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都日报派出50余位全媒体记者,组成10支采编队伍,深入成都50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园和部分特色产业园、重点“园中园”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立园满园 与城共进
成都日报“园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启动
一年来,成都加快把园区建设成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立园满园”行动在全市上下走深走实
成都日报联合市委政研室、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赛迪四川、市工信院,开启“园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
成都日报派出50余位全媒体记者,组成10支采编队伍,深入成都50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园和部分特色产业园、重点“园中园”
呈现“立园满园”战略图景,探寻各个园区做法成效,感受园区干部作风士气
时代之光,照亮前行方向。以奋进之姿,谋发展之势。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拼经济搞建设,关键在产业,重点抓园区,最终看质效。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成都铆足干劲,明确了“抓经济必须抓园区”的鲜明导向。
一年来,“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在全市上下迅速启动、走深走实,成都加快把园区建设成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今年上半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12108.2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全国、全省,持续巩固提升稳中向好态势。
以园区为承载,产业向新,城市向兴,发展向优,经济向好!
以园区为抓手,如何紧盯重点?如何消除痛点?如何攻克难点?如何撬动支点?
近期,成都日报社联合中共成都市委政研室、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成都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开启“园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紧盯时代发展,脚步遍布全城,眼观产业园区,叩问高质量发展密码。
我们带着问题,精准聚焦——
特色产业如何“立”起来、“立”得稳?产业空间如何分级分类?产业如何实现从“单打独斗”到“链式突围”?“镇园之宝”“明日之星”企业如何培育?技术、产品如何高效衔接应用市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如何强化?园区保障能力如何增强?“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如何优质高效服务企业?园区如何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园区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水平如何迭代提升?
围绕“精准定位、特色发展,优化园区整体布局”“圈链融合、集群发展,提升园区规模能级”“产研联动、创新发展,激发园区澎湃动能”“环境优化、舒心发展,增强园区保障能力”“改革赋能、高效发展,提高园区运营水平”五大主题,我们提出“园区十问”,带着问题去调研,以求找到更精准、更聚焦的答案。
我们走得更近,深切感受——
过去1个月时间里,成都日报社派出50余位全媒体记者,组成10支采编队伍,深入成都50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园和部分特色产业园、重点“园中园”,走进生产车间,走进项目现场,走进科研院所……站在更近的地方,以更精进的态度、更实景的视角寻找更鲜活的案例。
目前,“走进去”的调研阶段已全部完成,接下来,将开启“深下去”的分析研究,竭力呈现“立园满园”战略图景,探寻总结各个园区做法成效,感受彰显园区干部作风士气。
我们践行使命,与城共进——
城市的发展与千千万万市民息息相关,作为中共成都市委机关报,成都日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全市成千上万的市场主体和广大市民。践行职责使命,肩负媒体担当,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三中心一基地”核心功能定位,传播本地资讯、服务全市人民,全面深耕在蓉资源、有效服务城市治理。
9月18日起,成都日报将陆续推出10篇深度调研,成都日报锦观智库、赛迪四川和成都市工信院将联合发布“园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总报告,捕捉呈现精彩的发展故事和画面,坚持战略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明思路、探路径、扬优势,深入总结推广有效的创新举措,梳理做强园区承载、壮大产业能级的经验做法,为加快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以园区破题,是城市的发展答案;以园区入题,是我们的观察视点。
洞察一座城市持续做强做精核心功能的创新举措,感受一座城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澎湃动能,倾听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声音,此刻,出发!
园区高质量发展调研组记者 吴喆
本报制图 江蕊松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