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三日的北京紫禁城,一场震惊朝野的血腥事件正在上演。土木堡之变消息传来,皇帝被俘,朝廷上下一片恐慌与愤怒。当锦衣卫指挥同知马顺在朝堂上呵斥要求清算宦官王振罪行的群臣时,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爆发,抓住马顺头发,咬其面部,众臣一拥而上,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三日的北京紫禁城,一场震惊朝野的血腥事件正在上演。土木堡之变消息传来,皇帝被俘,朝廷上下一片恐慌与愤怒。当锦衣卫指挥同知马顺在朝堂上呵斥要求清算宦官王振罪行的群臣时,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爆发,抓住马顺头发,咬其面部,众臣一拥而上,朝堂瞬间变成修罗场。
马顺作为王振的心腹,平日仗势欺人,早已引起公愤。这一刻,长久积累的怒火终于爆发。群拳交加之下,马顺被当场活活打死,鲜血染红了宫廷的地面。随后,另外两名王振党羽毛贵和王长随也被愤怒的官员们捶毙。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京师震动。九月,郕王朱祁钰监国,召百官于午门议事。朝堂上,群臣激愤,要求清算王振余党。锦衣卫指挥同知马顺——王振的心腹鹰犬,竟当众呵斥群臣,意图维护王振。此举彻底激怒众臣。
户科给事中王竑率先发难,一把揪住马顺的头发,怒斥:“汝依附王振,祸国殃民!”随即挥拳猛击,且啮其面,咬下一块肉。群臣一拥而上,拳脚交加,顷刻间将马顺活活打死。史称“午门血案”。
马顺之死,堪称明朝历史上最惨烈的朝堂血案之一。他的尸体被拖出午门,弃于市井,百姓争唾其面,尸骨无存。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王振集团的覆灭,也揭开了明代文官集团与宦官势力殊死斗争的序幕。
马顺,字无考,生卒年不详,明英宗时期权宦王振的亲信。他由王振提拔,担任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实际执掌锦衣卫。锦衣卫是明朝的特务机构,负责皇帝的警卫和情报工作,相当于现代的国家安全局和特工机构。指挥同知是锦衣卫的高级官员,仅次于指挥使,相当于现代的国家安全局高级副局长。
马顺在王振的庇护下,权势熏天。他利用锦衣卫的权力,为王振清除异己,打击政敌。王振是明英宗时期的权宦,深受英宗宠信,"朝中大臣多畏之"。马顺作为王振的亲信,"每出,前驱者数百人,道遇官吏,皆下马拜",气焰十分嚣张。他不仅在朝中横行无忌,还"广收贿赂,专权妄为",成为王振势力的得力干将。
朝堂之上,群臣群殴权奸,马顺并非首例。历史上,还有以下权臣或宦官,在朝堂上被当场打死,死状凄惨:
1. 唐朝:李辅国被群殴致死
李辅国是唐玄宗那会儿的太监,安史之乱之后就开始独揽大权了。到了肃宗和代宗在位的时候,他掌握着禁军,百官给皇帝的奏章都得先经过他的手。他还特别嚣张,逼着太上皇玄宗搬到西内去住。
宝应元年,也就是公元762年,代宗和宰相元载偷偷商量了个办法,让殿中侍御史王仲升带着一帮武士,在朝堂上把李辅国给抓住了,当场就用棍子把他打死了,然后把他的尸体扔到了沟渠里。这件事儿在历史上就叫做“朝堂杖杀李辅国”。
2. 唐朝:鱼朝恩被群臣殴死
鱼朝恩是唐代宗时候的太监,他掌握着神策军,那脾气可横了,连宰相都不被他瞧在眼里。大历五年,也就是公元770年,代宗和宰相元载、王缙偷偷合计了个事儿。趁着寒食节办宴会的时候,在朝堂上让武士把鱼朝恩抓住,当场就用绳子把他勒死了。之后把他的尸体运出了宫。这事儿一完,百官都觉得特别解气,直喊痛快。
3. 五代十国:景延广被群殴致死
景延广是后晋的大臣,这人掌权之后可嚣张了,到处得罪人,结下了不少仇。开运三年,也就是公元946年,契丹来攻打后晋,景延广带兵打仗输得一塌糊涂,最后被契丹人给俘虏了。这时候后晋的大臣们就抓住机会给皇帝上奏,说都是景延广误了国家大事。契丹人把景延广放了。可回到朝堂上,那些大臣们一窝蜂地冲上去指责他,你一拳我一脚地把他活活打死了。他的尸体就扔在那儿,还被老百姓踩来踩去的。
4. 北宋:童贯被斩首示众
童贯是北宋的一个太监,掌管兵权长达二十年,那时候他的权力可大啦,一时间威风得很。
宣和七年,也就是1125年,金兵往南边打过来,童贯带兵打仗却吃了败仗。宋钦宗当上皇帝以后,大臣们都气坏了,在朝堂上纷纷指责童贯的不是。
靖康元年,也就是1126年,童贯被降了职,正往被贬的地方去呢,半路上就被御史追上给砍了脑袋。之后,他的脑袋还被拿去给三军将士看,大臣们知道这事儿后,都觉得解气,直叫好。
5. 明朝:王振被锤杀
王振是明英宗那时候的太监,他就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
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英宗被敌人俘虏了,郕王朱祁钰开始代行国政。大臣们在朝堂上纷纷指责王振的过错。王振的党羽马顺还敢大声斥责大臣们,结果被大家当场给打死了(前面已经说过这事啦)。
王振本人当时不在朝堂上,不过后来他的家被抄了,尸体也被挖了出来,人们用锤子把他尸体砸了,还把这尸体摆出来给大家看。大臣们都争着朝他尸体脸上吐口水呢。
这些权奸或宦官,虽受皇帝宠爱,但一旦犯众怒,往往下场凄惨。原因有三:
1. 积怨太深:他们专权期间,陷害忠良,贪污腐败,结怨甚多。一旦失势,群臣群起而攻之。
2. 朝堂正义:古代士大夫以“清君侧”为己任,当庭打死权奸,被视为正义之举,甚至不惜违法。
3. 皇帝默许:多数情况下,皇帝对权奸已生厌恶,群臣打死权奸,皇帝往往不追究,反而称快。
马顺之死,标志着王振集团的覆灭,也揭开了明代文官集团与宦官势力斗争的序幕。此后,明代宦官虽仍专权,但文官集团亦形成强大势力,双方斗争愈演愈烈,直至明亡。
马顺之死,是明代朝堂上最惨烈的血案之一。他的悲惨下场,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权奸专权的必然结局。历史上,那些专横跋扈、祸国殃民的权奸,无论多么受宠,最终都难逃正义的审判。朝堂之上,文臣的拳头虽不及武将的刀剑,但积怨之下的怒火,足以让权奸粉身碎骨。
专业能力是底线,政治情商是天花板;会做事,更要会共事。
——马顺们不懂这个道理,于是,他们死了。
来源:海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