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助企】巧借“关联案”破局,一日实现双案双赢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08:38 1

摘要:一次成功的庭前调解,不仅能解决个案纠纷,更能为关联案件的处理打开信任之门。近日,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时,承办法官借助先前调解中所建立的信任基础,以“一案”促“另案”,通过背靠背调解、释法明理等方式,打破“一案一审”的常规模式,在一天之

一次成功的庭前调解,不仅能解决个案纠纷,更能为关联案件的处理打开信任之门。近日,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时,承办法官借助先前调解中所建立的信任基础,以“一案”促“另案”,通过背靠背调解、释法明理等方式,打破“一案一审”的常规模式,在一天之内成功促成两起关联案件达成调解。此举既保障了原告施工方的合法权益,也为被告企业缓解了资金压力,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此前,某建筑企业作为被告,已有一起案件进入审理阶段。承办法官在调解过程中,与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审理中,法官了解到该企业作为被告还涉及另一起类似纠纷即将开庭。基于此前建立的信任基础,承办法官认为该案也具备调解可能,遂在开庭前主动联系另案原告企业,积极引导双方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矛盾。

另案双方的核心争议点在于:合同约定的施工量在实际履行中是否有所增减。原告施工方认为自身完成了额外工作量,要求增加工程款,而被告建筑企业则对增项内容及金额持有异议。

面对这一常见的企业纠纷焦点,承办法官紧扣争议核心,围绕合同条款本身组织调解。法官依据双方合同约定,结合履行过程中的聊天记录等证据,向双方当事人详细释明合同条款的法律效力及可能的法律后果。

调解过程中,法官采用“背靠背”方式,分别与双方进行多轮沟通。一方面,向原告企业分析其诉求中得到法律支持的部分,引导其形成合理预期。另一方面,向被告企业阐明主动履行与强制执行的区别,以及调解方案对其缓解资金压力的积极意义。

最终,基于对承办法官专业分析的信任和对诉讼风险的理性评估,两起关联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均认可了法院提出的调解建议,就工程款支付金额及时间成功达成一致,并在同日内签署了调解协议。

被告企业代理人在调解后表示:“两起案件,法官向我们分析了判决和调解两种路径的可能结果,也包括了时间成本和执行风险,这些都说到了我们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上。”

两起关联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维护了原告施工方的合法债权,缩短了其资金回收周期,也为被告建筑企业争取了宝贵的履行期限,避免了因账户冻结、信用受损等带来的经营困难,是法院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纾困解忧的又一实践。

承办法官总结道:“两起关联案件的顺利化解,得益于前期建立的信任,也得益于双方对诚信经营和快速解决纠纷的共同追求。我们始终致力于寻找每一个案件中最能平衡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让司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来源:田家庵区人民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