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旧石器考古调查 新发现5处史前遗址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5 03:13 1

摘要:9月11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青海旧石器考古调查重要收获。此次调查新发现史前遗址点5处,采集典型石制品115件,陶片4件。

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吴梦婷)9月11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青海旧石器考古调查重要收获。此次调查新发现史前遗址点5处,采集典型石制品115件,陶片4件。

2023年5月,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古文博系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和县博物馆、喇家博物馆联合在青海东北部区域开展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重点对河湟谷地、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

河湟谷地位于青海东北部,此次野外调查新发现马场垣遗址,位于距离安特生等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马厂垣遗址约1千米的团结村,文化遗物发现有打制石器16件,类型包括两件石核、11件石片、3件工具。本次调查首次在该区域发现了旧石器时代遗址,对揭示早期人类向高海拔地区扩散路线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共和盆地位于亚洲季风区的西北边缘地带,独特的地域环境使其成为研究史前人类和环境演变的热点地区,区域内降水资源丰富。茫拉河作为共和盆地最大的河流,流域内的古人类遗址较为稀少,此次在共和盆地发现史前遗址两处:活然村遗址和江西沟东遗址。本次调查发现的活然村遗址位于黄河及其支流附近,石器以打制为主,但也有少量的新石器文化因素,结果表明黄河及其支流可能在此时期发挥了重要的扩散通道作用。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本次调查在小柴旦湖二级阶地和茫崖市小咸湖附近又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进一步证明了该区域古人类长期多次围绕湖泊和河流边缘活动的规律。

小柴旦南遗址位于小柴旦湖东南岸二级阶地。此次调查队在湖泊二级阶地也发现了石制品,按剥片类型可分为石片类18件、石核7件、断块类5件。冷湖一号遗址发现于青海省西北部,本次对冷湖区域的淡盐水湖进行调查时,在小咸湖附近新发现文化遗物,采集石核两件、断块1件、工具1件和石片5件。

小柴旦遗址是青海省最早发现的旧石器考古遗址之一,冷湖遗址是迄今为止青海省发现且有准确测年数据的最早遗址。本次调查发现的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两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均位于盆地内湖泊沿岸的阶地,说明史前时期这里很可能是古人类重要的资源聚集地。手镐类遗存是此次调查新发现的类型。

本次调查显示,青藏高原边缘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主要分布在湖泊与河流附近,石制品多埋藏于河流阶地和湖滨高地,类型丰富但数量较少,反映当时人类活动强度有限。石器原料以本地河流砾石为主,并伴有个别优质燧石、安山岩等外来原料,制作技术以锤击法为主,工具修理方式复杂多样,暗示可能存在不同人群的迁徙交流。传统观点认为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主要迁徙通道,但柴达木盆地的小柴旦、冷湖等遗址的新发现表明,北部地区在距今3.8万年至2.8万年的高湖期气候温暖湿润,可能也是重要通道,其石叶遗存与阿尔泰地区的相似性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观点。河湟谷地作为进入高原的首站,在人类迁徙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而共和盆地则是高原东部遗存最丰富的区域,以细石器为主,伴有个别磨制石器和早期陶片,显示人类在此活动相对稳定,黄河及其支流可能促进了文化传播。这些发现为理解青藏高原早期人类迁徙与适应提供了新视角。

《西海都市报》(2025年09月15日 第A2版:青海·要闻)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