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八朝古都”之称,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因北宋时期曾为世界第一大都会而扬名,又称东京汴梁。近代以来,从筚路蓝缕的革命年代,到艰苦奋斗的建设时期,再到开拓创新的改革岁月,直至伟大复兴的新时
2025年3月,开封市2025年乡级工会主席业务培训班开班
2024年8月,开封市2024年劳模关心关爱行动启动暨劳模工匠卡发放仅式举行
2024年4月 由开封市总工会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工会情"送文化进基层活动启动仪式暨五一劳动节专题晚会举行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八朝古都”之称,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因北宋时期曾为世界第一大都会而扬名,又称东京汴梁。近代以来,从筚路蓝缕的革命年代,到艰苦奋斗的建设时期,再到开拓创新的改革岁月,直至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开封工人阶级始终以昂扬姿态奋力谱写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
2023年11月,开封市工会劳动保护暨产改工作培训班开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奋力萌芽,初绽光华
20世纪初,开封作为河南政治经济中心,近代工业初步发展,铁路、纺织等行业工人群体壮大。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开封传播,工人运动兴起。1921年10月,开封铁路工人成立老君会,吸收会员200人,为工会组织的萌芽。
2017年10月,开封市总工会在朱仙镇启封故园组织木版年画技能竞赛
1922年1月,陇海铁路总工会于开封成立,组织全路工人开展工人运动。开封工人在陇海铁路罢工中表现活跃,为工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早期中共党员马文彦、冯品毅等人在开封秘密组织工运。五卅运动期间,开封成立纺织、印刷、女工、面粉等工会;大革命时期又组建水业、酒业等各业工会。土地革命时期,多次发起索薪、提薪、复工等斗争。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开封工人群众成立工人抗敌分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斗争。1948年开封第二次解放后,人力车工人要求改组旧工会。开封市军管会下令解散原国民党开封县总工会,并组建新的工会管理委员会。
2008年4月,开封市总工会举办全市车工技能大赛
1949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成立后,全市筹集粮草120万斤、柴草20万斤支援南下解放军。7月,开封相继召开首届产业职工代表大会和手工业工人、搬运工人及店员代表会议,成立市产业职工联合会和各业工人联合会筹备会。同期,《开封工人》创刊。9月,市委和市职工联合会筹委会号召各行各业订立劳资集体合同,解决劳资纠纷,开封工人运动逐步组织化。
2001年5月,开封市工会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培训班举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苦奋斗,探索改造
1949年11月10日至11月15日,开封市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开封市总工会正式成立。到1949年11月,全市建基层工会196个,会员12313名,占职工总数的58.1%。
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12月,开封工人阶级协助政府保证市场供应、稳定物价、调整工商业,救济失业工人,实行工厂管理民主化和建立职工代表会议制度,推行劳资集体合同与劳资协商会议,开展生产竞赛运动,促进经济发展。从1953年初到1956年底,通过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先进生产者运动、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推广先进经验活动,参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助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1954年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从开封迁至郑州后,尽管面临教育、科研等方面人才和资源流失等挑战,开封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仍然完成了当时的历史任务。
1986年9月,开封市第一批劳动合同制工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全市职工深入开展先进生产者和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技术协作运动,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期间,克服困难、不断调整,全市新建化肥厂、空分设备厂、高压阀门厂等大中型企业,填补钢铁、水泥、耐火材料等工业空白,开封机械工业水平显著提高。开封作为河南省老工业基地,当时在全国赫赫有名。河南省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电冰箱、第一辆自行车和第一台缝纫机都出自开封。同时,大力发展职工文化教育,兴建职工学校,开展职工业余教学和工业学大庆运动,涌现大批先进生产者,对促进开封经济建设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开封市工人疗养院、工人俱乐部和工人文化宫相继建成使用,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1986年,开封缝纫机厂转配流水线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整旗鼓,复兴开封
1978年以后,工会工作逐步恢复并体系化,通过整组建家、投身建设、民主管理、维权服务等工作实现快速发展。1979年底,全市完成基层工会整建工作404个,工会会员由8.36万人发展到14.3万人。1983年因地市合并,全市基层工会达1341个,工会小组1.73万个,工会会员为21.68万人。随后,陆续开展“职工之家”建设、试点改革产业工会、企业和市直机关集中建会、“三建”工作等建会入会措施,基层工会组织覆盖面逐步扩大。全市工人阶级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广泛开展技能比武、合理化建议、安全生产等活动,推动经济发展。1979年起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87年试点推进工会主席选举制。20世纪90年代,市总工会积极化解劳动争议,以“送温暖”品牌工作、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职工互助补充保险、职工物价监督等方式帮扶困难职工,助力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开封高压阀门厂炼钢车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发力,勇开新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封工会工作和工运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迎来新局面。思想引领更有力,通过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工会情”文化活动进基层、“开封工人大思政课”等宣讲活动,形成基层、企业、校园全方位宣传教育体系。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更凸显,通过“劳动竞赛、建功立业”活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通过劳模、工匠选树、示范引领等活动,助推经济发展。组织建设更深化,截至2024年,全市基层工会5428个,工会会员64.32万人。职工帮扶服务更扎实,市级困难职工从2012年时的4685户,到2024年底降至352户;高标准建设工会驿站312个;持续开展“送温暖”、职工疗休养、免费健康体检等活动,构建精准帮扶和职工普惠相结合的职工服务体系。
1960年,王素花与更名后的汴绣工艺厂的工会委员们在颁奖后一起合影留念
百年工运,铸就辉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开封工人阶级和工运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分忧、为民谋利,切实把握工运时代主题,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来源:河南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