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8年12月23日,东京巢鸭监狱的绞刑架上,7名日本甲级战犯的生命走向终结。他们曾策划侵略战争、屠杀无辜平民,最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下伏法。
1948年12月23日,东京巢鸭监狱的绞刑架上,7名日本甲级战犯的生命走向终结。他们曾策划侵略战争、屠杀无辜平民,最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下伏法。
临刑前,这些战犯被允许提出人生最后一餐的要求。有人要了家乡菜,有人点了西餐,而头号战犯东条英机的请求却格外特殊,甚至透露出他至死不悔的复杂心态……
死刑犯的“最后一顿饭”,往往藏着人性最真实的反应——有人借食物发泄情绪,有人用它寄托念想。1948年的东京巢鸭监狱里,7名甲级战犯的最后一餐菜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截然不同的面孔。
板垣征四郎:红豆饭里的“执念”
作为策划“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的元凶,板垣征四郎的最后一餐点了日本传统节日吃的红豆饭,配上一碗味噌汤。红豆饭在日本常用来庆祝喜事,比如婚礼或新生儿诞生,但板垣临死前吃它,却是在给自己“办丧事”。
据狱警回忆,他一边吃一边念叨:“这红豆煮得不够软……”直到最后一刻,这个曾下令屠杀平民的刽子手,还在挑剔饭菜火候,仿佛自己仍是高高在上的“帝国将军”。
松井石根:寿司配清酒的“谢幕”
南京大屠杀的主谋松井石根,死前表现得异常“平静”。他要了6块寿司、一壶温热的清酒,还特意强调:“寿司里不要放芥末。”
松井年轻时在日本陆军大学以“儒将”自居,爱写汉诗、练书法。行刑前,他慢条斯理地吃完寿司,用清酒把最后一口饭送下喉咙,然后闭眼说了句:“多谢款待。”这副故作淡定的模样,和当年他下令“不留战俘”时判若两人。
广田弘毅:牛排红酒的“不体面”
广田弘毅选了完全不像“断头饭”的西餐:五分熟牛排、蔬菜沙拉,外加一杯红酒。这位策划《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外交官,至死都想维持“文明人”的伪装。
但讽刺的是,当他手拿刀叉时,手却抖得几乎切不开牛排。最后他直接抓起肉块撕咬,红酒洒了一身,精心准备的“体面”彻底碎了一地。
还有战犯武藤章点了天妇罗,结果刚咬一口就吐出来,大骂“炸得太老”;木村兵太郎要了咖喱饭,却一口没动,只是盯着盘子发呆。
这些细节被记录在监狱档案里,成了这群战争狂人末日的荒诞注脚——他们曾自诩能主宰他人生死,临到头却连一顿饭都吃不安宁。
作为日本头号战犯,东条英机比谁都清楚自己的罪行有多重——策划侵略战争、屠杀平民、虐待战俘……但直到临死前,他都没说过一句道歉的话。
相反,他要用最后一顿饭给自己“贴金”。别人点寿司、牛排,他偏偏只要白米饭、味噌汤和烤鱼,还特意强调:“这就是普通日本人每天吃的饭。”
可这“普通”背后全是算计。他要求米饭必须用木碗装,筷子要摆成“供奉神灵”的姿势;喝味噌汤前,他故意用勺子搅了三圈,说是“遵循传统礼仪”;就连烤鱼上的柠檬片,他都要求切成“樱花形状”。这些花里胡哨的细节,根本不是普通老百姓吃饭的做派,倒像是拍给后人看的“爱国宣传片”。
更虚伪的是,他一边吃着饭,一边念叨:“我不过是个为日本奉献一生的普通人。”
可谁都明白,哪个“普通人”会下令把别国的城市炸成废墟?哪个“普通人”会让士兵用刺刀挑婴儿取乐?他嘴上说着“平凡”,实际是想把自己打扮成“悲情英雄”,好让那些军国主义的追随者觉得:“看啊,东条到死都在维护日本!”
最讽刺的是,这顿饭原本是让他“吃饱上路”的人道安排,却被他当成了最后的表演机会。吃完后,他甚至还掏出怀表,假装淡定地对行刑官说:“再等两分钟,让我消化消化。”这种装模作样的“体面”,就像给屠夫的手套绣花——再精致也遮不住血腥味。
东条英机的那顿“普通日式饭”,从头到尾都是他精心设计的戏码。这个策划侵略战争的头号战犯,直到咽气前都在演戏——他想让世人觉得,自己不过是个“平凡的日本人”,而不是杀人如麻的刽子手。
东条特意强调饭菜要“普通”,餐具要“日式传统”,甚至要求米饭必须“粒粒分明”。这些细节看似平常,实则暗藏心机。他想用一碗米饭、一碟烤鱼,把自己和普通日本百姓绑在一起,暗示自己“和老百姓吃一样的饭,做一样的事”,试图模糊他作为战争元凶的身份。
但事实呢?侵华战争期间,他坐在东京的豪华办公室里,吃着高级厨师准备的怀石料理,却下令前线士兵“就地征粮”——说白了就是纵容日军抢夺中国百姓的口粮。无数平民因此饿死,而东条连一句道歉都没有。
与东条的“表演式用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战争中千千万万被迫吃“最后一餐”的普通人。
在南京大屠杀中,一名幸存者回忆:“日本兵闯进我家,把锅里煮的野菜粥全倒在地上。我母亲跪着捡米渣,被刺刀捅穿了手掌。”在菲律宾,被日军强征的劳工每天只有一碗发霉的杂粮,许多人饿死在修建“死亡铁路”的路上。而东条一边签署屠杀命令,一边在日记里写:“今日晚餐的鲷鱼甚为鲜美。”
即便在绞刑架前,东条依然不认罪。他曾在法庭上狡辩:“战争是为了亚洲解放。”临刑前,他穿上特意准备的干净衬衫,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甚至对狱警说:“请把我的眼镜擦亮些。”
这些举动和那顿“普通饭”一样,都是为了维持所谓的“尊严”。但真正有尊严的人,不会把屠杀平民称作“正义”,更不会用一碗米饭来掩盖血迹。
如今有些日本右翼分子,还在用东条当年的套路。他们声称“战犯是爱国者”,把侵略历史美化成“自卫生存”,甚至偷偷给靖国神社的战犯牌位上供高级寿司——这和东条临死前吃“普通饭”的虚伪表演,简直一模一样。
但历史不会上当。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陈列着受害者残缺的饭碗,哈尔滨七三一部队遗址展示着被用作实验的囚徒食谱,这些铁证让所有“洗白”的谎言都成了笑话。
东条那顿饭再“普通”,也变不成赎罪券。真正该被记住的“最后一餐”,是战争中母亲喂给孩子掺着树皮的糊糊,是战俘营里一碗漂着虫子的馊水,是南京城破时百姓连一口热汤都喝不上的绝望。这些,才是军国主义最真实的菜单。
文史月刊:东条英机生命的最后时刻
档案时空(史料版):《战阵训》炮制者东条英机临刑丑态
来源:枕梦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