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作家刘金涛的中篇新作《悠悠金水情》,闪烁着郑州的母亲河——金水河的神韵,对当下社会现实有着悉心洞察,在当下与未来、守成与创新间,建起一座有自我特色的精神标识塔楼。
□张意凡
河南作家刘金涛的中篇新作《悠悠金水情》,闪烁着郑州的母亲河——金水河的神韵,对当下社会现实有着悉心洞察,在当下与未来、守成与创新间,建起一座有自我特色的精神标识塔楼。
《悠悠金水情》既是地理空间的坐标,也是精神图腾的指涉物。它既是一条流淌着上古传说和当下日常的河流,粼粼波光之下,映照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众生相,利用绿城大学心理学教授孟德民即将退休的生活动因,撬起了大问题:传统的与现代的,资本的与伦理的,代际冲突与价值重塑……
当我们读到冯大昆将茶楼改成心理咨询室的时候,这个颇具禅机的空间,会变成透视当代人灵性疾患的一方棱镜,折射出当下时代中一个个受伤的灵魂及其疗治之方。
小说在描述乔四海索要天价彩礼闹剧式的“崩盘”、闪红旗办网店创业史的故事里,表达方式新奇独特,有着较强大的现实穿透力。
这部作品,人物群像的塑造很立体。孟德民的形象设计打破了知识分子的书斋化形象。这个坐在电动轮椅上的心理学教授,有传统士大夫的“兼济天下”的情怀,又有专业职业理性的光辉;打通茶楼开间心理咨询室的做法,如同当代的大隐隐于市,和冯大昆“约法三章”的情节,是知识分子与商业资本的精神盟约的生动隐喻。
如果说冯德民是转型期新式企业家的代表,他在谙熟古老商道的基础上又拥有现代管理模式,在金水河传说母题上,印刻下自己的商业伦理以及扶危济困的行事风格。
小说中乔灵珠的形象,绽放着新时代女性的生动光彩。她从火锅店女服务员成长为餐饮界的女中豪杰,在旧婚俗和新契约间横刀一立,她偷迁户口、隐婚创业的举措,是闯荡江湖的突围之举,也是自我觉醒之举。她与闪红旗“先成家后立业”的创业模式,打破了传统婚恋观念,凸现出“Z世代”青年族群的警醒机智。
而乔四海从索房逼婚到主动求职的人物弧光,演绎出传统家长在现代化大潮裹挟下的精神演变。这个人物像一面哈哈镜一样,变形地折射出乡村伦理的城市化变革。
小说文字风格质朴又诗性。叙述者的白描语言中时有灵动之笔:“春雨绵绵的下午,梧桐树叶油亮亮的。”对话里暗藏方言底色,冯大昆“下雨天喝酒天”的劝酒令,乔四海“九头牛拉不回来”的俚语,地道乡音传达着人物的秘密。金水河传说中“河水闪金光祛瘟疫”的意象,也升华为全文的诗性隐喻,现实叙事获得神话原型的加持。
小说主线叙事沉稳如金水河般缓缓流淌,时不时跳脱而出的心理咨询案例如浪花,比如香港阔太太的莫名来访,火锅店员占卜失误导致的荒诞场面等,看似闲墨实则暗藏叙事气口,众人狂欢庆祝乔家两代人婚事,突兀转换到田园民宿安静的场景,张弛之道颇得传统戏曲的板眼节奏。
创造性使用了“心理咨询”这个结构枢纽。孟德民的咨询室是现代版的浮世绘展览厅,每个客人身上都背着时代病症。“单元剧”式的叙事法,保有主线故事连贯的同时,也拓宽了社会观照宽度。
在时空建构上搭建出多重并置的叙事迷宫——现实时空中,茶楼咨询和往事时空中的金水河传说、城市的商贾图卷与乡村的婚俗场景切换,像一个个蒙太奇镜头组接。特别是“金水河发光”的传说,作为潜文本暗自流淌,在乔四海转变、冯大昆经商、孟德民济世等处,一次次敲响现实故事的大门。
作品中有着文化基因的现代转译。比如作品对中原文化的开掘,具有人类学意味。无论是大舞渡镇胡辣汤的非遗探寻,还是乡村婚宴的民间演出,小说都如田野调查一般,描摹着正在远去的文化记忆。乔四海家族“重男轻女”的偏执,和闪金堂的“祖训家规”互为镜像。作家以人类学视界,进行文化切片式研究,是当代文学中比较少见的民俗志样本。
在孟德民们的轮椅辙痕里,在乔灵珠们的创业足迹上,我们既看到老去文明的生命之火,也听到时代脚步的铿锵之声——当金水河故事还在新的时空中继续传播的时候,这部小说就是一部记录当代中国精神迁延与转换的用心之作。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