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WCLC|EGFR个体化治疗再进阶,伏美替尼“量体裁衣”方案精准狙击EGFR 21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4 20:01 1

摘要:金风送爽,硕果盈枝。值此丰收时节,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徐徐展开,呈现了肺癌研究领域累累的“科研硕果”。其中,一项聚焦于EGFR 21L858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脑转移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揭示了中国原研第三代E

前言

金风送爽,硕果盈枝。值此丰收时节,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徐徐展开,呈现了肺癌研究领域累累的“科研硕果”。其中,一项聚焦于EGFR 21L858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脑转移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揭示了中国原研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伏美替尼一线灵活剂量策略(80mg/160mg)具有令人鼓舞的颅内外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特征,为这类难治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1]。医脉通特邀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苏海川教授,深入解析伏美替尼在EGFR 21L858R突变晚期NSCLC合并脑转移患者一线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当EGFR 21L858R突变遇上脑转移,伏美替尼能否成为破局的关键钥匙?

在晚期NSCLC领域,携带EGFR突变的患者通常面临着一个严峻挑战——极高的脑转移风险。尤其当EGFR 21L858R突变与脑转移并存时,患者预后往往更为黯淡。2025 WCLC大会上公布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初步纳入了10例未经全身治疗的EGFR 21L858R突变晚期NSCLC合并脑转移经治/初治患者,其中40%的患者ECOG PS≥2,体能状态堪忧,且高达80%的患者存在脑转移症状,所有患者因为个体状态或既往治疗史而无法进行颅内病灶放疗。对此,研究者根据患者情况的不同,60%接受伏美替尼80 mg治疗(初治患者),40%接受伏美替尼160 mg治疗(经治患者)。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PFS)、颅内客观缓解率(iORR)和颅内疾病控制率(iDCR),次要终点包括PFS、ORR、DCR和安全性。中位随访16.8个月的初步结果令人振奋,中位iPFS暂未达到,iORR和iDCR分别为80.0%和100.0%;中位PFS也未达到,ORR和DCR分别为90.0%和100.0%,这提示伏美替尼一线治疗EGFR 21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患者,不仅颅内病灶实现了高度缓解,全身病灶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值得关注的亮点在于,伏美替尼160 mg组的ORR和DCR均达到了100.0%,提示伏美替尼高剂量下可为患者带来更优的疗效获益,80 mg组的ORR和DCR分别为83.3%和100.0%,疗效表现也较为亮眼。此外,4例体能状态不佳(ECOG PS≥2)患者的颅内和全身病灶也均达到了部分缓解(PR),PS评分改善至1分。这为临床状况较差的脑转移患者提供了新选择和新希望。在安全性方面,伏美替尼一线治疗期间仅有5例患者发生1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分别为恶心(n=2)、皮疹(n=2)和白细胞降低(n=1),没有2级及以上的不良事件发生,这种出色的安全性为患者长期用药和维持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1]。

该研究表明,尽管很大比例的患者体能状态表现不佳,一线伏美替尼灵活给药策略(80mg/160mg)在EGFR 21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中依然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面对颅内高负荷与耐受性有限的双重夹击,如何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有效平衡?

该研究采用的一线伏美替尼灵活给药策略体现了基于患者耐受性与疗效需求调整治疗的个体化思路。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该研究不仅是对伏美替尼在EGFR 21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领域证据链的补充,更是再次夯实了伏美替尼在这一预后较差的患者群体中的优效性根基。这种治疗优势植根于伏美替尼独特的药理学特性:伏美替尼的血脑屏障穿透率较同类药物更高,药物入脑浓度高,进而使颅内疗效更好;此外,伏美替尼具有的“治疗窗宽”药物特性,使其在剂量爬坡试验中240mg仍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2],既往已有多项研究显示出伏美替尼加量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颅内疗效[3,4],实现“增量增效不增毒”。本次研究公布的结果再次彰显出伏美替尼加倍剂量治疗(160 mg)的疗效优势,特别是对于需要更强颅内控制但耐受性有限的患者。

同时,良好的安全性是确保疗效优势得以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转化为患者长期生存获益的基础。虽然目前其它EGFR-TKI联合化疗或双特异性抗体等治疗方案打得火热,但这种治疗下不良反应发生率极高,可能还面临间质性肺病、血液学毒性或输注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于疾病负担重急需治疗、但耐受性有限的脑转移患者无异于雪上加霜,迫使患者面临停药恐惧。而伏美替尼表现出的优秀的安全性特征恰好符合这类患者的临床需求,即使加倍剂量治疗也并未增加安全性风险。且伏美替尼作为口服药物可根据疗效和耐受性灵活调整剂量的治疗便捷性也为临床上体能状态不佳的患者长期规范治疗、维持生活质量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患者实现更长生存和更优生活质量的综合获益。当然,最终的临床应用结论仍需等待更大规模研究和更长期随访数据的验证。然而,这些初步发现无疑为临床医生在面对这类预后不佳的患者时,提供了一个在有效性与安全性之间可能取得良好平衡的治疗选项。

精准分型与个体化治疗并驾齐驱,以伏美替尼为核心的策略能否解锁更优获益?

