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妻子与学生私奔,儿子被情敌害死,84年的人生苦不堪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8 20:40 2

摘要:这是国画大师齐白石赠送给他的得意门生的一首诗,在齐白石看来,自己这个学生那是天分又高、学习态度又认真,简直就是自己理想中的衣钵传人。

“论说新奇足起余,吾门中有李生殊。须知风雅称三绝,廿七年华好读书。”

这是国画大师齐白石赠送给他的得意门生的一首诗,在齐白石看来,自己这个学生那是天分又高、学习态度又认真,简直就是自己理想中的衣钵传人。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他的境遇那就相当于有着国民级别知名艺术大师主动前来为自己“背书”,这已经不是老天爷赏饭吃了,这简直就是老天爷求着吃饭。

按理说只要他愿意,随便画几笔就会有大批想要附庸风雅的达官贵人争着前来买单,那妥妥的自己就是印钞机。

但现实却是说起此人的生活经历,却只让听者伤心、闻者落泪,怎一个惨字了得,就连他的好朋友、导演艺术家凌子风都不由叹气:

“我的前姐夫哥啊,你怎么就唤了这么一个名,到底什么时候你才能不苦啊。”

1899年,山东高唐一个贫农家庭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这便是李苦禅。

李父原本给他取名“李英杰”,但谁都没想到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孩子,未来会因“苦”字成名,成为齐白石口中“超越我”的国画大师。

李苦禅的艺术启蒙,来自村里的庙会壁画和草台班子的戏服纹样,他捡炭渣在墙上涂鸦,用树枝在泥地上勾线,买不起颜料,只能用锅底灰调水增加浓淡对比,连纸笔都买不起的他,就这么硬是靠“偷师”练出一手好画。

村里人看他有天分,凑钱送他去聊城读书,结果这位“土包子”在学堂里被富家子弟嘲笑:“拿过牛粪的手也配拿画笔?”

1915年,正在聊城二中读书的李苦禅突然被父母带回家中,原来竟然是要他回家成亲。

这种包办婚姻非常令李苦禅反感,但是父母之命下,李苦禅还是被迫迎娶大他六岁的 "肖美人"。

这位裹着小脚的传统女性,与满脑子艺术理想的丈夫如同两条平行线,一个说线条、一个说面条,基本没有共同语言。

李苦禅深知自己如果想实现自己理想,那就只有读书学画,用画笔为自己和家庭画出一个美好未来。

1918年,怀揣着借来的四块大洋,李苦禅像候鸟般奔赴北京,开启了半工半读的生涯,成为了“北漂”大军的一员。

白天他在北大旁听中文、在北大画法研究会学素描,夜晚化身黄包车夫,穿梭在霓虹与黑暗交织的街巷。

寒冬腊月,他的身上也就两件单衣和一件拾来的夹袄,冻得哆哆嗦嗦却也没有丝毫办法,只盼着能来两个客人坐车让他跑起来暖和一些——没有客人是坚决不能跑的,不只是因为浪费力气,也是因为“坏了规矩”会被其他车夫排挤。

当时在北大学画的学生们,每每上课前都会领到一个馒头,不是怕学生们饿了充饥的,而是给他们粘画坏了的炭画的。

这样的一个馒头,对于每天饿的头晕眼花的李苦禅来说简直比什么都要珍贵,在课上他也是分外的认真,每一根线条都要多加比对再落笔,连一点小细节都不肯放过。

毕竟这馒头在画上多粘一点,自己就少吃一点,不开玩笑,少了这一口吃的,李苦禅真的有可能被饿死。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 1922 年冬夜,当齐白石从他拉的洋车上走下时,这位画坛泰斗并未嫌弃青年身上的补丁,反而被其坚韧打动:"今天你是不是上过我的课?你是我的学生吧。“

齐白石

看到李苦禅有些憨厚地摸了摸头,脸上不知是冻得还是不好意思出现了一片红晕,齐白石拍了拍他的肩膀一笑:“靠力气吃饭,不丢人!”

就这么过了一年,徐悲鸿见李苦禅依旧刻苦,破例收为弟子;齐白石更被他的执着打动,不仅免学费,还常留他吃饭:“你是我的家人,饿着肚子怎么学画?”

