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之间其实没有太大交集,但是唯一一次给和珅题字“竹苞”,把军机大臣写成草包,也就只有他敢这么干!"
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在真实历史上,真的和这个和珅斗过?!
当《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组拿着剧本找清史专家手里时,估计气得拍桌子:
"他们之间其实没有太大交集,但是唯一一次给和珅题字“竹苞”,把军机大臣写成草包,也就只有他敢这么干!"
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纠葛呢?
图片来自网络
1999年《宰相刘罗锅》热播时,有位文史研究员在座谈会上苦笑:
"按这个剧情来编排,乾隆年间军机处每天不是在议政,而是在说相声。"
剧中那些纪晓岚与和珅斗智斗勇的搞笑场面,在真实历史中发生的概率极低。
档案记载,1793年英国使团访华时,负责接待的和珅全程用英文与外国人沟通,而此时的纪晓岚正在校对《四库全书》里的错别字。
当和珅在养心殿与乾隆讨论军国大事时,纪晓岚可能正在家里被小妾揪着耳朵骂:
"你个糟老头子,又喝多了!"
这对被编剧强行凑成的"职场CP",堪称历史剧最大的骗局。
我们来看看这个时间节点就知道。就比如1785年,此时和珅35岁,纪晓岚61岁。
但是和珅已经是正一品文化殿大学生,领班军机大臣,兼吏部、户部尚书。
图片来自网络
而此时的纪晓岚是从一品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但是他实际工作时《四库全书》总编撰,从来就没有进入过军机处和内阁的核心。
1724年出生的纪晓岚,年轻时确实是个狠角色。
20岁时参加科试获第一名
24岁顺天府乡试中解元,主考官刘统勋也就是刘墉父亲,他看到纪晓岚的才华当时就夸奖了他一番:
"此子将来必成国之栋梁!"
谁料三十年后,这个"栋梁"会在乾隆面前,成了戏精,就为逗乾隆一笑,不管乾隆的诗词多烂他都说好。
图片来自网络
真正改变纪晓岚命运的,是1768年那场惊天贪腐案。
当他偷偷给亲家卢见曾报信时,肯定没想到自己也会成为炮灰。
在新疆流放的两年里,也确实吃了不少苦头,他见过被恶吏逼得家破人亡的小百姓,也目睹过戍边将士被克扣军饷的无奈。
这些经历,彻底粉碎了他"修身、治 国、平天下"的理想。
重返京城后,曾经的耿直男也变成了官场老油条。
有次乾隆问他:"纪爱卿觉得朕新作的诗如何?"
他扑通跪下:"皇上写每个字价值千金,臣得拿回家挂起来!"
这话肉麻得连太监都起鸡皮疙瘩,经过洗礼之后的纪晓岚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
1773年启动的《四库全书》工程,表面是个文化盛事,暗地里却又是乾隆文仔狱的延伸。
纪晓岚作为总编辑,每天都要提心吊胆在"保书"和"焚书"之间拧巴。
很多书他觉得是好书,但是他又不敢忤逆乾隆私自保留。
有次他偷偷藏了本民间版本的《扬州日记》,被发现后吓到好些天请病假不敢见人。
不过话说回来,要说和珅跟纪晓岚完全没有关系也不对!
图片来自网络
要说纪晓岚和这个和珅的交集,就在这个《四库全书》。
当纪晓岚为经费发愁时,是和珅从议罪银里拨了三十万两。
最后和珅还挂了一个副总编的职位。
这对看似不搭界的组合,就这样联手打造了清朝史上最矛盾的文化工程,既保护了典籍,又阉割了经典,这就是那个工程的矛盾之处,当然和珅自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跟纪晓岚计较,他只是一个兼职,况且他军机大臣的职务不知道有多少事情等着他处理。
要说他们之间合作,也都不过是乾隆的意思,是他需要这样一个名声工程!
图片来自网络
1799年正月初三,当嘉庆的查抄圣旨送到和府的时候,81岁的纪晓岚正在家里欣赏花鸟鱼虫,他似乎也不在乎和珅怎样。
管家跑来报信,他摆摆手:"给我烫壶酒来。我要喝一点"也就仅此而已!
其实两人唯一一次交恶是和珅扩建府邸时,纪晓岚送去的"竹苞"牌匾,表面夸赞文雅,实则是"个个草包"的藏头诗。
也许纪晓岚是无心的,但是被人刻意的拿出来解读也有可能,纪晓岚犯不着去得罪和珅。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纪晓岚死了之后,为嘉庆给纪晓岚的谥号是"文达"而不是"文正"。
这个"达"字,既夸他世事洞明,又暗讽他圆滑世故,也就是说连嘉庆都知道这个家伙有点滑头,只是没有明面上点他而已。
比起刘墉父亲刘统勋"文正"的谥号,少了份刚直,多了分无奈。
不过这也怪不得谁,在这样的环境下,谁不想安安稳稳呢?
总体来说,纪晓岚和这个和珅之间,应该不会有重大利益冲突,哪怕是有一点点小小过节,也不至于说两人交恶!
(参考资料来自公开权威资料,文中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娱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以下为部分公开资料截图:《纪晓岚和珅都是一品大员,但是实力和地位差距很大》---上游新闻---文史09-21 ;《和 珅 上 联:"三 斤 四 两 五 花 肉",纪 晓 岚 出 的 下 联,竟 让 和 珅 下 跪》---澎湃---方志大名2020-05-19 ;
)
来源:山中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