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布会没有热搜、没有炒作,但释放出一个足以引爆商业圈的核心数字:4年时间,烤肠累计15亿销售额。这不只是明星带货的高光时刻,而是一次关于“品牌如何从流量中走出来”的典型案例。
在锋味派四周年盛典上,谢霆锋作为创始人以一身黑色西装出席活动,瞬间成为全场焦点。
发布会没有热搜、没有炒作,但释放出一个足以引爆商业圈的核心数字:4年时间,烤肠累计15亿销售额。这不只是明星带货的高光时刻,而是一次关于“品牌如何从流量中走出来”的典型案例。
从直播间里的明星品牌,到如今的15亿销量,锋味派带给冻品人什么样的思考?
4年15亿:锋味派的飞速成长
今年是锋味派创立的第4年,这个因为创始人谢霆锋而知名的品牌,有了越来越多的标签。
从最初的主播直播间破壁,再从开辟线下渠道,到今年的出海业务,锋味派已经针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布局,成功入驻超500家门店。
不仅如此,成立4年一连串的销售数据更是直接见证了品牌的发展。
2021年3月,锋味派成立;品牌推出3个月后,单月销售额突破千万元;9个月GMV破亿元;2022年销售额增长率达到253%;2023年双十一全渠道GMV达到1.4亿元+;2024年双十一,锋味派单周期GMV突破2亿元,成为抖音方便速食品牌榜、天猫肉制品销售榜第一名;其中2023年,锋味派全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在锋味派四周年发布会上,大单品爆汁烤肠更是累计达到了15亿销售额。
创立初期的锋味派靠主播直播间起量,之后和短视频平台深度合作,成为抖音方便食品销售额名列前茅的品牌;创立4年,锋味派已经有了4款亿级单品;品牌创立一年半开始探索线下,目前已覆盖全国160个城市、15000+门店。
在外界看来,锋味派的发展无疑是“飞速的”,爆品、渠道、品牌齐头并进式发展,而且在整个冻品企业业绩下滑、卷低价的浪潮中,锋味派“依然在增长”,而且用总经理陈誉文的话说:“愿意去买高品质产品的用户,一直都在,我们一直坚持做高品质产品的理念是正确的事。”
不靠人设:拆解锋味派的“三板斧”
1. 产品极致:用品质,取代明星效应
明星做食品或者是餐饮的并不在少数,但是大部分依靠的还是明星的身份和光环来贩卖“情绪价值”,说白了就是用粉丝的信任换取短期的流量。
但是纵观锋味派的打法,虽然并不排除创始人谢霆锋对这一品牌的流量加持,但是他们更多是将注意力放在了极致产品力的打造上。
比如在锋味派四周年的发布会上谢霆锋表示,烤肠的肥瘦比例,他们测试了217次,只为找到“既有肉香,又不油腻”的3:7黄金口感;每一片午餐肉都要看到黑猪肉的纤维感;不仅追求配料表干净,同样估计到消费者烹饪过程的干净……
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琐碎,但是这反而是做产品的本质——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这就是消费者能看到的真诚。
除此之外,对于消费场景的适配和打造,锋味派也是一如既往的细致,五分钟即可出锅的预制菜,空气炸锅六分钟就可以出锅的披萨,五分钟的酥饼,服务“宅家+厨房小白”的主力人群。定位清晰、痛点明确、场景具体,这是高质量消费品最基本的三要素。
对于食材也是同样打造到极致,自建品控系统,原料全程可追溯,这一切都不是简简单单的明星效应,而是扎扎实实的品质保证。
2.品牌建设:用内容,锻造用户信任
明星的光环和IP对于品牌的加持更多是锦上添花,如果品牌只是依靠“明星表演”而不是靠产品的话,最终因为产品翻车而被流量反噬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真正有效的品牌建设,必须具备情绪连接的穿透力与信任转移的能力。而谢霆锋把“明星做饭”这件事,变成了一个内容系统。
