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放大招,电智神车全面进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8 13:00 1

摘要:从3000万辆产销基盘到“天·灵·神”技术体系,从2L馈电油耗到枪击测试不起火的电池,五菱用实打实的数据和场景化创新,再次验证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绝非口号。


作者 | 李大鹏

出品 | 电动公会


不堆料、不炫技,要的是人人用得起。

4月7日,上汽通用五菱技术进化日,以一场“技术平权”的硬核发布会,向行业展示了其立足电智化时代的底气。

从3000万辆产销基盘到“天·灵·神”技术体系,从2L馈电油耗到枪击测试不起火的电池,五菱用实打实的数据和场景化创新,再次验证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绝非口号。

这场看似常规的技术发布会,却因五菱对安全普惠的极致追求,以及对行业浮躁风气的无声批判,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剂清醒剂。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陷入堆料内卷与信任危机的当下,五菱为何敢喊出“让技术回归人民”?答案或许藏在三个关键词里:安全、成本和场景化。

01 安全无等级之分

此次发布会,上汽通用五菱在神炼电池、灵眸智驾、灵语座舱和灵犀动力四大板块发布多项技术成果,全面进化人民的电智神车。

当某车企因智驾事故登上热搜,五菱选择用一场极限暴力测试回应行业信任危机。神炼电池3.0的发布,直接将电池安全标准拉高到“战争级别”。

“通过五横七纵结构设计、CTC电池一体化技术以及极端测试验证,包括5.8毫米子弹3900焦耳冲击不起火、电芯多面五针刺测试不爆炸、200℃高温炉烤无泄漏,实现了0自燃、0扩散、0进水、0侵入、0泄漏的‘五零安全’。”

这种以极限场景验证安全底线的思路,与部分车企依赖实验室参数宣传的路径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友商惯用的“热失控预警”在五菱这里成了“根本不让热失控发生”的设计。

而这些数据背后,是五菱基于275万辆新能源车实战经验的底气,用户需要的不是实验室参数,而是真正扛得住砂石路、泡水井盖、甚至极端意外的电池。

更狠的是,神炼电池4.0已剑指800V高压平台、7分钟快充50%的6C高锰电池以及纯电续航超1000公里的全民普及目标,用技术下放向电车贵族化发起正面挑战。

正如上汽通用五菱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韩德鸿所讲:“电池安全没有高低配之分,五菱的每一度电都必须是战备级。”这句话背后,是五菱对“人民车企”身份的彻底贯彻,当友商将800V作为高端车型专属时,五菱早已将其列为下一代全民标配。

除了电池技术,五菱在动力系统上也有很大突破。在混动领域,很多车企的宣传话术还在围绕热效率、纯电续航打转,五菱却用灵犀动力3.0上演了一出性能平权。

“2L馈电油耗、27258转峰值转速、220km/h持续极速。”

这些数据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们出现在一台15万级车型上,直接把混动门槛砍到地板价。其配备的十合一高集成电驱、碳化硅模块和全域环瀑式油冷技术,实现功率密度提升50%、热交换效率提升30%,将电机性能大幅提升,有效解决了混动车型“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的用户诟病。

面向未来,灵犀动力4.0基于800V高压架构,引入十二合一电驱,继续挑战“15万级30000rpm”的性能平权目标。

这种技术下放策略,与韩德鸿提出的“让参数军备竞赛回归实用主义”一脉相承。他在发布会上直言:“老百姓需要的不是实验室里的极限数据,而是每天通勤时少花10块钱油费。”

02 智驾回归实用主义

在智驾领域,五菱的灵眸智驾技术矩阵展现了一种难得的清醒。其四大版本(基础版、标准版、进阶版、旗舰版)的划分,既非按硬件配置分级,也非单纯的功能堆砌,而是围绕安全冗余和场景覆盖展开。

进阶版采用的可解释端到端架构,在支持城区记忆领航、跨层泊车等功能时,刻意规避了“黑盒模型”风险,系统决策过程可追溯,这与特斯拉FSD的纯数据驱动形成鲜明对比。

旗舰版虽搭载生成式世界模型和500TOPS算力,却将重点放在“学习驾驶风格”和“语音交互式智驾”上。这种设计逻辑透露出五菱对智驾的认知,技术再先进,也需以驾驶者为中心,而非让用户适应机器。

