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播”二字,在这个人手一机的时代,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当你看过30多年前发生在我国西南边陲前线的实时直播录像,我相信你一定会重新审视“直播”二字。
“直播”二字,在这个人手一机的时代,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当你看过30多年前发生在我国西南边陲前线的实时直播录像,我相信你一定会重新审视“直播”二字。
1986年老山前线,“兰剑-b”出击拔点作战,他在命悬一线时,用尽全力喊出了那句震撼人心的“先救队长”后,不到一小时因失血过多而牺牲。军区为他追记一等功,并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他叫顾金海,1966年生于宁夏吴忠市灵武县。兄弟姊妹6个,顾金海排行老四,有三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顾金海的大哥和三哥都是军人,从小在两个哥哥的言传身教中,爱国的种子在顾金海心中悄悄种下。
18岁那年,顾金海瞒着家人偷偷报名参军,县里考虑到顾家已经有两个儿子参军,便劝说顾金海留在家中。顾金海不干了,他说:“哥哥们都可以,凭什么我不可以。”顾金海在各种软磨硬泡之下,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1985年,入伍不到一年的顾金海赶上了百万大裁军,摆在他面前有两个选择。要么,退伍回家娶妻生子,过平淡安稳的日子;要么,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上前线打仗。
此时正是两山轮战期间,所有人都很清楚留在部队就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阎王殿,顾金海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1986年,为拔除盘踞在我老山主峰604和968高地的越军,兰州军区决定实施一次名为“兰剑-b计划”出击拔点作战。
为了参加这次战斗,顾金海连续向上级递交了18封参战申请书,并咬破手指写下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誓言。
按照惯例,所有参战官兵都要在出征前写遗书。活着,遗书就是一张废纸;牺牲了,遗书就是留给亲人的念想。
顾金海心中充满了对父母亲人的不舍,但身为军人的他明白肩上扛着责任。在万般不舍之下,顾金海写下了一封长达700余字的遗书:
爹,娘,如果孩儿战死沙场,要为孩儿感到骄傲。如果我牺牲了,请你们不要给地方政府和部队增添麻烦。
如果我牺牲了,请替我填一份转正志愿书。
妹妹,我的抚恤金除了给我交5年党费,其余的留给你结婚置办嫁妆,那时别忘了在我的坟头为我唱支歌……
战前,顾金海特意让战友为他照了一张相寄回家,但那封家书至今也没有送到父母手中,而是陈列在47军军史展览馆中。
10月14日,我突击队员们全副武装等待着冲锋号响起,战地记者架起12组摄像机首次全程电视直播。
中午12点58分,为了麻痹高地上的越军,我炮兵部队将炮口对准604和968高地,持续倾泄了长达半小时的炮火,将越军自诩固若金汤的攻势夷为平地。
炮火结束后,一支由200人组成的突击队分成两组朝着高地发起进攻,前面的战友倒下,后面的又继续冲上去。
顾金海所在的第一突击队仅用时3分钟就占领了604高地表面阵地,随后转入搜剿打洞阶段。
然而,狡猾的越军竟依仗地形优势躲在藏兵洞中对我突击队员疯狂反击。队长马权斌脸部被弹片击中致下巴脱臼。嘴说不了话,任坚持用手势指挥战斗。
搜剿打洞过程中,顾金海不慎被一颗手榴弹弹片击中头部,经过简单包扎后,鲜血仍不断从弹孔中咕咕往外流,顷刻间染红了厚厚的纱布。
战友们要将顾金海背下去,顾金海用尽全力大喊:“不要管我,先救队长。”最终,顾金海因失血过多不到一小时就牺牲了,年仅20岁。
这场仗历时2小时40分钟,我突击队牺牲22人,歼敌274人,伤28人,俘虏2人。
战后,顾金海被追记一等功并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顾金海牺牲的消息传回了老家,承受不住丧子之痛的老父亲顾成当场昏死过去。当马权斌将一等功勋章送回顾金海老家时,父亲顾成老泪纵横,抓着马权斌的手颤抖着说到:“我不要一等功勋章,我只要我的金海回来。”
顾金海的母亲李玉华终日以泪洗面致眼睛短暂性失明,那张相片则成了两位老人唯一的念想。父亲顾城将相片贴身珍藏,哪怕在地里干活也要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
顾金海是灵武县第一位大英雄,当地相关部门十分重视,追悼大会上灵武县书记亲自捧着顾金海骨灰一刻不撒手。
当地相关部门不仅为顾金海父母翻新了老屋,考虑到烈士父母年迈,还在县里为两位老人安排了房子,水电煤气费均由政府承担。每年春种秋收,政府还会派人帮助顾金海父母。
尽管顾金海已经牺牲了很久,老父亲和老母亲始终走不出儿子牺牲的阴影。可他们时刻谨记儿子遗书中的交代,很少去政府安排的房子居住,靠着捡废品和抚恤金维持生活。
2019年,马权斌再次来到顾金海老家看望烈士父母,老父亲患上了严重的脑中风,身体无法正常行走,但老人任然不愿伸手向组织求助,老人说:“我家金海说了不能给国家和组织添麻烦。”
此情此景让马权斌十分内疚,执意将老人的情况反映到相关部门,让两位老人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为了纪念儿子顾金海,父亲顾城将老屋专门留出来一间,里面摆满了顾金海生前用过的物品和牺牲后所得的荣誉,墙上挂满了前来瞻仰烈士荣誉的人们赠送的牌匾。
每次有人来,父亲顾城总会一遍遍向人们讲述儿子的事迹。他怕,怕儿子顾金海会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每当想儿子的时候,父亲顾城就抱上一床褥子,躺在挂满儿子荣誉的那间屋子地上,静静回忆。
多年间父亲顾成始终无法理解是什么信念,让顾金海不顾生命、不顾家人毅然走上战场。
但自从顾金海牺牲,即使两位老人不提,各级相关部门也在各方面照顾着两位老人。父亲顾成也终于理解了儿子当初的选择,1992年,父亲顾成把小儿子顾金平也送到了部队。
顾金海在命悬一线之际,坚定的眼神和呼喊是对生死战友最好的诠释,也是中国可以屹立不倒的底气!
可就是这样一群最可爱的人,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打出了如今安稳幸福的日子。一些人却将他们称之为“傻大兵”,还说他们放着灯红酒绿、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好日子不过,非要拎着脑袋去拼命,简直傻得可以。
没有人不想过好日子,也没有人不珍惜生命,他们在明知此去必是九死一生的情况下,依然奋不顾身,这是中国军人骨子里最崇高的信仰。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老山精神。
素材来源《军事纪实:访战斗英雄顾金海烈士家人》
来源:阿飞英雄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