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申论难在哪?兼谈如何领会申论命题人的意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23:35 1

摘要:《J县晚报》拟编辑一期《以旧换新,我来献策》专版,社区干部小赵参与了“居民家庭耐用品以旧换新专题调研”工作,被约稿。假如你是小赵,根据资料2、3,完成这篇约稿。(20分)

今天,政论文与同学们共同探讨2025年浙江省考申论A卷第一题的作答思路,并拟定参考答案。

我们先看题干:

《J县晚报》拟编辑一期《以旧换新,我来献策》专版,社区干部小赵参与了“居民家庭耐用品以旧换新专题调研”工作,被约稿。假如你是小赵,根据资料2、3,完成这篇约稿。(20分)

要求:

(1)对策全面,针对性强;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不超过350字。

一些同学看到这个题干后,会说,这看不出来难啊!其他申论考试也有类似的设问形式。

的确是这样。但你不知道的是,这道题的题干和作答要求,隐藏很多信息,导致这道题比较难。

第一,这道题是否需要题目,需要什么样的题目。

一些同学会说,这道题要求字数不超过350字,题目一行就要占25个字,而且发表在《以旧换新,我来献策》专版上,都是相同主题,不用写题目。

我曾在我主讲的23节申论直播课中,对一道题是否需要写题目,进行过详细的阐述。

这篇“献策”需要发表在报纸上,是一篇文章,文章就应该有题目。而且申论命题人在作答要求中要求“结构完整”,就是需要有标题、有开头。

因此,这道题必须写标题。但标题能否写成“以旧换新,我来献策”。

当然不行。“以旧换新,我来献策”是专版名称,而不是文章标题。试想,如果发表在这个专版上的文章,都用这个作标题,那么各个文章如何区分呢?

同时,“献策”要有重点,不应该面面俱到。比如,有的人着重谈以旧换新的政策,有的人着重谈以旧换新的方法,还有的人着重谈以旧换新的注意事项,等等。

因此,必须根据自己“献策”的重点内容,拟定标题。

为什么说难呢?因为只有参加了机关单位工作,才会更有意关注报纸信息,才会知道这类文章应该有标题。

第二,答案内容应该以谁为主体。

一些同学看到“居民家庭耐用品以旧换新专题调研”,不禁联想到申论考试中常出现的调研报告。因此,将答案内容主体定位到调研报告这种文章体裁。

但是,社区干部小赵是因为参与了这次专题调研工作,报社才对小赵约稿。约稿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小赵根据调研结果,对“以旧换新,我来献策”提出个人建议,署名者是小赵。而不是代表这个调研组,起草一篇调研报告。

为什么说难呢?因为只有参加了机关单位工作,才知道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一般要有署名。但没有参加机关单位工作的同学,不太关注这些细节问题,且平时刷题,总看到调研报告这种文章体裁,不免会思想跑偏,审错题。

第三,“材料2”到底有什么作用。

这道题题干要求:“根据资料2、3,完成这篇约稿”。我们通过看给定资料,发现只有给定资料3是讲述“居民家庭耐用品以旧换新专题调研”工作,而给定资料2则是讲述居民换冰箱的过程,且主体是宁波市而非J县,不能为J县开展以旧换新工作提供鲜明、充足的对策。因此一些同学会觉得这段没什么用。

但这一段,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而这些成功经验,恰恰是J县应该学习模仿的。因此,这一段中含有大量的对策信息。

为什么说难呢?因为只有参加了机关单位工作,才会想到各类会议的经验交流、开展试点工作等信息,不容易出现信息误判的问题。

综上所述,浙江省的申论考试,对于参加过机关单位工作,或是关注机关单位实际工作的考生,更加有利,更类似于遴选考试。

那么,这种申论命题方式到底好不好呢?

