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50军第一任政委,46岁授开国少将,63岁被开除军籍后过得怎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16:40 2

摘要:徐文烈,一位生于云南宣威的共产党员,从小学到师范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在经济困难中艰难前行。1928年他因领导罢考运动而步入政治舞台,逐渐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人物。然而尽管贡献巨大,徐文烈晚年却遭遇极大不公。曾被誉为英雄的他,为何在63岁时被指为“叛

徐文烈,一位生于云南宣威的共产党员,从小学到师范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在经济困难中艰难前行。1928年他因领导罢考运动而步入政治舞台,逐渐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人物。然而尽管贡献巨大,徐文烈晚年却遭遇极大不公。曾被誉为英雄的他,为何在63岁时被指为“叛徒”,又是怎样在痛苦和孤独中度过余生的呢?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合照

1909年,徐文烈出生在云南省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生活在贫困之中。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即使基本的教育也成为了一种奢望。17岁时徐文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云南省立曲靖第三师范学校。

然而他的学业之路并不平坦。学期将要结束时,他的父亲带着无奈和愧疚告诉他,家庭已无力承担他的学费。面对如此困境,徐文烈并未放弃。在学期休息期间,他上山砍柴并将其卖掉,筹集学费。父亲见此情形,不忍心让儿子如此辛苦,决定借钱确保徐文烈能继续他的学业。

在1928年的炎热七月,曲靖第三师范学校成为了政治运动的火种所在。地下党在校内首次发起罢考行动,徐文烈作为火热的青年学生,成为了这一行动的领军人物。他不仅迅速响应,还在行动中展现了极高的组织与领导才能。期间,他遇到了陈昌郁和吴永康两位同志,通过他们的介绍,徐文烈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

加入党后,徐文烈致力于扩大党的影响力,他经常走访周边贫困地区,通过演唱《工农十二杯酒》等革命歌曲,激发了民众的阶级意识。他的活力无限,常常连夜策划和组织活动,展现出难以匹敌的热情和韧性。

到了1929年6月30日,徐文烈和他的156名同学发起了一场针对校长谢显琳的控告行动,指控其贪污、任人唯亲及滥用职权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为了更有效地推动这一行动,他们成立了一个罢课委员会,徐文烈担任了组织委员的重要角色。他领导学生与校方进行直接对抗,还亲自制作标语、起草传单,并组织同学们在城市各处张贴,以扩大影响力。

徐文烈与汪集生、赵国徽一同前往昆明,向省教育厅正式提出请愿。在中共云南省临时委员会的协助下,他们在省立第一师范的大会客室召开了一次有影响力的座谈会,吸引了众多学生代表和文化界人士的参与。徐文烈在会上做了动情的发言,详细报告了曲靖师范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困境,他的演讲激起了在场听众的共鸣,甚至促使第二天《民众日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各界对学生的支持声浪高涨。

彭老总

面对日益严峻的舆论压力,省教育厅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撤换谢显琳。然而,这场胜利的代价是沉重的。徐文烈和其他几名学生领袖因为他们的激进行为被学校开除,并受到严格的政治打压,不仅被禁止再次就读,甚至在政府的严密监视下。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中,徐文烈的勇敢和决心成为了他日后政治生涯中不屈不挠的基石,尽管面临巨大的个人风险,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为正义而战。

1930年春,徐文烈加入了陆良县的地下党组织,担任重要的组织工作。他从那时起便开始围绕学校组织动员,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农民加入革命队伍。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徐文烈和他领导的团队在云南秘密活动,积极扩展革命势力。

在1935年4月的春天,红九军团在长征途中抵达了徐文烈所在的地区。徐文烈对这支部队充满了敬仰和热情,他不仅立即报名加入了红军,还在周边群众中广泛传播红军的理念和政策,激励了三百余名当地青年加入红军的行列。这一举措显著增强了红九军团的力量。

毛主席

加入红军后,徐文烈很快被任命为宣传部干事,并在此期间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与红九军团一同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长征,跨越了多个自然障碍和敌军阻挠,最终在1936年秋成功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历史行军。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徐文烈被派往八路军120师,参与了多次关键战役。他的战斗足迹遍及冀中齐会、黑马张庄及晋察冀地区,尤其在晋西北反“扫荡”战斗中表现突出,为抗击日军侵略做出了卓越贡献。战争胜利后,徐文烈的工作重心转向东北,他继续从事党的政治工作,特别是在部队中的政治思想教育。

