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几何时,这个“三福之地”,被称为“地瓜县”。因土地贫瘠、缺水严重,传统作物只有耐旱的地瓜和花生,经济实力长期处于福建省倒数。彼时,福清的土地上,是裸露的荒石、崎岖的土路,以及俯仰可见的地瓜片,贫穷与落后是它摆脱不掉的标签 ,困窘的现状砥砺着福清人突破困境的决
从福建省省会福州出发,往南30.5公里,就是全国唯一的“三福之地”福清。
曾几何时,这个“三福之地”,被称为“地瓜县”。因土地贫瘠、缺水严重,传统作物只有耐旱的地瓜和花生,经济实力长期处于福建省倒数。彼时,福清的土地上,是裸露的荒石、崎岖的土路,以及俯仰可见的地瓜片,贫穷与落后是它摆脱不掉的标签 ,困窘的现状砥砺着福清人突破困境的决心。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玉融大地,敢闯敢拼的福清人紧紧抓住机遇,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踏上了逆袭之路。他们大胆引入侨资,创办工业园区,全力建设江阴港区,持续激发商业活力,在时代浪潮中奋力搏击。
如今,经过多年的拼搏,福清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这里不仅有全球最大的单一液晶显示器制造基地、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基地,更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强势登榜。曾经的农业大县已华丽转身为工业强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高楼大厦林立,市政路网纵横交错 ,处处展现着现代化的气息。福清用实力书写了一部从“地瓜县”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的辉煌篇章。
01、产业发展之路——因侨而兴的历史
福清雅称“玉融”,是全国著名侨乡。走在福清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满满的“侨”元素——华侨公园、侨乡博物馆、华侨中学、融侨大酒店……
岁月峥嵘,筑梦前行。改革开放之前的福清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从1949年到1987年的38年间,福清的工农业产值还不到一个亿。在1987年当年,福清的工农业总产值排在福建69个县的第58位,是众所周知的贫困县。
没有工业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没有财政收入支持基础建设,想把福清经济发展起来难度巨大。
于是,穷则思变,变则通,福清人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贫困面貌。上世纪80 年代末,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福清巧借侨乡优势,依托“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模式,不断守正创新,开启了发展的春天。
当时,福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侨引台、以台促侨、侨台联合”的招商引资方针 ,积极吸引侨资。1987年,融侨工业小区成立,冠源轻工制品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家外资企业落户,拉开了福清大规模招商引资的序幕。随后,太平洋塑胶、明达玩具、冠辉食品等企业纷纷进驻,工业发展初见端倪。
1990年,福清撤县建市,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1992年,融侨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由“省字号”升格为“国字头”,这极大地提升了福清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海外侨胞纷纷回乡投资设厂,为家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此同时,元洪投资区也在1992年破土兴建,这是全国第一个由华侨投资建设且规划面积最大的开发区。依托海港码头优势,这里逐步形成了粮油食品、纺织化纤、轻工机械、能源精化四大优势产业 。
进入21世纪,福清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和园区建设。江阴港城经济区、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等园区不断崛起,吸引了众多大型企业入驻。冠捷科技、福耀玻璃、友谊集团、坤彩集团等扎根福清的侨企、民企,逐渐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也由此诞生了,“玻璃大王”曹德旺、融侨集团董事长林文镜、利嘉股份董事局主席陈隆基、宏能投资董事长何荣、中景石化董事会主席翁声锦、前华人首富、印尼首富林绍良、华侨黄金大王何文金等著名闽商。
02、产业布局逻辑——锻链强链,因产建园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福清也有自己的一套产业发展模式,那就是集中锻链强链,因产建园,打造新材料产业“新”引擎。
具体来看:
一是锻链强链。福清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充分发挥中景石化、万华化学等知名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招引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2024年,中景石化建设10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第四套聚丙烯装置,计划明年初投产;万融新材料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北欧化工、博禄化学签署合作协议,拟启动产能160万吨/年的特种聚烯烃一体化设施建设项目,实现国产化替代。
二是因产建园。福清以园区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立足融侨、江阴、元洪、蓝园四大园区,探索建立园区“五盘并转”(指标盘、项目盘、招商盘、资金盘、创新盘)工作体系,全面推动园区规划提升。
此外,福清持续放大“两国双园”示范效应。创新设立中国—印尼“两国双园”产业发展平台,打造集食品储运、加工、展示、交易为一体的食品产业生态链。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上升为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
三是要素保障。成立福清基金港,已引入超200亿元资本,推动设立超120亿规模的AA+评级的产投公司。创新推出土地整理、低效闲置用地处置等专项行动,创造多个全省县域“第一”。
03、产业发展现状——江阴港城经济区首破千亿
目前,福清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显示器产业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平板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四张“国家级名片”,并建立起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玻璃、塑胶、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电子产业
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国家(福清)显示器产业园是全球最大的显示器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冠捷、捷联为龙头,50多家电子类配套企业为一体的电子显示器产业链。冠捷科技如今是全球最大的显示器生产厂家,全球每3台显示器就有1台出自冠捷科技。同时,福清还在不断培育壮大工业龙头企业,2024年辅导推荐15家省级工业龙头企业,成功培育11家福州市首批链主企业,为电子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化工产业
以江阴港城经济区为主要承载区,集聚重点工业企业118家,其中规上企业占75%以上。区内形成了以万华为龙头的聚氨酯及异氰酸酯产业链、以中景石化为龙头的烷烃一体化产业链、以坤彩科技为龙头的钛铁颜料产业链。中景石化不断发展壮大,其全球最大年产150万吨高性能聚丙烯项目已举行中交仪式,投产后将成为全球单厂最大的聚丙烯生产企业,年产能可达400万吨。此外,福融新材、思嘉集团、友谊集团等配套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和港口优势,发展势头良好,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向“物料互供、内部循环、链式发展”升级。
食品产业
福清食品产业基础良好,拥有胜田食品、长德蛋白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5年2月举办的福建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福清市食品产业链“四链”融合暨中印尼“两国双园”推介活动,吸引了220余家食品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代表参加,促成供需对接、银企授信、产业招商等24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含意向)约56亿元。同时,福清的水产养殖也颇具规模,如福清是福建重要的海蛏养殖基地,养殖总面积达4.8万亩,年产量达7万吨。
数据显示,2024年福清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900.79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江阴港城经济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其化工复合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球最大的26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于该区域顺利下线。
2024年,福清在全国GDP百强县名单中排名第12位,比23年提升4位,进一步彰显了经济持续释放的创新与活力。
来源:闽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