从申论命题的初衷来看,这是不合理的。申论是让所有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比拼能力,这种命题方式,显然对参加或关注机关单位工作的考生有利。

从考生考入单位发挥实际作用来看,这又是合理的。哪个单位招人,都想要不经过“传帮带”,就可以直接干活的人,显然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种命题方式更有效。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需要均衡考量。申论命题工作,是为单位找到合适的人选而服务,这不仅要求考生熟悉机关单位实际情况和规则,更要求考生主动关心、关注时事政治和机关单位相关信息,从后者的角度看,这种申论命题方式是合理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命题方式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然就很难选拔出有工作潜力的考生,选拔出的往往是只会“干活”的“机器”。

当然,申论命题人在拟定这套给定资料时,运用很多技巧,从而实现了考察考生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相统一。

下面,我简单举三个例子。

第一,给定资料2中提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这句话底是否有用。

如果在机关单位工作过,就会联想到省里出台了方案,下面的市县一定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

因为层级越高的部门,制定的方案越宏观。因为其管理的部门层级较多,而各层级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不能搞工作“上下一般粗”,不然政策就会落实不到位。因此,各级部门需要根据上级方案,因地制宜,细化落实措施。

但如果不了解机关单位的运作规则,就很可能忽略了这一点。

这里有一个问题,给定资料3中明确主体是“L市J县”,但并没有明确说明J县是不是浙江省的。

如果是浙江省的地区,对策就要拟定为:“出台落实《浙江省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具体措施,按照最高标准给予补贴并降低使用门槛。”

但如果不是浙江省的地区,对策就要拟定为:“出台《J县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参考其他地区,按照最高标准给予补贴并降低使用门槛。”

那么,J县到底是不是浙江省的呢?因为这是浙江省申论考试,且其他给定资料的主体都是浙江省。同时,给定资料3内容中的第一句话“为了解以旧换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公众的诉求期盼”,有效衔接了给定资料2中的中心内容“以旧换新”,因此,综合研判,J县就是浙江省的地区。

第二,给定资料2中提及“当天就有配送员上门换了新冰箱”,这句话有陷阱吗?

我们分析给定资料3,发现“回收点距离远”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服务流程简单方便”是居民实际需求,根据“当天就有配送员上门换了新冰箱”的成功经验,我们很容易想到“由配送员送新产品时拿走以旧换新的产品。”这条对策。

但这里还涉及到一个词语“当天”。很多熟悉浙江省情或参加过机关单位工作的考生,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提高办事效率”“限时办结”等词语和对策,而且还认为贴合题意。

但是,我们通过分析给定资料3发现,反馈的问题中,并没有提及到收货时间、配送效率等问题,这也就是意味着申论命题人,并不希望我们提出关于这个方面的对策。但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就可能陷入申论命题人设定的思维陷阱中。

第三,申论命题人在给定资料中,如何巧妙且不漏痕迹的进行提示。

给定资料3中的第三段提及“而在以旧换新活动中公众比较看重的功能和服务的调研(多选题)中发现”,很多同学都会关注这句话,因为给定资料和题干要求就是围绕“以旧换新”,而以旧换新的主体就是公众,想让公众参与以旧换新活动,就需要解决“功能和服务”问题。

但一些同学却不知道“功能和服务”,对于拟定答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下。

产品功能由谁负责呢?很显然是厂家。

产品服务有谁负责呢?很显然是商家。

而厂家和商家又是完全不同的主体,可以在对策中形成并列的两个方面。

与厂家和商家并列的主体是什么呢?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是政府。

这样,政府、厂家、商家三者共同构成了“对策”的三个主体,全面服务以旧换新的居民,实现了作答要求中的“对策全面”;同时,这三个主体的具体问题解决了,居民以旧换新的问题就解决了,实现了作答要求中的“针对性强”。

当然,给定资料中,还有一些地方有这种“巧妙且不漏痕迹的提示”,彰显了这套申论命题人的命题技巧,值得学习研究。

由于篇幅原因,我就不对给定资料和参考答案做具体解析了。

政论文2026年国考申论班即将开班,线上直播授课,由我本人主讲。我将通过20-30节课,帮助同学们实现申论分数质的突破。有想学习申论课程的同学,可以联系我。

政论文原创的2025年浙江省考申论A卷第一题的参考答案为(共318字):

凝聚以旧换新工作合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近期,我参与了居民家庭耐用品以旧换新工作专题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建议如下:

一、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落实《浙江省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具体措施,按照最高标准给予补贴并降低使用门槛;细化各类废旧耐用品回收价格,畅通举报渠道,严格处理回收价格不透明、压价回收问题。在线上购物平台开设“J县以旧换新”页面,在线下商场举办专项活动,特别是抓住假期时间,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相关政策。

二、厂家要提供新款活动产品。协调企业生产更新颖、功能更强大的产品参与活动,特别是联动消费的智能产品,确保新品比旧品功能明显提升。

三、商家要提供优质服务。简化服务流程,由配送员送新产品时拿走以旧换新的产品。

来源:圣杰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