1946年5月30日,由潘朔端带领的184师部直属队伍和第552团,在转变忠诚的旗帜下,总计超过3800名官兵参与了这场战场上的起义。这是一次战略性的决策,更象征着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场的首次集体倒戈,为随后的起义潮流开了一个良好的先例。

毛主席

起义军士兵最初的顾虑是新的领导阵营可能对他们抱有成见,将他们视为外来者。然而经历过早期起义的184师的官兵,向大家保证解放军对所有士兵都一视同仁,无论他们的过去如何。他们的经历成了最有力的证明,比任何政治工作宣讲都更具说服力。

徐文烈对待来自国民党的军官采取了非一刀切的策略。他的处理原则是:“少数清洗,多数培训,部分留队”,尤其是184师的一些官兵在起义后短暂倒戈回到国民党,这使得一些人提出将所有前国民党军官边缘化的提议。然而徐文烈深知,如果剔除这些军官,将严重影响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为这些官兵之间有着深厚的地缘关系和信任。

在徐文烈的坚持下,他选择保留那些愿意忠于新理念的军官。为此他安排了2400多名军官前往东北军政大学深造,甚至允许他们的家属一同前往,这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信任表现,深受军官们的感动和欢迎。

徐文烈

通过改造这些军官回到部队后,他们的改变也帮助解决了部分士兵的顾虑。徐文烈进一步在连队层面推广开展“忆苦思甜”大会,通过这些活动,让士兵们对比解放军与旧军队的巨大差异,从而加深他们对新生活的认同和满意度。由于徐文烈的这些努力改造了个人,也成功地将原国民党军队的官兵整合进解放军,使之成为一支有力的战斗集体。

1948年长春解放后,新成立的五十军需要快速形成战斗力,徐文烈被委以重任,担任五十军政委。到任后,他迅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治工作体系,确保了军队内部的政治稳定和思想统一。

徐文烈着力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教育措施,包括开展诉苦运动、自觉运动以及革命战争观教育。他特别强调了团结教育和政策纪律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意志和凝聚力。徐文烈的卓越领导和政治工作能力,使五十军迅速转变成为一支具有高度战斗效能的人民军队。

徐文烈

1950年,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突然升级,战争爆发。在这关键时刻,徐文烈作为第50军的政委被紧急派遣至朝鲜前线。面对战场上多日未经大规模战斗,士气和战斗意志不免有所下降的志愿军,徐文烈展现了他卓越的领导能力。

他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动员大会,通过慷慨激昂的演讲和针对性的心理激励,极大地振奋了士兵们的士气。徐文烈的这次演讲不仅重塑了军队的战斗意志,还深刻影响了他们在随后的战斗中展现出的英勇无畏,为朝鲜战场上连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1954年,经历了朝鲜战场的洗礼后,徐文烈回国被任命为南京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随后于1955年荣获少将军衔。在南京军事学院,徐文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和训练工作中,他对提高学院教育质量的执着追求,不幸让他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患上了多种慢性疾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长期紧张的工作和环境的恶劣,徐文烈不得不面对身体上的重大挑战。病痛迫使他暂时离开了工作岗位,回家休养生息。经过数月的调养,徐文烈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这使他能够于1959年重返职场,不久之后便晋升为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秘书长,继续为国家服务。然而60年代末的文化大革命给徐文烈的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

他被错误地标记为“党的叛徒”,遭到了无情的政治迫害。徐文烈被开除党籍和军籍,并被当局送回了他的老家,居住在一个阴冷潮湿的环境中。每月仅靠着区区六十元的生活补助维持生计,这对曾经的高级将领来说是极大的屈辱和苦难。尽管身处逆境,徐文烈并未放弃希望。他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坚信中央政府总有一天会清理他的冤屈。

到了1972年,徐文烈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情况变得越发严峻。在一位老战友的帮助下,他的子女终于将他接到北京的309医院进行治疗。尽管处于生命的末期,徐文烈仍不放弃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坚持要求家人搀扶他前往相关部门,希望能够得到国家的重视和平反昭雪。遗憾的是,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他的努力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合照

可是命运对徐文烈并不宽厚。在糟糕的居住条件和严峻的身体状况下,他的健康日益恶化。虽然文革结束后,政治氛围有所缓和,但徐文烈已身体力竭。他在尚未等到冤屈清白的情况下,于1976年因心肌梗塞不幸逝世,结束了一生的风雨征程。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尽管曾遭遇不公,但他的奉献和牺牲为祖国的革命和建设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徐文烈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悲壮英雄的落幕,他的生命虽然结束,但他为正义和信仰所做的斗争将永远被铭记。

来源:史在没有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