分左右。如果报考东华大学的话,高考成绩至少要超出特招线70多分才有希望。
综上所述,我觉得这5所大学算不上可以捡漏的大学,到底是物有所值,还是物所超值呢?接下来,我们再分析一下这5所大学的就业质量情况。
1、东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东华大学发布了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本届毕业生的深造率达到29%左右(本科毕业生45%左右),签约率高达68%左右(本科毕业生52%、硕士研究生95%、博士研究生93%)。
从毕业生选择的行业领域来看,大约75%的毕业生集中在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3.53%的本科生和41.21%的硕士毕业生进入制造业)。
企业是吸纳毕业生的主要阵地,主要流向其他企业(本科毕业生45%、硕士研究生毕业生42%、博士研究生毕业生42%)和国有企业(本科毕业生17%、硕士研究生毕业生26%、博士研究生毕业生21%)。
从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来看,大约有57%的毕业生留在上海就业,其次是浙江省、江苏省等地。
东华大学被誉为“纺织界的黄埔军校”,这所大学毕业生流向的重点单位包括比亚迪、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筑集团、波司登国际服饰、华为、国家电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学而思教育集团、上海电气、中国石化等。与这所大学的办学特色领域并不很相符的。
我在中国薪酬网公布的《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榜单上看到,东华大学2023届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是11836元,在全国高校里面排在第28位。
2、暨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根据暨南大学发布的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来看,本届本科毕业生当中有30%左右的选择“国内升学”,14%左右选择国外升学,42%左右选择民营企业,29%左右选择国有企业。硕士毕业生当中有29%左右的选择民营企业,26%左右选择国有企业,37%左右的选择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89%的博士毕业生流向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
从毕业生流向的行业领域来看,本科毕业生集中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政府及公共管理、金融业;硕士毕业生集中分布在教育业、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政府及公共管理;博士毕业生集中分布在教育、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
从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来看,流向大湾区的人数占比分别是:本科70.4%、硕士67.3%、博士57.5%;留在广东省就业的人数占比分别是:本科76.6%、硕士72.1%、博士63.7%,省内就业量较大的城市集中在广州、深圳。
暨南大学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和“澳门人才库”,这所大学毕业生流向的重点单位包括华为、腾讯、比亚迪、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普华永道、毕马威、暨南大学(含各附属医院)、深圳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中芯国际集成电路、维沃移动通信等。
我在中国薪酬网公布的《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榜单上看到,暨南大学2023届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是11636元,在全国高校里面排在第34位。
3、江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根据江南大学发布的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来看,本届本科毕业生中有51%的毕业生选择就业,41%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92%的研究生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92.1%)。
从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来看,54%的研究生和41%的本科毕业生留在江苏省就业,其次是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和山东省。企业是吸纳毕业生的主要渠道,其中本科毕业生流向企业的人数占比分别是:民营企业(58.2%)、国有企业(21.5%)和三资企业(10.1%);毕业研究生流向企业的人数占比是:民营企业(37.6%)、三资企业(22.7%)和国有企业(17.3%)。
从毕业生选择的行业领域来看,本科毕业生集中在制造业(35.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0%)、建筑业(6.3%);毕业研究生集中在制造业(36.6%)、教育(14.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5%)。
从重点产业分布人数来看,超过56%的毕业生就业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含物联网和云计算、智能电网)、高端装备制造(含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以及新能源汽车等。
江南大学被誉为“轻工高等教育明珠”,这所大学毕业生流向的重点单位包括无锡药明生物技术、无锡先导智能装备、中移(苏州)软件、保诺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SK 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华虹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浙江森马服饰、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与这所大学的办学特色领域还是比较相符的。
我在中国薪酬网公布的《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榜单上看到,江南大学2023届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是8253元,在全国高校里面排在第111位。
4、长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长安大学最近这几年没有发布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就连2023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也从官网上删除了。从留下的痕迹看,本届本科毕业生当中有43%左右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超过6成的毕业生流向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
从该校公开的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来看,毕业生流向省份主要是陕西省(35%左右),其次是广东省、山东省、北京市、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等。企业是吸纳毕业生的主要阵地,其中47%的本科毕业生流向国企,48%的研究生毕业生流向国企;37%的本科毕业生流向其他企业,20%的研究生毕业生流向其他企业。21%的研究生毕业生流向科研设计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就业,9%左右的本科毕业生流向科研设计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就业。
从毕业生选择的行业领域来看,78%的毕业研究生集中在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教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0%的本科毕业生集中在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长安大学被誉为公路交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这所大学毕业生流向的重点单位包括中国建筑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上海汽车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与这所大学的办学特色领域还是比较相符的。
我在中国薪酬网公布的《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榜单上看到,长安大学2023届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是7155元,在全国高校里面排在第126位。
5、河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河海大学发布的最新就业数据是2022届的,47%的本科毕业生和4%的毕业研究生选择求学深造,44%的本科毕业生和85%的研究生毕业生选择签协议合同就业。
从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看,5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在江苏省就业,其次是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安徽省等。就业人数较多的城市包括南京市、上海市、常州市、杭州市、苏州市、深圳市、北京市等。从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看,主要流向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其中43%的研究生毕业生和41%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就业,25%的研究生毕业生和35%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到300人以上规模的其他企业就业。另外,15%的研究生毕业生和4%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到其他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就业。
河海大学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这所大学毕业生流向的重点单位包括水利相关单位(水利部下属的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各大流域机构等)、电力单位(国家电网及下属各省电网公司等)、大型央企及国有企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铁建工集团等)、金融机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IT 及互联网企业(华为、腾讯等)。
我在中国薪酬网公布的《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榜单上没有看到河海大学的名字,是不是有点意料之外呢?
上文分别分析了这5所211大学的录取数据以及就业数据情况,按照热门专业报考热度最高的顺序是:河海大学>暨南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长安大学;按照“冷门”专业录取分数线从高到低的排序是:东华大学>暨南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长安大学;按照薪酬榜应届毕业生的月薪从高到低的排序是:东华大学>暨南大学>江南大学>长安大学>河海大学。
看到这里,估计各位看官对这5所因名字而被拖累的211大学有了一个大致印象吧。那么,对考生来说,如何进行选择更有性价比呢?
从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来看,如果对水利、土木等专业感兴趣,河海大学性价比高;喜欢纺织、设计,东华大学是不错的选择;钟情于交通、地质等领域,长安大学更有优势;对食品、轻工专业有偏好,江南大学较为合适;而对新闻、经济、管理等专业有意愿,暨南大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当然,自己的高考成绩以及各个学校在本省的录取分数线,也是很重要的参考指标。此外还需要考虑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经济消费水平等因素,经过综合考量后再做出更符合自身需求的选择。
来源:松子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