不仅如此,齐白石还赠他“死不休”印章,期许“丹青不知老将至,画不惊人死不休”。

李苦禅也用行动诠释了这份执着——在西湖畔写生时,曾连续三天趴在断桥旁观察游鱼,被船夫误认为“路倒”,拿着船篙戳了好几下。

同学见他日日苦熬,戏称他“苦禅”(苦行僧)。他欣然接受:“苦中作禅,方得真味。”

这名字从此成了他的艺术符号,也预示了他的一生——苦到极致,却炼出禅意。

如果说李苦禅的前半生是“穷苦”,那么他的婚姻则是“苦上加苦”。

1926年,包办婚姻的“肖美人”生下了女儿李嫦,自己却因为难产而落下了一个中风的毛病,虽然和自己的这个妻子没有融洽的精神世界,但作为一个丈夫,李苦禅还是在北京求医问药,却都收效甚微。

一年后,李苦禅的父亲也因病去世了,当李苦禅料理完父亲丧事返京时,妻子中风发作离世的噩耗再次传来。

李苦禅忍着悲痛行李都没放下,就再次坐上了返回山东的火车,再次回来时,怀中还抱着襁褓中的女儿李嫦。

对于这段婚姻,李苦禅更多的感觉是无奈,他在日记中写下:

“婚姻如枷锁,我却连钥匙都找不到。”

对于肖美人,李苦禅也曾感慨:

“她像一阵风,吹过我的生命,却连模样都记不清。”

1928年,齐白石新收了一名女弟子凌嵋琳。

凌嵋琳是一位四川女子,出身书香世家,对书法国画有着相当深刻的家学熏陶,经过一番接触,这位出身名门的才女,对木讷的大师兄展开热烈追求。

这位出身名门的才女,最初痴迷于他的画作,甚至主动示爱:“师兄,给我画对鸳鸯吧!”

结果李苦禅画了一幅《雄鹰展翅》,还振振有词:“老鹰剔毛为高飞,咱俩也得共患难!”

凌嵋琳气得直跺脚:"真是块榆木疙瘩!"

与此同时她却也被这“直男浪漫”打动,李苦禅也是迎来了“高光时刻”——迎娶"不在乎家世富贵"师妹凌嵋琳。

看似甜蜜的二人却不知,婚后才是噩梦的开始。

婚后不久,凌嵋琳就开始嫌弃丈夫“土”:他说话带山东腔,交友三教九流,甚至让拉黄包车的兄弟住家里。

李苦禅却觉得妻子“作”:“画友讨论艺术到半夜,她非要我陪她看月亮,我拉着画友一起讨论画月亮的技巧,她还不高兴!”

两人渐行渐远之际,李苦禅的学生张若谷趁虚而入,这个“小白脸”一边学画,一边对师娘嘘寒问暖。

1934年,凌嵋琳竟在报纸上单方面宣布离婚,转头就和张若谷结婚。

当时李苦禅正在杭州艺专任教,收到一封匿名信,打开一看顿时如惊雷在头上炸响——妻子登报离婚,转而嫁给自己的得意门生!

信封里夹了两张剪报,一个是离婚声明:“凌嵋琳与李苦禅因志趣不合,夫妻感情实难维系,特此登报离婚。”

一个是结婚通知:“张若谷与凌嵋琳已于上周正式结婚,组建家庭。至亲好友不及一一通知,特此敬告。”

李苦禅立马上火车回了北京。

回到北京之后,李苦禅到了家里一问才知道这对“贤夫惠妇”已经搬去济南居住了,还带走了自己和凌嵋琳的两个儿子李杭、李京。

李苦禅当即就要去济南“捉奸”,但凌嵋琳的外婆劝住了他:“超三(李苦禅字超三)啊,那张若谷家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是不知道,是给日本人做事的,人多势众,你自己去可怎么是好啊。”

看到这个通情达理的老太太,李苦禅渐渐冷静了下来,他叹了口气:“她不愿意和我过了,那就随她去,但儿子我一定要带回来。”

当天晚上,李苦禅便上了前往济南的火车,一夜奔波之后,他找到了张若谷和凌嵋琳二人。

一见面,心虚的张若谷便吓得厉声大喝:“你来干什么,你想干什么!”

说着,还掏出了手枪指着李苦禅。

凌嵋琳却只是坐在一旁,冷眼看着李苦禅,完全没有说一句话。

李苦禅看着色厉内荏的张若谷,眼神中满是不屑和鄙夷,他走进屋里抱走了自己年幼的儿子李杭、李京,转身离开了二人。

但刚走到火车站,李苦禅便觉得李京的哭声逐渐停止了,就连气息都已经时有时无了。

李苦禅心急之下打开襁褓一看,李京的身上竟然被扎出了两个洞,血都已经流干了。

张若谷,你个畜生!

