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夜读 |“你讲还是我讲?要不你来讲!”“我讲,我真的讲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21:05 1

摘要: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过去已有数日,那份感动却余温未散,后劲十足。尤其是老师们爱说的那几句口头禅,从被悄悄“嘲笑”到被偷偷模仿,接着不自觉脱口而出……明明这些话初闻之际都会“后背一挺、心里一紧”,可偏偏多年之后每每忆起总无比清晰、言犹在耳。

“这道题我都讲过几百遍了,就写在黑板这个位置!”

“我再讲两分钟就下课。”

“我讲还是你讲?要不你来讲!”

……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过去已有数日,那份感动却余温未散,后劲十足。尤其是老师们爱说的那几句口头禅,从被悄悄“嘲笑”到被偷偷模仿,接着不自觉脱口而出……明明这些话初闻之际都会“后背一挺、心里一紧”,可偏偏多年之后每每忆起总无比清晰、言犹在耳。

是一句话,

更是用心良苦的陪伴

“你的眼睛是装饰品,不是日用品吗?”——潘老师这句带着幽默的“灵魂拷问”,让走神的我当场脸红到了耳朵根,但在课后我却收获了老师的拍拍肩:“我相信你会改正。”原来,老师的“毒舌”里藏着的是善意的提醒。现在,这句话也成了我们班的默契提醒。(@丽水市莲都区梅山中学学生 胡孜芊)

“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我们曾偷偷不服气,直到初二最后一节课,听到老师轻声补充:“每一届我都这么说,因为希望你们比上一届更优秀。”原来,“最差”是“最好”的另一种表达。(@新昌县七星中学学生 章煜恒)

“玩就玩得痛快,学就学得踏实。”——王老师带着我们在雪地里撒欢、在池塘里摸鱼,也用这句话教会我们如何平衡生活与学习。如今,这句“玩笑哲学”也变成了我现在生活、学习的座右铭。(@杭州市钱塘区幸福河小学学生 邱彦阳)

“再改改。”——我曾觉得叶老师太“较真”,直到看到他深夜练竹编、右手大拇指的创可贴泛着白,嘴里还念“再改改步骤,明天孩子们好学会”,我才明白这三个字里的期待。他藏在细节里的用心,让我懂得“再改改”是通往优秀的必经之路。(@新昌县七星中学学生 赵暄)

“加油干家人们!”——每每生活学习上遇到困难,吴老师这句像朋友间的打趣,总会暖到我。这五个字里藏着最真挚的陪伴:“奋斗从不是孤单的跋涉,而是有人递来一份力量。”(@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经济与信息学院金融2401班学生 陈骊媛)

“Look in my eyes!”——我总被历史老师淼淼哥的“中英混搭”逗笑。下午的课犯困时,这句带着“夹子音”的提醒一出来,瞌睡虫瞬间跑光。后来才发现,每当淼淼哥说这句话,黑板上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他哪是在“飙英文”,不过是怕我们错过该记住的知识点,才想出这么可爱的招数。(@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学学生 王梓萌)

是一句话,

更是教育智慧的传承

“一回生,二回熟。”——以前总觉得这句话“老土”,后来才懂得那是一种经验的真理,藏着对少年的耐心与期待。如今自己站上讲台,我也有了口头禅——“背错了没关系,先写下来再说”,说出口的瞬间,我忽然明白,教育其实就是把一个个青涩的灵魂,慢慢捋顺,再涂上温润的新色。(@杭州市丁荷中学教师 刘如星)

“看我干嘛?我脸上有字啊?看黑板!”——如今的我也成了“复读机”。当年觉得好笑的口头禅,长大才懂话里殷切的预期,这幽默的责备与催促,带着一种“别浪费时间了,赶紧跟上节奏”的潜台词。(@平阳县水头镇第五小学教师 吴彬彬)

“没人举手是吧,那我点名了!”——当我在课堂上脱口而出这句话时,才惊觉,当年老师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被我搬进了自己的课堂。站在讲台这头,看着底下一个个“缩小版”的自己,我才忽然懂了:那句看似“施压”的话,实则是想让每个孩子被看见。(@金华市婺城区长山乡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倪静仪)

“小嘴巴,不讲话。”——我仍记得幼儿园老师用这句话“管住”爱聊天的自己。如今,我也成了那个蹲下来轻声提醒孩子的人,有些话从来不是约束,而是一代代传递的温柔约定。(@平阳县鳌江镇藕莲幼儿园教师 谢晨)

是一句话,

更是用爱回应每一份期待

“知识分子,你的名字叫良心。”——高中语文老师“俞美人”总是会一遍遍郑重地重复这句话。从被知识浸润,到用知识滋养学生,我终于读懂“文人脊梁里的风骨”:我不仅要做知识的继承者,更要做真理的践行者,做一名传递温度的语文教师。(@杭州市临安区於潜中学教师 傅佳舒)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的语文老师用这句话让我有了追随梦想的勇气,如今我把同样的勇气传递给幼儿园的孩子:“加油,再试一试!”(@杭州市丁信第二幼儿园教师 张舒杰)

“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希望。”——高中班主任蔡老师总用《士兵突击》里的这句话激励当时的我们。多年后,当我站上讲台,看着性格各异的学生,终于读懂这句话的力量:“让每一颗‘星星’都在自信中发光。”(@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小学教师 刘佳慧)

“你的声音很好听。”——因初中老师这句鼓励,我爱上了英语,如今我也用“变着花样”的夸赞鼓励学生,讲台上的老师需要多给讲台下的学生打气,因为,他们真的很需要来自大人的肯定。(@温岭市大溪镇第三中学英语教师 王洋)

“把每一件小事做到透亮,光自然会照进来。”——我的母亲从事幼儿教育四十余年,也是我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教育最美的传承,从来不是技巧的重复,而是价值观的静静流淌,是专业精神温暖而坚韧地延续。(@浙江省温岭第二中学副校长 郏乾)

回味这些“唠叨”

或许是教师节最珍贵的“余韵”

让教师的付出被持续看到

让教师节的温度渗透到每一天

才是教育应有的温暖底色

来源:百科小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