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孩子的故事。小宇的家长特别重视教育,从幼儿园起就给他报了英语、奥数、乐器等各种辅导班,孩子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小宇成绩确实很好,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但我发现他性格很内向,不太爱和同学交流,感觉压力特别大。有一次上课,他突然情绪崩溃大哭,后来才知道
我从教十年,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也看到了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在鸡娃和不鸡娃哪种方式对孩子更好这个问题上,有很多现实情况值得探讨。
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孩子的故事。小宇的家长特别重视教育,从幼儿园起就给他报了英语、奥数、乐器等各种辅导班,孩子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小宇成绩确实很好,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但我发现他性格很内向,不太爱和同学交流,感觉压力特别大。有一次上课,他突然情绪崩溃大哭,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没考好怕回家挨骂。
而小龙的家长采取散养方式,基本不太管他学习,让他自由发展。小龙每天就是玩,作业也经常不完成。不过他性格开朗,朋友很多,可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中下游。
从这两个孩子身上,能看出鸡娃和散养都有各自的问题。我对很多学生进行了长期追踪,发现鸡娃的孩子学业成绩普遍较好,但心理健康方面容易出问题,亲子关系也比较紧张。有些孩子到了中学,因为长期压力大,出现了厌学情绪。散养的孩子心理比较健康,亲子关系也不错,但学业成绩往往不太理想,以后升学可能会遇到困难。
了解了这两种教育方式的优缺点后,我们再来看看教育到底该怎么平衡。我觉得要从三个维度来考虑。
首先,知识积累和心理健康要同步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知识学习很重要,但心理健康同样不能忽视。过度鸡娃,孩子一直处于高压状态,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影响身心健康。可要是完全放任不管,孩子可能错过学习的敏感期,基础没打好,以后学习会很吃力。
其次,教育策略要和孩子的天赋特质匹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比如有的孩子运动天赋好,家长却非要让他学奥数,这可能就适得其反,孩子学不好还会打击自信心。就像小龙,他运动能力强,如果家长能在这方面多培养,说不定能有很好的发展。
最后,家庭教育资源也决定了鸡娃的上限。普通家庭要是盲目模仿精英教育,给孩子报很多昂贵的辅导班,可能会让家庭经济压力很大,而且不一定适合孩子。有些家庭为了鸡娃,家长辞职专门陪读,结果孩子压力更大,成绩也没提高。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平衡教育压力,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案呢?我给大家准备了几个实用的工具。
第一个是时间管理模板。可以把孩子每天的时间分成学习、休息、娱乐、自主探索等几个部分,比如每天给孩子保留1小时自主探索时间,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既保证了基础学习,又不会压抑孩子的天性。
第二个是兴趣评估量表。家长可以根据这个量表,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看看孩子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然后有针对性地培养。
第三个是亲子沟通日记。家长和孩子每天可以写一些心里话,通过文字交流,增进亲子关系,也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第四个是学习计划本。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个是成长记录册。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包括取得的成绩、遇到的困难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教育没有绝对的对错,鸡娃和不鸡娃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平衡好各个维度,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来源:我的方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