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烟台海事局地处黄渤海交汇水域,年均保障过境货物4.85亿吨、旅客1500余万人次,属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六区一线”重点水域,具有船舶流量大、风险隐患多,社会关注度高、民生关联度高的特点,海上交通安全态势复杂多变。
烟台海事局地处黄渤海交汇水域,年均保障过境货物4.85亿吨、旅客1500余万人次,属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六区一线”重点水域,具有船舶流量大、风险隐患多,社会关注度高、民生关联度高的特点,海上交通安全态势复杂多变。
烟台海事局全面落实水上交通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要求,依托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深化“双共”理念运用,强化长山水道进出渤海湾“卡口”区位作用,构建“渤海前哨365”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完善上下联动、区域协同、执法协作“三大机制”,优化“六大路径”,推动监管模式实现“五大转变”。实现事故险情主动拦截率提升40%,“两线一域”事故数同比下降35%,船舶异常行为处置时效缩短至20分钟内,累计护航超15亿吨油气物资安全过境,为环渤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海上安全屏障。
一、强化治理协同,构建横向拓展的“区域联动”格局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牵头山东半岛北部片区海事、救助、打捞、航保、气象以及港航等13个涉海单位实施山东半岛北部片区一体化行动,弥补辖区监控信号盲区,建立中远海搜救协作单位,畅通山东半岛北部搜救一体化协调机制,联合潍坊、东营、滨州等海上搜救中心成功处置4起中远海水域险情。二是坚持一体化共建。与大连海事局签订《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合作共建协议》,在协作加强辽鲁省际客滚船安全监管的基础上,全面扩大一体化合作共建范围,推动海上交通安全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联合潍坊海事局、东营海事局、滨州海事局组建半岛北部片区“大交管”中心,统筹推进风险防控常态化、源头治理前置化,形成区域协作样板。
图一:山东半岛北部片区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推进会议签约仪式。烟台海事局供图
二、优化防控路径,完善纵向贯通的“上下协同”机制
一是优化信息流转机制。明确两级大交管中心动态管控区域、重点船舶和重点任务,避免监管重叠、浪费监管资源资源,进一步完善“大交管”中心与基层海事处现场监管中心信息流转流程,实现动态管控区域精准划分、执法任务一键派发,提升两级大交管中心动态管控质效。二是优化异常处置机制,聚力打造五个海上“快反单元”,合理配置现有执法船艇,依托芝罘、蓬莱、长岛、海阳、八角海事处设置海上“快速反应单元”,及时处置发现的船舶违法违为15起,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提档升级。
图二:烟台海事局“海上快反单元”联合多部门处置船舶异常行为。烟台海事局供图
三、深化跨部门协作,打造多维联动的“联合治理”模式
一是进一步深化执法协作机制。与烟台海警局、市公安局、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海洋渔业局等涉海单位签订协议,强化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和联合调查。推进环渤海水域交通安全一体化执法,严控渤海海峡“卡口”,累计开展巡航执法行动79起,出动执法船艇348艘次,发现处置不明雷达回波34起,联合处置非法走私4起。二是进一步深化监管资源共享。依托烟台市海上综合监控平台推进海上动态监管资源整合,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执法闭环处置效率;强化军地融合共建,发挥部队感知设备优势,围绕不明目标识别、搜救应急处置达成共识,进一步巩固扩宽资源信息共享渠道。
图三:烟台海事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海上巡航执法。烟台海事局供图
下一步,烟台海事局将进一步落实《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共治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要点》要求,进一步完善渠道更通畅、指挥更有力、响应更及时、行动更迅速、协同更一致的“渤海前哨365”风险防控体系,联动多方,聚合力量,实现水上交通安全常态化共治共享。
精选推荐:
今日航行通告与航行警告
交通运输部全面从严治党专题研讨班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
船舶系泊安全如何“绷紧弦”?
直播连线|清明假期全国水运客流高峰显著
媒体聚焦丨海事新闻速览·第140期
来源:中国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