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 | “医”家人 心相通 情相融——锡盟中心医院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B站影视 2024-12-04 11:14 2

摘要:石榴花开,籽籽同心。民族团结在锡盟中心医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深入骨髓的精神基因,是全院各族干部职工倍加珍惜的生命线。早在1952年,为了支持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家卫生部首次向医院分配了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的6名毕业生。至上个世纪70年代,国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民族团结在锡盟中心医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深入骨髓的精神基因,是全院各族干部职工倍加珍惜的生命线。早在1952年,为了支持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家卫生部首次向医院分配了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的6名毕业生。至上个世纪70年代,国家共向锡盟中心医院分配了三批16名毕业于北京、福建、上海和山东等地高等医学院校的医生,他们不远千里来到锡林草原,不忘自身使命,在当时只有30张病床、4个科室、39名职工的小医院扎根,除了正常医疗工作外,还经常下乡,深入嘎查村为农牧民义诊。淳朴热情的牧民、无私奉献的医生,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双双紧握的双手,无一不是亲如一家的真实写照。

时光荏苒,初心依旧。一代又一代锡医人传承前辈光荣传统,始终以守护草原儿女生命健康为己任。随着“三下乡”“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和对口帮扶等工作的开展,我盟各旗县、各苏木嘎查、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都留下了锡盟中心医院医务人员义诊、健康宣教的身影。他们不仅送医送药,更送“预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面对面为农牧民朋友讲解医疗科普知识,增强他们预防疾病的意识。2018年,为进一步满足基层农牧民同胞的就医和保健需求,常态化开展义诊活动,医院组建成立了一支慢病志愿者服务队。几年来,这支队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在学习雷锋精神的号召下,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使命下,他们走出医院,走进农村牧区,脚步遍布广袤草原,最远到过东苏旗洪格尔苏木白音高乐嘎查,累计行程8万多公里,服务群众5万余人,开展科普讲座百余场,为提高广大农牧民朋友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由慢病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肝包虫科普情景剧不仅广受牧民同胞的喜爱,在全区、全国的健康科普舞台上也大放异彩,先后荣获全区科普大赛表演类金奖、北方四省区科普大赛银奖,同时成为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入围作品。

合力同心,有情有义。多年来,与慢病志愿服务队一同活跃在锡盟中心医院志愿服务第一线上的还有践行文明提倡奉献的红马甲志愿者服务队、弘扬民族团结互助的双语志愿者服务队以及深化平安医院建设的消防安全志愿者服务队伍,他们各尽所能、各展所长,活跃在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中,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去年11月,医院整合院内志愿服务力量,拓展服务领域,立足不同群体实际需求,成立了“石榴籽 医家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石榴籽 医家人”,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践行医者仁心,待病人如亲人,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该服务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要求,设立八支小分队,围绕理论宣讲、健康义诊、健康素养宣传、环境保护、敬老爱幼、消防安全等内容,开展多维度、多方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队覆盖全院16个党支部72个临床医技、行政职能科室共600余名志愿者。队伍成立以来,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次,参加活动120余人次,总服务时长160小时,受益群众达500余人次,为提升各族同胞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贡献了力量。

病有所医,医有所保。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卫健委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作为全区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的定点医院,自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锡盟中心医院深入贯彻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扎实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医疗帮扶体系建设以及一站式结算服务等工作,帮助贫困患者“看好病、看得起病”。来自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苏木的牧民巴雅尔图就是国家“健康扶贫”政策的受益者,十年疾病缠身、四年卧床不起,因患尿毒症长年透析导致双侧股骨头坏死无法行走,一次次的治疗已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躺在病床上的巴雅尔图一度陷入了绝望。当院方得知他的情况后,立即组织骨科研究制定手术方案,费用方面,除了新农合报销的部分,治疗费用均由医院承担,在两次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巴雅尔图站起来了!这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让贫困患者看到了希望。民族团结一家亲,医患真情暖人心,现如今,巴雅尔图已成为我院的老朋友了,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激动地说道:“要不是有这样的好政策,有医院的帮助,我根本没能力去做手术,感谢国家、感谢医院,让我重新站起来了”!像巴雅尔图这样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例子还有很多,国家对于我们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视、出台的好政策不仅凝聚起大家无坚不摧的力量,更让各族群众“心与心相近”。

乡村振兴,健康先行。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此,医院在帮扶阿巴嘎旗那仁宝拉格苏木都新高毕嘎查伊始,就将健康扶贫作为关键一招,通过全面打造嘎查卫生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通电通网,确保实现与我院的远程医疗会诊,减少苏木及嘎查百姓的长途奔波,在家门口便可获得快捷、优质的医疗资源,并通过党支部、团支部包联牧户的方式,构建“网格化”管理,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连续、综合、经济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因病返贫”屏障,守护牧民身体健康。在一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促进乡村振兴 兴边富民”为主题的研讨会上,牧民代表恩克在发言中表示了对锡盟中心医院的感谢,他说锡盟中心医院有着优质的医疗资源和较高的诊疗水平,通过开展义诊和健康科普活动,更好地保障了嘎查牧民的身体健康,我们也对嘎查的发展更加有信心。

为民谋利,重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分析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即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为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好服务,在新一轮医改浪潮中,医院党委牢牢把握这一工作方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在不到短短2年时间里,建立了覆盖全盟的医联体战略联盟,从旗县医院发展规划、技术输出、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在锡盟中心医院帮扶专家的指导下,正蓝旗医院开展各类介入手术1400余例,救治心肌梗死、肺栓塞等疾病患者300多名;太仆寺旗人民医院开展电子 胃肠镜检查872例,治疗129例,筛查出消化道肿瘤6例……各旗县相关医疗技术领域的空白得到突破,当地患者不出旗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这是锡盟中心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大病不出旗”的缩影,也是医院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的真实写照。

“医”家人,心相通,情相融,接下来,锡盟中心医院将一如既往、全力以赴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民族团结之花在锡林郭勒盟大地常开长盛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