秋高气爽起航日,乘风破浪正当时。在精准治疗时代下,EGFR突变的临床治疗不仅需要“分型而治”,更是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制定出更适合、更有效的个体化方案。伏美替尼作为个体化治疗的先锋,凭借其独特优势已在EGFR 21L858R突变以及脑转移患者中探索出多个极具临床前景的治疗方案。2025 ELCC大会公布的两项研究均显示,伏美替尼80mg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EGFR 21L858R突变晚期NSCLC,超过90%的患者能够获得ORR,且对于21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的患者可实现超25个月的PFS获益,彰显出伏美替尼联合抗血管药物显著的抑瘤作用[5,6]。此外,高剂量强效治疗是伏美替尼的核心优势。2025 WCLC大会上公布了多项高剂量伏美替尼±含铂化疗或抗血管药物的治疗方案,无论是对于21L858R突变、脑转移患者,还是聚焦在一线、耐药后治疗上,基于伏美替尼高剂量治疗的方案均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应对复杂病情的武器库,同时也为不同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空间[7-9]值得一提的是,《EGFR PACC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即将正式发布,共识强调了伏美替尼在该亚型的应用价值,这是EGFR突变NSCLC诊疗规范化的重要里程碑[10]。强效安全,精准强化,随着更多研究的深入探索和临床经验的日益积累,以伏美替尼为核心的个体化策略,特别是针对EGFR 21L858R突变合并脑转移患者,未来有望重塑NSCLC的治疗版图,照亮更多患者通往长生存、高质量生活的希望之路。

专家简介

苏海川 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肿瘤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空军高层次人才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肿瘤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陕西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主委

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委

陕西省抗癌协会纳米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空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

科研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973”子课题1项;军队重点课题2项;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项目1项

陕西省卫生健康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

近5年以通讯作者在J Immunother Cancer、Theranostic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

参考文献:

1. H. Su, Y. Kang, H. Shi,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irmonertinib for EGFR Exon 21 L858R Mutation-Positive NSCLC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2025 WCLC. Abstract EP.12.02

2. Shi Y, Zhang S, Hu X, et al. Safety, Clinical Activit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Alflutinib (AST2818)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With EGFR T790M Mutation. J Thorac Oncol. 2020 Jun;15(6):1015-1026.

3. Qi Zhao, Haiyang Chen, Lili Wang, et al. High-dose firmonertinib combined with bevacizumab and pemetrexed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s and 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 A real-world study. 2025 ASCO. Abstract 8609.

4. Chen H, Yang S, Wang L, et al. High-Dose Furmonertinib in Patients With EGFR-Mutated NSCLC and 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A Prospective Real-World Study. J Thorac Oncol. 2024 Sep 10:S1556-0864(24)02269-X.

5. Baohui Han, T. Chu, G. Yu, et al. Firmonertinib (formerly furmonertinib) combined with anlotinib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naive EGFR-mutan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updated results from FOCUS-A study. 2025 ELCC. Abstract 62P.

6. Zhou Jin, et al. Firmonertinib plus anlotinib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EGFR L858R 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2025 ELCC. Abstract 75P

7. M. Shi, B. Shen, C. Wang, et al. Phase II Trial of First-Line Double-Dose Firmonertinib in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SCLC With EGFR L858R (FIRM Study). 2025 WCLC. Abstract P3.12.01

8. L. Li, J. Li, H. Tang, et al. Firmonertinib(160Mg)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s and Cns Metastases. 2025 WCLC. Abstract EP.12.38

9. Y. Pan, M. Li, M. Yu, et al. High-Dose Furmonertinib Plus Bevacizumab in EGFR-Mutant NSCLC With CNS Metastases After Resistance to Third-Generation EGFR-TKIs. 2025 WCLC. Abstract P3.12.53

10. The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ommittee of Experts o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CC Expert Consensus Writing Group. EGFR PACC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 中华肿瘤杂志, 2025, 网络预发表.

编辑:Ari

审校:Ari

排版:Kenken

执行:Auror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