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文提到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腓特烈二世,也叫老弗里茨)曾经将普鲁士军队的本土兵员自高到低分为七个层级。
前文提到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腓特烈二世,也叫老弗里茨)曾经将普鲁士军队的本土兵员自高到低分为七个层级。
1、波美拉尼亚和勃兰登堡
2、马格德堡和哈尔伯施塔特
3、下西里西亚(信仰新教路德宗为主)
4、上西里西亚与格拉茨(信仰天主教为主)
5、东普鲁士
6、普属威斯特法伦
7、柏林
排名前五的地区前文都曾略提一二,这篇文章就讲讲排名垫底的威斯特法伦和柏林。
威斯特法伦这种富庶“柔弱”的地方出弱兵并不奇怪,不过,作为普鲁士的飞地,普属威斯特法伦的几大块区域也是差异极大。
东北角的明登(Minden)侯国与拉芬斯贝格(Ravensberg)伯国在老弗里茨眼中是一滩烂泥里难得的好地方,1768年版《政治遗嘱》对此评价如下:
明登侯国的居民有才智。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众,勤劳、努力且忠诚。在上次战争期间,农民们主动报名去当兵,为祖国而战。难道古罗马人还有比这更伟大的事迹吗?
奥地利继承战争时期,普军第32步兵团便是以明登人为主,只可惜后来掺进了不少上西里西亚天主教徒,因而在七年战争中的莫伊斯、帕尔齐希会战表现一般。
拉芬斯贝格伯国则是善战的第10步兵团征兵地,该团素来鄙视法军,曾在国王面前宣称,就像威斯特法伦火腿和黑面包比法国蛋糕和蛙腿好吃一样,第10步兵团也比法军步兵能打!
鲁尔地区东北部的哈姆(Hamm)和索斯特(Soest)同样培养出战斗力颇为强劲的第9步兵团。
至于普属威斯特法伦的其他地方,老弗里茨便恢复了毒舌本色:
那里的贵族沉溺于酗酒,几乎丧失了理智。在这个国度的所有省份中,他们是最难以派上用场的。
士兵同样不行,既不能打又不擅走:
这些地区的人不太适合当兵,他们懒散软弱,如果离开家乡,就会像瑞士人那样染上思乡病(maladie du pays)。
因此,驻扎在威斯特法伦韦瑟尔(Wesel)要塞的三个步兵团——第44、45、48团这三个燧发枪兵团——尽管有着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腹地,却几乎不会就近征召威斯特法伦士兵,实际上没有分到相应的国内征兵区(canton),而是得舍近求远从其他邦国募兵。
以第45团为例,该团在七年战争结束时野战部队总计950人,其中仅有76个正经普鲁士人,却有95个被强征入伍的萨克森人,外邦人则足有779人之多!
比如说,第44团习惯于跑到几百公里外招募南德的符腾堡兵,甚至是全德招兵,结果大概是威斯特法伦这地方太过繁华富庶,驻屯在这里的部队也被同化,一样得小心翼翼地捂着用。该团在七年战争里没能派上多大用场,反而是在1757年的后卫战和撤退途中战损200人、开小差220人。
在撤退期间,45团同样有310人开了小差,48团则有320人。
威斯特法伦已经这么惨了,那柏林呢?
在国王眼中,天子脚下的柏林人有着一种“轻佻浮躁的心态”(Vornewegmentalität),是比威斯特法伦人还要稀烂的军人。
于是,七年战争结束数十年后,卡尔滕博恩在《一位普鲁士老军官的信件》里特地讲了讲他眼中的国王心态:
他[国王]绝对不会接受土生土长的柏林人[在身边服役],因为这些人是他最不喜欢的臣民。
来源:古斯塔夫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