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1.8万人大战罗永浩,最大赢家竟然是老乡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4 20:36 1

摘要:罗永浩和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这几天,在互联网上吵得不可开交,像极了你家小区门口两个大爷下棋吵急眼。

罗永浩和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这几天,在互联网上吵得不可开交,像极了你家小区门口两个大爷下棋吵急眼。

一个说“我压根没预制”,一个回怼“你那西兰花能放两年”。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围观群众手里的瓜越吃越大。

可谁也没想到,这场大战最后赢麻了的,居然是默默无闻的老乡鸡。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这次是真急了,连发三条“一定”说要告到底,语气坚定得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

罗永浩更不是省油的灯,一天发二十条微博,半夜起夜都不忘补一刀:“您家蔬菜保质期比我手机还用得久”。

两边吵得热火朝天,可消费者在底下留言:“所以我们到底吃的是菜,还是食品工业的奇迹?”

这年头,谁还没吃过几家预制菜。

但问题根本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我花现炒的钱,你给我上加热的货。

羊肉是一年一次集中采购然后冷冻发往全国各门店的,鸡汤是水加料包,海鲈鱼腌制后冷冻、肉末茄子提前炸好,保质期都是18个月,孩子吃的南瓜泥也是冻货。

后厨没有明火亮灶,只有微波炉、烤箱、电磁炉还有空气炸锅。

很多厨师没有厨师证,连后厨经验都不需要有,炒个蛋炒饭手法还不如我熟练,员工居然用漏勺捞下水道里的残渣。

这感觉就像你兴冲冲去相亲,对方拿着美颜过度的照片来见面,还理直气壮说“这不算骗人”,关键本人奇丑无比还一口大黄牙。

搁谁,谁能不膈应。

实际上,我算得上西贝比较早的一批顾客,10年前就去它家吃饭了。

我最早去西贝吃饭的时候,印象真不差,红格桌布环境优雅,小朋友围裙上还印着可爱标语,服务贴心到差点想给小费。

但吃着吃着就不去了,因为西贝菜品价格飙得比工资快,一碗面筋从28块猛涨到39块,五十块一碗的莜面鱼鱼吃得人心在滴血,味道跟价格却成反比。

都说餐饮业最核心的是复购率,可当顾客觉得肉疼又不值的时候,情怀再足也留不住人。

其实,老百姓反感的从来不是科技与狠活,而是信息不透明。

你大大方方说哪些是预制的、哪些是现做的,让消费者自己选,没人会举着牌子去你家门口抗议。

肯德基麦当劳全部都是预制菜,汉堡里面的肉块、炸鸡的鸡块,包括薯条都是预制好了冷冻的,有些需要解冻才能下锅,有些干脆直接下锅。

至于日本人开的萨莉亚,更是预制菜大户,后厨连把刀都没有,就差没把预制菜三个字贴在店里。

但人家走的都是亲民的价格,也没像西贝一样,一边把预制菜包装成“大师现炒”,一边定价直奔高端路线,着实是又当又立。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认知失调”——当你发现事实和预期严重不符时,那种背叛感和愤怒感会加倍反弹。

这也是这次这么多人站罗永浩的原因,真不是老罗人格魅力多大,而是大家苦“虚假宣传”久矣。我们不是不接受预制菜,是不接受被当成傻子哄。

相较于不知道是自己傻,还是认为消费者是傻子的西贝,老乡鸡干了件挺聪明的事。

人家根本不藏着掖着,直接甩出677页的菜品报告,二十万字写得明明白白,外加后厨全程直播。

菜是怎么来的、放了多久、怎么做的、用了哪些调料,全部摊开了给你看。让你心知肚明往嘴里吃的,到底是什么。

不得不说,老乡鸡这波操作,堪称企业级“真诚是必杀技”。

反观西贝不仅直播时自己展示“解冻-加热”标准流程,厨师长无证上岗,还被扒出使用转基因油……这哪里是危机公关,简直是自爆卡车。

更迷的是贾国龙还号召1.8万名员工一起上阵“打仗”,这阵势一点都不像现代化企业,倒像热血高校真人版。

这届消费者早就不吃“教育用户”那一套了。从前钟薛高想说“爱买不买”,现在坟头草已经两米高。

西贝最大的客户群其实是中产家庭——那群最看重健康新鲜、最愿意为孩子食品安全买单的人。

结果你给人孩子吃保质期两年的冷冻西兰花,一个冷冻馒头加古法俩字敢卖21块钱,这不叫商业决策,这叫精准踩雷。

目前为止,西贝和罗永浩之间的这场大战,西贝输了口碑和营业额,罗永浩获得了大众一致的支持。

最大赢家竟然还是老乡鸡,悄无声息就接住了这“天降流量”。

罗永浩撕开的不是西贝的包装袋,而是整个餐饮行业不愿直视的真相:顾客不怕你卖得贵,就怕你卖得不值;不怕你用预制,就怕你用了还不认。

说到底,商业的本质是信任。

所有模式、营销、概念,最终都要回到一句:你有没有把消费者当自己人。

企业最大的危机,从来不是被别人指出问题,而是明明出了问题,还觉得是别人不懂行。

毕竟,骗观众一时可以,骗市场真的没门。

来源:壹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