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平台访问:无需安装客户端,PC、平板、手机均可通过浏览器实时监控,支持 Windows、Linux、MacOS 及移动端。云端部署与协同:天然支持云原生架构,可轻松实现远程运维、多终端协同操作,适应工业互联网趋势。低维护成本:升级只需更新服务端,无需逐台部署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传统桌面组态软件(如 WinCC、组态王、力控等)正逐渐被 Web 组态软件取代。
Web 组态软件基于浏览器运行,具备以下核心优势:
跨平台访问:无需安装客户端,PC、平板、手机均可通过浏览器实时监控,支持 Windows、Linux、MacOS 及移动端。云端部署与协同:天然支持云原生架构,可轻松实现远程运维、多终端协同操作,适应工业互联网趋势。低维护成本:升级只需更新服务端,无需逐台部署客户端,大幅降低运维复杂度。与现代IT架构融合:可无缝集成微服务、容器化、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技术栈,避免传统组态软件的“信息孤岛”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自研组态软件而非直接采购第三方产品,这一趋势背后有着深刻的商业和技术考量。然而,许多企业在自研 Web 组态软件时,低估了其技术复杂度,误以为“买一个前端图形库就能搞定”。这种认知可能导致项目严重延期甚至失败。
污水处理组态画面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 SCADA软件开发经验的程序员,我从 2018 年开始着手研发 Web 组态软件,目标是打造一款纯国产的 Web 组态软件,支持国产信创生态,支持国产操作系统 、国产服务器、国产数据库。
我们选择的技术路线如下:
后端采用 GoLang 进行开发。前端采用现代化开发框架 Vue。核心图形引擎完全自研,基于 HTML5 标准,不依赖插件。软件功能上包含传统组态软件的全部功能,包括图形组态、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转发、告警、报表等。同时内置了物联网平台,可以满足物联网场景的使用需求。详细功能介绍大家可以私信我。
该软件就是大家现在所熟知的 TopStack,目前已经被几百家企业在使用,而且回购率非常高。很多具有自研能力的企业也来咨询,问我们是否可以只使用组态编辑器与他们自有平台进行集成?
我们总结了一下这类企业的核心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用户已经自己完成了数据采集,不再需要组态的数采功能。缺少图形部分,图形化展示是核心需求,简单的数据看板无法满足需求。需要组态编辑器和组态画面都可以集成到自己的业务平台。然而,许多企业在自研 Web 组态软件时,低估了其技术复杂度,误以为“买一个前端图形库就能搞定”。这种认知可能导致项目严重延期甚至失败,原因在于:
组态软件是系统工程:除了前端展示,还需要考虑实时数据采集、历史数据存储、报警管理、权限控制、设备通信等后端功能,这些占整个系统 70% 以上的工作量。编辑器只是入口:图形化编辑工具固然重要,但生成的配置需要完整运行时环境支持,包括解析引擎、渲染引擎、数据桥接等复杂组件。性能与稳定性挑战:工业场景对实时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仅靠前端组件难以满足生产环境要求,需要完整的架构设计。生态整合难题:组态软件需要与企业现有 SCADA、MES、ERP 等系统无缝集成,这不是单纯前端组件能解决的问题。图形编辑器内置需支持浏览器内拖拽设计实时通信OPC/DLLWebSocket+MQTT+Rest为满足走自研路线的企业对组态编辑器的需求,我们打造了一款轻量型组态编辑器软件 TopV。这款产品首先要满足的就是刚才提到的 3 点核心需求:
用户已经自己完成了数据采集,所以我们不再提供数采功能,改为提供接口进行适配。提供组态编辑器,可集成到用户自己的平台。每个组态画面可以独立访问,可以集成到自己的平台。提供日志审计功能,所有操作都有日志记录,可追溯和查询。提供版本控制功能,每个组态画面可以独立发布版本,历史版本可查询、可恢复。提供历史回放功能,回放时段、速度可调。组态资源支持导入导出功能,可在将提前开发好的组态图导入到生产环境,减少驻场时间。我们已经帮用户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用户只需要投入几个小时完成接口适配就可以使用,相对于选择“前端组件包”的方案,帮助用户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以下是部分用户集成了我们组态编辑器的界面截图:
来源:图扑工业组态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