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ing|青春赋能乡村振兴!“青耘京郊 数筑基层”实践团扎根芦正卷村探新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4 17:20 3

摘要:近日,“青耘京郊,数筑基层”青砺先锋实践团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10余名青年学子深入北京市顺义区芦正卷村,通过寻根红色历史、调研治理创新、对话基层党员、共创落地成果,将青春智慧融入乡村振兴实践,在这片浸润“机井精神”的

实践团队

“青耘京郊,数筑基层”社会实践团

近日,“青耘京郊,数筑基层”青砺先锋实践团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10余名青年学子深入北京市顺义区芦正卷村,通过寻根红色历史、调研治理创新、对话基层党员、共创落地成果,将青春智慧融入乡村振兴实践,在这片浸润“机井精神”的土地上,书写了青年与乡村共成长的生动篇章。

“机井精神”,记录基层治理的“芦正卷经验”

1961年,邓小平同志调研时,见村民攥着麻绳深探45米苦井取水,当即嘱托“必须打机井解决吃水难”。这口井,就是芦正卷村‘机井精神’的起点。”实践团以村史馆为核心展开红色寻根之旅,通过研读《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调查报告》4275字工整手稿,体会法治文化公园的前世今生,探究该村创新推行的网格员发现—两委班子解决”机制,整理归纳“芦正卷经验报告”,形成具有可推广意义的乡村振兴优秀示范案例。

实践团在村史馆学习‘机井精神’历史

芦正卷村由污水坑改造的法治文化公园成村民休闲新地标

对话基层党员:“实干故事”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团深度访谈了赵丹红、张雅敬等多名驻村党员,记录下他们推动民主治理、破解发展瓶颈、调解矛盾纠纷、攻坚环境整治的鲜活故事。“杨萌阿姨的‘流动课堂’让老党员不掉队,张宝海叔叔的‘以补促改’巧解环境难题——这些基层智慧,比课本知识更鲜活。”实践团成员小陈在日记中写道:党员们“扎根泥土、心系群众”的担当,成为青年学子最生动的“思政课”。

实践团成员对话芦正卷村基层党员

共创落地成果:“青春创意”变乡村“实用品”

结合前期北京团市委“百团兴百村”的行动计划,实践团聚焦村庄需求,设计以“机井精神”为核心的村庄导视系统、木质书签、村规民约笔记本等文创产品,兼具纪念与实用价值;串联村史馆、法治公园、幼儿园古柏等村内标志性景观,规划设计“红色研学路线”、大中小学研学手册;绘制彩色手绘地图,标注景点、公共设施及便民信息。

实践团与芦正卷村党支部对接共创成果

青春接力:让“机井精神”在乡村振兴中延续

“把学问做在大地上,让青春为乡村添彩。”芦正卷村党支部书记刘海涛的嘱托,道出了此次实践的核心意义。实践团队长表示:“我们不仅带回了基层治理的活案例,更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决心。未来将持续跟踪成果落地,让青春智慧真正融入村庄发展。”

从寻根历史到赋能未来,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证明,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既是青春成长的“练兵场”,更是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