看着自己怀里的儿子在痛苦中没了气息,李苦禅的眼睛都红了,他疯了一般回到张若谷和凌嵋琳的住处,却发现张若谷早已不知所踪,凌嵋琳却只像个死人一般摊在沙发上,任凭李苦禅怎么逼问她都是一言不发。

看着如此的凌嵋琳,李苦禅已经是连恨她的力气都没有了,他带着李杭回了北京,只留下一句话:“你们欠的债,老天会收。”

如果说婚姻是李苦禅的“私痛”,那么抗日则是他的“国仇”。

李苦禅作品

1937年北平沦陷,李苦禅拒绝为日本人作画,穷到啃树皮,后来他干脆把自己的四合院改成地下交通站,收留八路军、学生甚至外国记者。

后来为筹经费,他“黑化”卖画给汉奸,却把赚的钱全塞给抗日组织:“这钱脏,但我心干净!”

1939年,因掩护抗日志士,李苦禅被日军逮捕。

日本宪兵冲进他家,把他吊起来鞭打,用烙铁烫胸口,他疼到昏厥,却咬紧牙关不吐一字,被打得狠了依旧始终高呼:"中国不会亡!"

日本人最后怂了:“留他命,画还能卖钱!”

出狱时,他浑身是血,却笑着对邻居说:“皮肉苦算啥?我儿子都没了,还怕死?”

不久后他将《铁树荔枝》《群鸠》等画作义卖,筹款支援前线。

更绝的是,一次北平的我党地下工作者急于出城,他便用墨汁为地下党化装,把白面书生变成老农,让交通员顺利穿越封锁线。

李苦禅铁树荔枝

1942年,43岁的李苦禅在济南卖画时,遇到24岁的护士李慧文,这个穷人家出身的姑娘,为他洗衣做饭,照顾前妻留下的孩子。

李苦禅起初不敢接受:“我老、穷、还带娃,你别犯傻!”

李慧文却说:“你画里的鹰,飞得再高也要归巢,我就是你的巢。”

李苦禅与李慧文

新中国成立后,李苦禅遭人陷害,从中央美院教授沦为看门大爷。

一次醉酒后,他提笔给毛主席写信:“主席啊,我拉过车、坐过牢,现在连画板都买不起!”

没想到毛主席亲自批示恢复他的职位,还让徐悲鸿给他涨工资,从12元涨回了62元。

当别人劝他改 "苦禅" 为 "乐禅" 时,他倔强地说:"苦是修行,改不得!”

1972 年,周恩来总理点名请他作画,这位 73 岁的老人在人民大会堂挥毫泼墨,《盛夏图》《劲节图》等巨作横空出世,用墨竹的坚韧诠释着 "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气节。

1983年,84岁的李苦禅在病榻上留下遗言:

“我这辈子,苦得像黄连,可仔细品,竟有一丝回甘。”

李苦禅的艺术成就,是用他的苦难浇灌出的“大写意”

他的画风豪放泼辣,尤以鹰隼闻名。齐白石赞他:

“苦禅画鹰,眼神带杀气,这是被命运揍出来的!”

徐悲鸿更直言:

“他的画里,能看见血和泪。”

而李苦禅的人生哲学,那就是苦中作禅,方得自在

有人问他:“经历这么多,恨吗?”他大笑:“恨?那我早气死了!你看我画的荷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反而更干净。”

李苦禅的一生,像极了他笔下的墨鹰——被风雨折断过羽翼,却始终昂首向天。

他用84年证明:苦难未必是诅咒,也可能是艺术的养料。正如他自嘲的那句:“要不是老婆跑了、儿子没了、日本人揍我,我哪画得出这么带劲的画?”

2023 年,国家将他的作品列入"限制出境名单",这位"南潘北李"的巨匠,用生命践行了"画不惊人死不休"的誓言。

当我们在美术馆驻足欣赏《盛夏图》时,透过满塘荷花的蓬勃生机,或许能读懂这位画坛硬汉的心声 —— 苦难可以摧残肉体,却永远击不垮精神的脊梁。

李苦禅的苦与乐——陕西党建网

书画家李苦禅人生苦多——江南时报

李苦禅——先有人格,才有画格——澎湃新闻

来源:珺瑶婉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