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微纪先生(ID:weijixs)摘要:近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再次刷屏:两名17岁少年在海底捞火锅里小便并传播视频,其父母需赔偿海底捞共计220万元。
近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再次刷屏:两名17岁少年在海底捞火锅里小便并传播视频,其父母需赔偿海底捞共计220万元。
有人惊呼“天价赔偿”,有人叹息“代价太重”。但在我看来,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过罚相当,合情合理,振聋发聩。
离谱荒唐:不是恶作剧,而是明知故犯
今年3月,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上海某海底捞火锅店内,两名17岁的少年竟然当众往火锅里小便,并将视频上传。舆论瞬间炸锅。几乎没有人能够容忍这种挑战底线的“恶作剧”。
17岁,已经不是懵懂小孩,而是具备基本判断能力的“准成年人”。他们不是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是偏偏选择挑战社会的底线,把“恶作剧”当成炫耀,把恶心当成玩笑,把规则当成笑话。
这是典型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恶意不容低估。别忘了,他们还主动将视频传播到网络,丝毫不在意商家与消费者的感受。这不是无知,而是挑衅;不是孩子气,而是赤裸裸的违法与侮辱。
220万:重锤之下才有敬畏
有人替他们喊冤:“一泡尿赔220万,太重了吧?”但事实是,海底捞的品牌价值不是几个锅底的钱。
餐具损耗与消毒费,这是明摆着的直接成本;
商誉与经营损失,对一家全国连锁餐饮而言,影响巨大;
维权开支,也是企业捍卫自身权益应有的合理支出。
法院并没有“随意拍脑袋”,而是根据法律与损害事实来判。220万元,不是“天价恶搞”,而是“公允代价”。它传递的信号明确无误:违法违规行为,不会因为“孩子”二字而被轻轻放过。
父母埋单:惯子如杀子
两人都是未成年人,为何最后是父母赔钱?答案在《民法典》里——监护人要为未成年子女的侵权行为负责。
这笔钱,说到底是父母的教育账。17岁了还干出这种事,说明家庭教育长期缺位。父母没教会孩子什么叫边界,什么叫敬畏,社会只能用金钱来补这一课。
常言道,“惯子如杀子”。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多少次沦为无底线纵容的挡箭牌?今天的220万,就是对这种思维的迎头痛击。真正的父母之爱,不是护短,而是让孩子在犯错前就知道规则的分量。
社会意义:规则面前没有“巨婴”
这起事件,荒唐,却发人深省。它让社会看到:
法律不是摆设。未成年人违法,法律同样会追责;
正义不会缺席。商家有维权,社会有共识;
规则必须敬畏。公共秩序不容踩踏,“恶作剧”也要付代价。
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那句虚伪的口头禅——“他还是个孩子”。是的,他是孩子,但在法律面前不是“免罪牌”。社会不会再替父母护犊子买单。
我们不知道,220万是否足以让这两名少年痛定思痛;也不知道,他们的父母是否真正醒悟。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判决会让更多家庭意识到:再装睡,也会被现实拍醒。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严管;社会的进步,需要制度的铁律。今天的220万,或许正是敲在无数“装睡者”头上的一记闷棍。醒不醒,由不得你。
一泡尿,220万,看似荒唐,实则必然。因为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规则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问题;更不是一家餐馆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唯有让“过罚相当”成为常态,唯有让“他还是个孩子”不再成为借口,社会才能少一些荒唐,多一些清醒。
来源:数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