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迹广传,他成了响当当的名人,可他又做出了“返回深山”的决定。
编辑|LCH.B
早已离世的父亲、身患精神病的母亲,这是属于他的天崩开局。
为谋个好前程,他不惜背着“疯娘”读大学。
事迹广传,他成了响当当的名人,可他又做出了“返回深山”的决定。
从“走出大山”到“重返大山”,历经17年时光,他都经历了什么?
什么叫“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看到他的故事会有深刻体会。
没有富裕的家境,“贫穷”是他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没有健康幸福的父母,只有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贵州刘秀祥的故事,可谓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出生于贵州大山的他,4岁那年,就经历了离别。
父亲终年在外卖苦力,早早因病离世。
那时的刘秀祥还不知道,这仅仅是他浩劫的开始!
没了父亲做顶梁柱,家中还剩下母亲和哥哥姐姐。
身为家中幼子的他,本可以继续在庇护下安心长大,然而,困难从未放过他。
就读小学三年级时,刘秀祥第二次经历了痛苦的别离。
哥哥姐姐以“赚钱”为由,相约一起外出打工。
独留年幼的刘秀祥和母亲相依为命。
刘秀祥满心期待哥哥姐姐能早日回家探亲,谁知这一去竟不复返。
并非外出打工不易,更多的原因,还要归结于他们的母亲。
因为早早丧偶,母亲一时难以接受,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
一言不合,骂人、砸东西等行为时有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症愈发严重,母亲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丧失了。
无奈之下,刘秀祥在“读书”和“照顾母亲”之中艰难前行。
年纪尚幼的刘秀祥,找不到正常的工作,只能采用最朴素的方法赚钱。
卖废品、捡垃圾,租下猪圈当家,各种脏活累活都成了他谋生的手段。
干完活后,照顾留守在家的母亲,也是刘秀祥每日必做的。
尽管家里条件十分不如意,但他并不愿彻底放弃自己的学业。
为考上理想学府,步入高中的刘秀祥,不惜开启了“拼命三郎”模式。
白天读书、照顾母亲,晚上摸黑捡废品,直至凌晨。
读书、料理家事、赚钱,三件事都被绑在了刘秀祥身上。
困难险阻每天与他如影随行。
可这在这种困境之下,刘秀祥还是创造了奇迹!
高中学业猛增,所需要的精力越发多了起来。
被生活压力逼迫的刘秀祥,心中的那根紧绷的弦断了。
因长期营养不良,某日,他突然昏倒,还间接影响了他的高考成绩。
发挥失常的他,与理想学府相隔几分的距离。
但即便遭受了打击,刘秀祥仍未放弃生活的希望。
他迅速调整心态,暗自准备来年第二次的高考。
所幸,这次他高考成功了,他成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的学子。
而比起他勤工俭学的行径,他接下来的行为更加令人泪目。
2008年9月,开学日当天,刘秀祥凭一己之力铸就了最美的风景。
只见他一手挎着行李包,一手拉着年迈的母亲踏入了校园。
与其他大包小包、有家人帮助的同窗,刘秀祥的不同画风,更加使人关注。
但面对或同情或好奇的目光,刘秀祥不曾感到任何局促之意。
他深知,无论外界如何看待他,他都不可能卸下照顾母亲的重任。
好在,淋过瓢泼大雨后,刘秀祥等来了久违的彩虹。
校方了解此事后,立刻着手对其散播关爱,为其安排单独宿舍。
听闻风声的媒体,将其“背疯娘上大学”的事迹广为流传。
一夜之间,刘秀祥成了被歌颂的贵州孝子。
而感受过社会关爱的他,继续接过了“爱”的接力棒。
如果说,用功读书是刘秀祥走出山村的最大动力。
那么,成为大学生的他,俨然实现了自己的心中理想。
一个目标达成,刘秀祥又开启了下一重任。
而这次,他的目的不是帮助自己,而是照亮他人。
进入大学后,外界的帮助并未改变刘秀祥的本心。
他依然是那个甘愿照顾母亲、半工半读的坚强学生。
完成学业的他,还接到了某家企业年薪百万的入职邀请。
翻身的大好机会到手,但刘秀祥却选择了果断放弃,这是为何?
在刘秀祥心中,赚大钱虽重要,却没那么重要。
就读师范专业的他,一心想要站在讲台上,为渺茫的孩子带去希望的种子。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待学业完成,贵州大山是他的目的地。
他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选择回到贵州望谟县担任特岗教师。
时隔多年,家乡的贫困程度好了许多,但仍有许多孩子没能读好书。
对于这个困境,刘秀祥愿做那支照亮他人前程的“蜡烛”。
2012年8月,他发起了“助学走乡村行动”,劝说更多的孩子坚持接受教育。
经过6年的付出,不少孩子因他获得了救赎,刘秀祥还被调任为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
两年后,刘秀祥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牵线对接资助学生4000多人,资助资金超过1000万元。
刘秀祥成了大山深处孩子的守梦人,许多荣誉也先后向他挥手。
从“最美教师”到“感动中国人物”,再到“全国道德模范标兵”。
刘秀祥用自己的力量,默默成就了许多人的人生。
可对于扑面而来的赞誉,刘秀祥的回答却十分朴实。
“十年教育的生涯让我意识到,越是偏远的地方越需要优质的教育,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哪里。”
苦难不值得歌颂,但战胜苦难的勇者是永远值得歌颂的。
历经17年时光,如今刘秀祥的救赎之路仍在继续,他的壮举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参考信源: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当年睡猪圈捡垃圾背着疯娘求学的孩子 如今成了副校长
贵州文明网——刘秀祥:成为“好人”后,他点亮了更多人的希望
中国新闻网——二十大代表风采|“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刘秀祥返乡任教十年:一个都不放弃
央视网——刘秀祥:点燃山区孩子梦想的“铁汉”老师
来源:八号探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