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到500多年前,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刚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那会儿,天主教是随着殖民者的船一起来的,但它在这片新大陆上落地生根的方式,跟欧洲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拉丁美洲是个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一提到拉美,你可能会想到热情的桑巴舞、狂热的足球场、喧闹的狂欢节,还有那些身材火辣、活力四射的拉美人。
但与此同时,拉美也是个天主教信仰根深蒂固的地区,教堂几乎无处不在,信徒们每周都去参加弥撒,宗教节日的仪式感拉满。
这就让人纳闷了:一边是虔诚的天主教,一边是性感奔放的文化,这俩咋就能凑一块儿呢?拉美人为啥能在信教的同时,在性观念上显得这么开放?
回到500多年前,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刚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那会儿,天主教是随着殖民者的船一起来的,但它在这片新大陆上落地生根的方式,跟欧洲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蜂拥而至。他们不光抢地盘,还带来了天主教,想把原住民“改造成”虔诚的基督徒。可这过程一点儿也不和平。历史学家记录过无数次殖民者对原住民的暴行,尤其是性暴力,简直触目惊心。
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在秘鲁卡哈马卡干掉了几千印加人后,他的士兵直接冲进村子,抢东西、强奸妇女,把当地人当成了发泄工具。这种事儿在整个殖民时期都不是个例,而是常态。
葡萄牙人在巴西也好不到哪儿去,殖民者把原住民妇女当战利品,性奴役成了家常便饭。结果就是,大量混血儿——也就是欧洲白人和原住民的后代,叫做梅斯蒂索人——开始出现。
这波混血潮不光改变了拉美的人种版图,还把文化搅得天翻地覆。梅斯蒂索人既信天主教,又带着原住民的文化基因,这种混搭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社会风气,包括对性的看法。
天主教在拉美的传播是个强扭的瓜。殖民者拿着十字架和剑,逼着原住民改信教,建教堂、搞洗礼,不信就收拾你。可原住民也不是傻子,他们表面上接受了天主教,心里却没全盘照搬欧洲那套,而是把自己的老传统掺了进去,搞出了个“民间天主教”。
比如在墨西哥,瓜达卢佩圣母是个典型例子。她是天主教的圣母形象,但长得跟阿兹特克人的女神托南特辛有点像,当地人就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保护神。
这不光是个宗教符号,还成了墨西哥民族认同的一部分。类似的融合在拉美到处都有,像秘鲁的圣山崇拜、巴西的坎多布雷,都是天主教跟当地信仰混在一起的产物。
这种混搭对性观念有啥影响呢?原住民文化里,性不像欧洲天主教那么禁忌。很多部落把性看成自然的事儿,甚至跟生育、丰收的神圣仪式挂钩。
殖民者带来的天主教虽然讲禁欲、讲贞洁,但碰到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不得不妥协。结果就是,拉美的天主教徒没把性看得那么“罪恶”,反而觉得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跟信仰不冲突。
拉美的性文化跟社会结构脱不了干系。这地方的父权制传统特别强,男人在家里、社会上都占主导地位。这种文化设定直接影响了性观念:男的可以随便“浪”,女的得守规矩。这种双重标准听起来不公平,但恰恰是它让性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更开放。
在拉美,男人得证明自己有“男子气概”,这叫“machismo”。啥是男子气概?打架厉害、喝酒不倒、女人缘好,尤其是性能力强。年轻小伙子早早就开始接触性行为,婚前性经验一点儿不稀奇,甚至还会被当成吹牛的资本。
这种风气跟殖民时期有渊源。殖民者把原住民妇女当性对象,男人随便搞乱关系也没人管,这种态度慢慢渗透进了社会。后来,男性的性自由就成了默认的文化规范。
比如在巴西,男的在街头聊自己的“战绩”跟聊足球似的,完全不害臊。而在哥伦比亚、墨西哥这些地方,男人如果没点“花花经历”,反倒会被哥们儿笑话。
可女的呢?完全是另一套标准。女的得保持贞洁,婚前要是“失身”,家里脸上就挂不住。这种双重标准虽然压迫女性,但也变相让性话题在社会上更公开化,因为男的到处炫耀,性就不可能是个藏着掖着的禁忌。
虽然性观念挺开放,拉美的家庭观念却很传统。天主教把婚姻和家庭捧得高高的,教徒从小就被教育要结婚、生孩子、顾家。在拉美,家庭是社会的核心,不管你平时多浪,结了婚就得收心,把家撑起来。
在墨西哥,婚前性行为挺普遍,但结婚后离婚率却不高。夫妻俩就算感情不好,也尽量维持婚姻,因为天主教不鼓励离婚。
这种家庭观念跟性开放文化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平衡:你可以随便玩,但别毁了家。这种平衡让拉美人在性上放得开,但在宗教信仰和家庭责任上又守得住。
到了20世纪,拉美开始现代化,全球化也来了。电视、电影、互联网把外面的世界带进了拉美,也把拉美的性文化推向了全世界。这段时间,西方性解放的思潮、流行文化的传播,还有科技的普及,都让拉美的性观念更往前迈了一大步。
拉美的文化输出在全球都很有名,尤其是那些性感元素。巴西的桑巴舞,扭起来那叫一个火辣,狂欢节上半裸的舞者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阿根廷的探戈,舞步暧昧又充满张力,看着就像一场情欲的对话。这些东西不光是表演,还成了拉美文化的标志。
再说肥皂剧,简直是拉美文化的王牌输出。从墨西哥到巴西,这些剧集里全是俊男美女,剧情永远是爱得死去活来,性爱场面拍得又大胆又浪漫。
像巴西的《Avenida Brasil》或者墨西哥的《Rebelde》,全球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也顺便把拉美人的性感形象刻进了脑子里。这种媒体轰炸不光影响了外人对拉美的看法,也反过来让拉美本地人更接受这种开放的性文化。
20世纪60年代,西方掀起了性解放运动,讲性自由、男女平等。这股风也吹到了拉美,尤其是在城市里的年轻人中间,性观念变得越来越开放。比如在阿根廷和智利,性教育开始进学校,避孕措施也普及了,年轻人不再觉得性是啥见不得人的事儿。
但跟西方不一样,拉美的性解放没跟宗教彻底翻脸。很多人还是天主教徒,周末照样去教堂,可私下里对性完全不避讳。这种“一边信教一边浪”的状态,成了拉美现代化的一大特色。
到了今天,拉美的性开放文化已经不只是历史和传统的产物,而是渗透进了日常生活。在拉美,性不是啥需要遮掩的话题。
在哥伦比亚,夜店里跳舞的节奏和动作,简直就是在公开挑逗。可转头一看,这些人周末可能还去教堂做礼拜,祈祷的时候虔诚得不得了。
这种并存不光是个人的选择,也是社会氛围使然。拉美人把性看成生活的调味剂,而不是跟信仰对着干的敌人。天主教在这儿没变成禁欲的枷锁,反而被融进了日常的热情和活力。
在国际上,拉美早就被贴上了“性感”的标签。巴西超模、拉丁歌手像夏奇拉、珍妮弗·洛佩兹,她们的火辣形象让全世界对拉美人的性感印象更深了。这种形象虽然有点刻板,但也确实反映了拉美文化对性的开放态度。
来源:文史旺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