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济宁思政课讲师库超170人!劳模工匠、一线职工成讲师主力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5 15:36 2

摘要:市总工会大力实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切实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团结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结合济宁实际,制定了《关于构建济宁工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计划在全市工会广泛开展“个十百千万”行动,即“组建1个思政课讲师库,举办1

1

5月14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弘扬“三个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新闻发布会

介绍济宁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切实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情况,

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钟称生 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盛向东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孟庆站全国先进工作者

张超晨齐鲁工匠

1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刚才提到构建济宁工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盛向东

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市总工会大力实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切实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团结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结合济宁实际,制定了《关于构建济宁工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计划在全市工会广泛开展“个十百千万”行动,即“组建1个思政课讲师库,举办10期思政课大讲堂,制作100个思政课精品视频,搭建1000个线上线下思政课平台,受众职工不低于10万人次”行动。

(一)组建1个思政课讲师库

各级工会负责精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劳模工匠、专家名师、工会干部、一线职工等推荐为讲师库候选人员,目前已经组建了超170人的济宁市工人大思政课讲师库。

(二)举办10期思政课大讲堂

全市工会举办10期示范性思政课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先模人物等授课,充分运用鲜活的实际案例,强化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讲堂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扩大覆盖面,确保更多职工参与。适时组织实施济宁市工会大思政课汇报展演活动。

(三)制作100个思政课精品视频

制作思政课精品视频的形式主要有微课、讲师访谈、纪录短视频等;视频内容涵盖党史、时政、四德、优秀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工人故事、劳动故事、劳模故事等,制作的视频内容要生动、易懂、符合企业、职工实际需求。

(四)搭建1000个思政课平台

全市各级工会在充分利用工人文化宫、工会驿站、职工书屋、劳模工匠工作室等工会阵地搭建思政课平台的同时,积极寻求与红色教育基地、绿色低碳产业项目、重点项目园区、产教融合示范点、示范企业、社区等。在10月份之前完成搭建线上线下不少于1000个思政课平台。

(五)受众职工不低于10万人次

紧密结合企业和职工实际需要,通过视频、讲座、互动活动等形式,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的同时,创新设计济宁工人大思政课LOGO及相关文创产品,利用地标建筑、机场、高铁站、火车站、户外大屏、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采取布置宣传标语、播放视频、商业中心灯光秀等方式,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力争全年达到10万+职工传播到达率。

齐鲁晚报记者

孟庆站先生身兼教师、技术专家等多重角色,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请介绍一下“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的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中,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

孟庆站

全国先进工作者

劳模精神的核心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30多年,期间利用假期到企业实践锻炼累计987天,实践课时总计13522节,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改进新工艺,在应用高新技术和创新增效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2017年,我成功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成为山东省职业院校中第一位、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教师。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带一体”的模式,因材施教,带徒传技。我指导青年教师及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和科研创新大赛累计50余次,均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0项。

济宁日报记者

据了解,孟庆站先生现场参加了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哪些感想与新时代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分享?

全国先进工作者

能够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我内心既激动又深感责任重大。总书记对工人阶级历史贡献的深情礼赞、对新时代奋斗者的殷切嘱托,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时代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继续发挥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毫无保留地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青年教师和学生,团结带领身边员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创新创效,为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东方圣城网记者

请问作为齐鲁工匠,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方面都有哪些实践和体会?

张超晨

齐鲁工匠

在弘扬三个精神方面,我深感责任重大,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方面,我积极参与各类宣讲活动,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通过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创新故事以及团队取得的成果,向大家传递三个精神的核心内涵。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让大家明白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鼓励大家立足本职,追求卓越,培养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以及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还有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另一方面,注重传帮带工作。作为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将技术团队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通过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开展项目攻关,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经验、创新思路分享给他们,手把手地指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更多全国、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市级工匠这样的骨干人才,形成“攻关一批项目、转化一批成果、培养一批骨干”的良性创新生态,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团队中得以传承和发扬,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冯雯雯

审核:邵进、刘晶

来源:济宁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