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满贯田径赛 新时代的开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8 13:52 1

摘要:例如:男子1500米项目,奥运会800米冠军万约伊战胜奥运会1500米三位奖牌得主;女子400米项目,巴林选手纳赛尔力克奥运会200米冠军、400米冠军,以48.67秒的成绩刷新本赛季世界最佳成绩,职业生涯第四次突破49秒大关;女子400米栏项目,美国名将麦克

当地时间4月4日~6日,大满贯田径系列赛(Grand Slam Track,GST)首战在牙买加金斯敦举行。

比赛整体呈现了高水平竞技,明星阵容与前所未有的奖金机制,让赛事颇具看点。

例如:男子1500米项目,奥运会800米冠军万约伊战胜奥运会1500米三位奖牌得主;女子400米项目,巴林选手纳赛尔力克奥运会200米冠军、400米冠军,以48.67秒的成绩刷新本赛季世界最佳成绩,职业生涯第四次突破49秒大关;女子400米栏项目,美国名将麦克劳林以52.76秒的成绩夺冠,创本赛季世界最佳成绩。

这些时刻,都被GST创始人迈克尔·约翰逊视为赛事理念的成功印证。

但问题同样明显,连续三天上座率始终不足五成,格兰特·费舍尔利用赛制BUG以颇具争议的方式赢得10万奖金,长距离阵容深度有待提升等等......

赛事亮点与隐患并存这很正常,但如何在后续比赛中解决并优化,则是迈克尔·约翰逊需要重点考虑的。而其最核心的挑战是,能否凭借托马斯、麦克劳林等巨星以及男子1500米、女子400米等项目的精彩对决,将大满贯田径赛打入主流市场?

目前来看,其与钻石联赛的差异化尚未显现,后者每站同样不缺乏巨星与精彩对决。若想在钻石联赛尚未渗透的市场突围,大满贯田径赛需做出更多改变。

大满贯田径系列赛(Grand Slam Track,GST)的诞生,源于四届奥运金牌得主、200米与400米前世界纪录保持者迈克尔·约翰逊的雄心。

作为统治田坛十余年的传奇,约翰逊深知顶尖运动员长期面临的困境——即便站上巅峰,仍难获得匹配的薪酬与关注。这种落差促使他创立GST,试图重塑田径运动的未来。

GST今年有四站比赛,分别在牙买加金斯敦、美国迈阿密、费城、洛杉矶举行,每站为期三天。

每站共96名运动员(48名签约运动员+48名挑战者),比赛项目从100米到5000米,共分成6个组别,兼顾短跑,跨栏和中长跑选手。

其革命性赛制,要求运动员在每站参加一个组别中的两项比赛,共设12个竞赛组别(男女各6组),每组8人参赛,通过双项的总积分决出最终名次。

首赛季即豪掷1260万美元总奖金(每站约310万美元),为组别项目冠军提供10万美元的高额奖金,第2至8名奖金依次为:5万、3万、2.5万、2万、1.5万、1.25万、1万美元,秉承着八强皆有奖的设计,确保每位运动员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奖励。

并且全员皆有出场费保障,就算是组别最后一名,最终也能拿走1.2万美元(每位运动员出场费2000美元)。相比之下,钻石联赛冠军奖金仅1万美元。

积分系统是GST争议最大的方面之一,田径赛事自古以来都是“冲线即定胜负”,比赛结束所有人便知道结果。

但GST采用12-8-6-5-4-3-2-1积分制(类似NCAA,但冠军积分提升至12分),双项比赛的积分总和决定排名。两场比赛全部结束,需要计算才能确定最终赢家,这也导致会出现积分相同的情况。

若出现平分,优先比较单项最高名次,其次比较双项总耗时最短者。若仍持平,则平分对应奖金(如两人并列第二,共享二、三名奖金总和)。

GST首站金斯敦有亮点也有争议,暴露了许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其能否在竞技性与娱乐性间找到平衡,将决定是成为田径赛事的颠覆者,还是田径史上又一则注脚。

但无论怎样,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因此我们仅以第一站来全面分析。

赛事方为迎合欧洲转播时段(与中欧时差7小时)选择下午开赛,导致运动员不得不面对强风、高温带来的挑战。

女子200米遭遇4.7米/秒逆风,冠军梅丽莎·杰斐逊-伍登23秒46的成绩与世界纪录相差逾两秒,短跨项目全程逆风(女子3.4米/秒,男子2.0米/秒)

长跑项目则在烈日下,演变为“慢速拉锯战”。男子3000米冠军哈戈斯·格布希维特以7分51秒夺冠,最后400米仅用时64秒15仍领先亚军9秒,女子5000米75%选手未突破15分20秒。

在金斯顿,赛事方面临两难境地选择了迎合转播时段,导致午后的强风与高温严重影响运动员的发挥,让比赛变得索然无味。相信,在后续美国的三站比赛会有所改变。

长跑项目的格兰特·费舍尔,因已拿到5000米冠军(12积分),在后续的3000米只需获得第三便可锁定冠军,获得10万美元大奖。

因此在3000米项目中,他面对格布希维特与泰拉洪·贝克勒的突围时,放任2人的离开,选择待在大集团中保留体力,最终凭借冲刺能力拿下第三名。

赛后费舍尔直言:“我的任务是赢,如果顶风追击可能导致崩盘,留在集团中我更有信心取胜,这是最稳妥的策略。”

