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能手机、短视频、AI配音盛行的今天,评书几乎成了“快被遗忘的艺术”。
那个放学后边写作业边听评书的年代,你还记得吗?
在智能手机、短视频、AI配音盛行的今天,评书几乎成了“快被遗忘的艺术”。
可在80、90后一代人的记忆里,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才是童年陪伴的“语音导航”。
如今,袁阔成和单田芳已先后辞世,田连元也淡出舞台,唯有刘兰芳老师,至今仍坚持说书。
她今年已经81岁了。
却每月档期排得满满当当。
她的家,却比不上三四线网红。
她是评书“白玉兰”,家却住在“老破小”
一位拥有全国上亿听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刘兰芳,家里住在哪?
不是别墅,不是市区豪宅,而是北京一处上世纪的小区老房。
记者登门采访时看到:
楼道逼仄,墙皮斑驳门口堆着废纸壳,似乎在攒着卖钱屋内陈设简陋,茶几是绿色塑料,沙发上搭着旧布套老伴王印权白发苍苍,驼背弯腰,看上去比她年纪还大不少有网友评论:
“对比动不动就豪宅炫富的小明星,刘老师的生活简直是德艺双馨的清流。”一把纸扇、一块醒木,她讲出千军万马刘兰芳,出生在评书世家,15岁便考入鞍山曲艺团,3年出师。
凭着一嗓子高亢清亮的“女声书”,迅速火遍东北。
但她真正火遍全国,靠的是那部家喻户晓的——《岳飞传》。
为了这部作品,她和丈夫挤在几平米小平房,白天演出,晚上改稿,硬是熬出60万字117回。
当时电台一播出,全国收音机都快卖断货,甚至有人家为了听评书通宵排队买电池。
台上是大师,台下是“村口大妈”
红了之后的刘兰芳,没有架子。
别人演出进五星酒店,她下乡去集市、农村、敬老院说书。
她说:
“说书的根在老百姓身上,越是草根,越能扎根。”去云南山村,为少数民族孩子说《岳飞传》到新疆喀什,改编本地故事说《新红楼》还主动学网络小说,花钱打赏喜欢的作者,称自己是“金主爸爸”2021年,她把评书《斗罗大陆》搬上喜马拉雅平台,瞬间吸粉200多万,成为最受欢迎的传统艺术账号之一。
不仅是传承热爱,也是家庭的“顶梁柱”
很多人不解:81岁了,为啥还不歇着?
刘兰芳的回答很现实,也很心酸:
“我不干,这个家就塌了。”她有两个儿子,小儿子王玉在2023年不幸去世。
大儿子王岩年过60,在北京工作多年却事业平平,养家都吃力。
她每月退休金上万,却不舍得给自己买新衣、喝奶茶。
别人退休安享晚年,她却用老花镜看手机直播后台,研究流量、安排演出。
她每一场商演前都提前排练、写新稿,从不“复用”老段子。
她觉得:评书得与时俱进。说的是故事,讲的是时代。
刘兰芳老师说:
“艺术不是混日子,是传承,是责任。”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一种真正的艺术家底色——
不是红毯上的闪光灯,不是热搜里的话题名人。
而是一个人,一张嘴,一段书,穿越几十年,还坚持讲给你听。
她说自己会一直讲下去,直到讲不动的那一天。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她像一块质朴的老木头,看似平凡,却沉稳扎实。
如果你曾听过《岳飞传》、《杨家将》、《红楼梦》,
欢迎在评论区说一说你记忆中最难忘的评书段子。
让我们一起,把这份“声音的记忆”留在当下。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网:艺绽|81岁评书大家刘兰芳:满室烟火气,一生评书情
来源:管它心酸有多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