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早秋分无袄过冬,晚秋分冰雪封门 今年秋分是啥情况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12:45 2

摘要:时间过得好快,白露节气也到第八天,再过八天就是秋分,现在感觉早晚温差差距增大,真是应了古人说的,白露秋分季,一夜冷过一夜。最近出门得套件薄外套,穿件单衣感觉到冷了。有关秋分说法,老祖宗总结了这样一句谚语:早秋分,无袄过冬;晚秋分,冰雪封门。这说法啥意思呢?秋分

时间过得好快,白露节气也到第八天,再过八天就是秋分,现在感觉早晚温差差距增大,真是应了古人说的,白露秋分季,一夜冷过一夜。最近出门得套件薄外套,穿件单衣感觉到冷了。有关秋分说法,老祖宗总结了这样一句谚语:早秋分,无袄过冬;晚秋分,冰雪封门。这说法啥意思呢?秋分来得早,冬天就不用穿棉袄?来得晚冬天就会冰天雪地?那今年秋分到底是早是晚?接着往下看。

秋分一般是在公历9月22至24号,这个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出入也只会这三天。农历每年的时间不固定,主要因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它要兼顾了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叫月相变化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叫回归年,两者存在时间差使农历年份日期长不固定,因农历以月相变化为基础,一个月约为29.53天,12个月约为354天或355天。回归年约为365.24天。两者每年相差约11天,为了农历与季节不脱节,设置闰月来调剂,农历在十九年中就有七年有闰月,有闰月的农历年约为383天或384天,无闰月的年份则约为354天或355天,因不同农历年的长度差异较大,导致每年农历对应公历日期不固定。因农历日期每年对应公历的不固定,判断秋分早晚以农历日期为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节令到来,太阳到达黄经手柄指向180℃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白昼和黑夜的时长相等,意味着秋季的降温正式开始。在这天,北半球的天气开始变得清凉,气温逐渐下降,农作物也进入了收获的季节。在古代农耕社会中,秋分意味着秋季的中期,天气开始由炎热转为寒冷,农民也开始着手收割农作物,备耕播种春节农作物。

今年秋分是公历9月23号,农历的八月初二,在凌晨2点19分04秒交节。秋分交节日期每年的公历9月22-24号,这个是不变动的,判断它的早晚是以农历日期,秋分交节在农历八月上旬前属于早秋分,在八月中下旬或后都属于晚秋分。今年秋分交节是农历的八月初二,以此来看今年是属于早秋分。

早秋分无袄过冬,晚秋分冰雪封门。这里的早秋分是秋分交节时间在农历上偏早。秋季降温较缓,冷空气势力较弱,冬季气温相对温和,不需要厚棉袄就能度过冬天。晚秋分就是秋分交节时间偏晚,这个时候冷空气也积蓄势力,秋季降温迅速,冬季会异常寒冷,寒冷程度足以让冰雪封堵门户。

早秋分意味着冷空气来得晚、走得急。因此时太阳直射点南移速度慢,北半球降温幅度小,冬天可能偏暖,甚至出现“腊月穿单衣”的情况,也就有无袄过冬的说法。这里的无袄过冬不是说真的不用穿棉袄,而是指冬天整体偏暖,极端严寒天气少。《农政全书》记载:秋分在八月初,冬无大寒,麦可迟播。意思是早秋分年份,小麦播种能稍晚些,不怕冻害。以现代气象科学来看:秋分早晚与太阳辐射、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相关。早秋分太阳直射点南移速度慢,北半球获得的热量比常年多,难以形成强势寒潮。

晚秋分冷空气憋足了劲儿,南下来势汹汹。民间还有种说法:晚秋分一日,寒气添三分。意思是秋分交节时间晚,每过一天,寒气就会明显加重几分。因此时太阳直射点已越过赤道,北半球获得的热量骤减,西伯利亚高压迅速增强,容易形成强寒潮。谚语中说的冰雪封门虽夸张,但它反映晚秋分的多雪、严寒的特点。近期北方已有霜冻,南方秋老虎后劲不足,近几天雨水相对较多,气温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冷空气势力在增强,今年冬天会相对寒冷。

当然以上说的天气走向,并非是绝对的。因现代气象科技比较发达,天气走向已不再单纯依赖传统的谚语来进行预判,且当下全球变暖气候变暖、加之海洋洋流、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都对未来的天气产生复杂多变的影响。现代气象预测未来天气比较准确,传统谚语的预测作个参考就行。

早秋分无袄过冬,晚秋分冰雪封门。是古人用时间总结的得出的。今年早秋分,冬天大概率不会太冷,但现代天气受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天气走向还得看实时天气预报。

来源:忆想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