费舍尔5000米冠军、3000米季军共18积分(12+6),高于格布希维特1积分,后者3000米冠军、5000米第四名共17积分(12+5)。

该事件暴露了GST长跑项目积分规则的缺陷,运动员为了保积分放弃争冠,虽然是更稳妥的比赛策略,但降低了比赛的精彩程度。

创始人约翰逊承认,长跑项目赛事需进行调整,后续会讨论改进方案。

长距离项目选手水平参差不齐,女子组尤为明显。

女子5000米项目中,埃塞俄比亚选手埃加耶胡·塔耶与肯尼亚选手阿格尼斯·恩盖蒂奇形成断层领先,前者以14分54秒夺得冠军,后者14分59秒夺得亚军,其余选手均未打破15分20秒。

8位选手中有3人来自美国,1人来自日本(田中希实),剩余4人一半埃塞俄比亚一半肯尼亚。

要知道,上赛季女子5000米有9人跑进14分30秒以内,其中2人来自肯尼亚,7人来自埃塞俄比亚。后续三站,从埃塞俄比亚挑选实力更为强劲的“挑战者”补充战力,将是大满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男子1500米项目,比赛初期巴黎奥运会1500米冠军霍克处于领跑位置,前400米用时59秒,800米用时2分整,整体节奏缓慢,导致在最后弯道进直道区域,一众1500米选手被巴黎奥运会800米冠军万约伊成功反超绝杀比赛。

最终,作为挑战者的万约伊以3分35秒18的成绩,击败奥运会1500米奖牌得主科尔·霍克、乔什·克尔和亚雷德·努古斯,赢得1500米冠军!

美国选手努古斯、霍克分别以3分35秒36、3分35秒52的成绩获得二、三名,英国选手尼尔·古尔利和乔什·克尔分别以3分35秒60、3分35秒61的成绩位居四、五名。

此后的男子800米项目,加拿大名将马克罗·阿罗普在逆风中以1分45秒13的成绩强势夺冠,万约伊以1分46秒44的成绩夺得亚军,落后其1.31秒。

尽管万约伊没能抵住马克罗·阿罗普的冲击,但凭借两场比赛20点总积分(12+8),万约伊获得男子中跑组冠军,拿下10万美元大奖。

马克罗·阿罗普则以15点总积分获得男子中跑组亚军,美国选手努古斯、霍克排在3、4位,英国选手乔什·克尔状态低迷仅排名第7位,赛后透露因髋伤影响三个月训练,近期才恢复系统备战。

美国名将麦克劳林,作为首位签约GST的明星运动员,这位两届奥运会400米栏冠军兼世界纪录保持者自然成为了赛事焦点,而她也一如既往地展现了王者风范。

在女子长跨栏组400米栏、400米项目中,她分别以52秒76、50秒32的成绩夺得冠军,包揽双冠拿下24点总积分,夺得女子长跨栏组冠军。

赛后采访中,麦克劳林透露迈阿密站之后,自己将在费城站参加女子短跨组(100米栏/100米),洛杉矶站参加女子长短跑组(200米/400米),届时她将会与纳塞尔、保利诺正面交锋。

这番跨项宣言,无疑为田径迷们留下了更多期待。

男子短跨组冠军,是来自法国的新星萨沙·佐亚。

他以110米栏亚军(13秒34)和100米冠军(10秒55秒,逆风2.0米/秒)的成绩拿到20点积分,获得男子短跨组冠军。

赢得100米冠军后,他冲入VIP区与约翰逊击掌庆祝,尽显张扬个性。

当然,个人魅力固然重要,但若想成为真正的体坛巨星,天赋才是硬通货,而佐亚恰好两者兼备。

这位法国新星早在2021年,便以12秒72的成绩斩获U20世青赛110米栏冠军,打破该项目世界青年纪录。

2023年,年仅21岁的他首次征战世锦赛便获得第六名。尽管去年遗憾止步巴黎奥运会半决赛,但佐亚在9月9日的贝林佐纳站比赛中爆冷击败奥运冠军格兰特·霍洛威(该战是霍洛威全年仅有的两场败绩之一),四天后更在钻石联赛总决赛(霍洛威未参赛)中摘得桂冠。

如今这位年仅22岁的跨栏天才,已然成为田径界最值得期待的超新星之一。

长远来看,以上我们提及的问题和亮点,将决定大满贯田径系列赛未来的发展前景。

尽管金斯顿站的表现并不如愿,可若能按设计目标运转,观众群体应会逐步增长。但其长期成功仍需依赖成绩突破与商业价值提升,未来能否成为田径界的“NBA”或“F1”值得我们共同期待。而对于运动员来说,这或许是一个“荣誉与财富兼得”的新纪元开端。

高额奖金、巨星对决、创新赛制,大满贯田径系列赛(Grand Slam Track,GST)会是田径新时代的起点?还是短暂的闹剧?

相信,时间会给到我们答案。

来源:98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