五菱技术中心总经理刘昌业在发布会上直言:“智能辅助驾驶不是替代用户,而是帮助用户开得更轻松、更安全。” 这一务实态度也是五菱对行业现状的批判性思考。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发布会后的访谈中,五菱明确反对将“车位到车位”功能宣传为自动驾驶,坚持“高阶辅助驾驶”的定位。这种克制背后,是对技术边界和用户期待的深刻洞察,过度承诺可能毁掉整个行业的信任基础。

相比某些品牌在高端车型上“炫技”,五菱选择将技术落地到宝骏享境等10万级家轿,甚至商用车领域,推出行业首个商用车安全智驾方案,真正实现“商乘同享”。

除了智驾,智舱也是五菱此次进化的一大亮点。

五菱用灵语座舱,实现0.38秒语音响应、95%方言识别率、八大方言全覆盖。这些数据背后,是五菱对真实中国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在粤语、川渝方言占据主流的区域市场,语音交互的实用性远比炫酷功能更重要。

更厉害的是其“1+N”架构设计。通过开放云端API接口,灵语座舱能以15天完成满血版R1部署,让AI应用快速上车。

从“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到“人民需要什么技术,五菱就普及什么技术”,五菱正试图用高端技术下放的策略,重新定义了“性价比”的边界。

03 打破技术溢价的恶性循环

不做奢侈品,只造必需品。

五菱技术进化日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重新定义未来”的宏大叙事,有的只是对用户场景的深度拆解——用2L油耗降低出行成本、用五零安全消除续航焦虑、用方言AI打破交互壁垒。

其深层意义在于对行业价值逻辑的颠覆,当“高端配置=高溢价”成为行业默认规则时,五菱用行动证明:技术创新完全可以通过规模化、架构化和场景化,实现成本与性能的平衡。

而五菱的技术进化,也绝非突发奇想的单点突破,而是基于“天·灵·神”技术体系的系统性迭代。截至2025年,该体系已申请专利1517件,搭载车型28款,合作企业超64家。

这种技术沉淀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制造端的极限验证。神炼电池的PPB级(十亿分之一)品控标准、电机转子中空设计的量产工艺突破,展现的是五菱对工业化能力的极致追求。当其他新势力还在为产能爬坡头疼时,五菱早已将3000万辆的制造经验转化为技术壁垒。

其次是用户场景的数据反哺。灵眸智驾累计1.5亿公里路测数据、185万次AEB紧急避险案例,这些数字背后是五菱对真实驾驶场景的深度理解。不同于实验室模拟,五菱的技术优化始终基于“人民需要什么”,比如灵语座舱对方言识别率95%的执着,正是对中国下沉市场需求的精准捕捉。

另外一个层面是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从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的产学研合作,到以竹代塑、以铝代铜的绿色材料革命,五菱的技术进化始终与产业链升级同步。这种“技术研发-产业落地-成本优化”的闭环,让五菱在电池、电驱等核心部件上实现了从原材料到终端的全链条掌控。

正是这种体系化创新优势,让五菱能够在关键技术上稳步向上突破。我们可以看到,五菱技术进化日最令人震撼的,不是某项参数的国际领先,而是一种价值观的胜利。当技术真正以民为本时,创新的终点不是实验室里的炫技,而是普通人触手可及的出行体验。

从五菱身上,我们看到了一条不同于特斯拉“技术霸权”或新势力“配置内卷”的第三条道路:用体系化能力将高端技术拉下神坛。正如五菱总经理吕俊成所言:“当行业忙于定义未来时,我们更在意如何让今天的技术服务于最广大人民。”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中,五菱正在书写一个关于技术平权的中国故事,这个故事里没有颠覆与重构,只有对“人民需要什么”的持续回应。而这,或许才是中国汽车产业最需要的创新模式。

— END —

来源:电动公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