短视频里,他用空气炸锅教你怎么做芝士香肠;直播间里,他讲原材料、讲工艺、讲搭配,锋味派四周年盛典上,他告诉消费者如何将酥饼与煎锅贴合使酥饼味道更好……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操作,其实无形之中建立的是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信任通道,而信任的建立,是一个比销售更缓慢的过程。
如果你今天去小红书或抖音搜“锋味派”,你会发现,最多的评论是:“芝士款咬下去会爆浆!”“孩子每周都点名要吃这个。”“空气炸锅5分钟出锅,巨方便。”而不是“谢霆锋同款”或“明星品牌”。这说明,“锋味派”已经完成了品牌从“靠明星”到“靠用户口碑”的进化。这是最难,也最珍贵的一步。
当一个品牌不再依赖创始人的人设活着,它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力。
3.渠道深耕:不靠爆款,靠渗透
如果说内容是用户认知的通路,那么渠道就是用户触达的引擎。而锋味派对于渠道的打造,一开始就远超于一般的明星创业者。
在线上,谢霆锋作为品牌最大的IP一场直播卖出50万单,但与那些“一波流”式爆卖不同,他们更重视私域社群的二次激活与复购留存。数据显示,“锋味派”的复购率高达35%,这是消费者真金白银投票的结果。
与此同时,锋味派并没有“一条腿走路”,他们既进高端商超建立品牌溢价,又下沉至社区便利与早餐场景,通过“可见即得”建立消费频率。他还开放加盟体系,为创业者提供选址培训、供应链支持,甚至联合推出“烤肠+关东煮”等多品类打包方案,帮助终端店提升客单价。
很多人以为消费品牌拼的是流量,其实拼的是“能不能让用户三公里内,随时能买到”。这背后,是一种“渠道宽+场景深”的分布式战略逻辑。
商业是系统能力的较量,而不是明星光环的延续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热度仿佛是一场幻觉,看上去似乎人人都能成功,然而实则稀缺的是如何将这一波短暂的热度转化为系统产品力的能力。
对于锋味派的成功,从一开始的顶流明星的商业转型,到如今的品牌通过极致深耕产品主义、渠道渗透和供应链打造能力,用一根小小的烤肠,讲出了一个重量级的品牌故事。
这一系列精准的操作,带给冻品行业的思考也颇多。
1.明星IP与品牌赋能。
锋味派的成功离不开谢霆锋的明星效应和美食IP的深度绑定。谢霆锋通过《十二道锋味》综艺积累的美食专业形象,使其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较高的信任度。
这种明星IP与品牌的深度融合,为冻品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通过明星效应或知名IP赋能产品,能够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2.产品创新需要锚定消费升级痛点。
锋味派的烤肠在产品本身进行了诸多创新,如采用山林散养黑猪肉、精简配料、突出“爆汁”等特色。这种对产品细节的打磨和差异化定位,使其在众多烤肠品牌中脱颖而出。
冻品行业注重产品创新研发的同时,也要更加深挖消费者诉求,关注消费趋势的变化,开发出符合消费者期望的产品,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而不是一味通过价格战拉低整体品质来获得暂时的销量。
3.精准营销与渠道拓展。
对于很多传统冻品企业而言,需要突破传统的渠道分销路径,构建"内容电商+社群营销+冷链即时零售"的立体渠道矩阵,精准触达年轻消费群体。
目前可以抓住直播电商红利,从依赖主播直播到搭建自播矩阵,扩大触达规模;后期重视线下渠道,依据线下特性调整产品视觉、售价等,实现全渠道覆盖。
4年、15亿、10万平米工厂,锋味派一路走来的打法不是明星“带货翻红”的套路,也不是“粉丝收割”的速食营销,而是一场系统性很强的商业实战,他们通过对产品、渠道、供应链的不断加强,打赢了这场创业旅程,同时也为冻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来源:冻品信息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