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专家共识》发布,多位中国专家学者联合撰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8 11:39 1

摘要:近日,国际口腔科学杂志(IJOS)发布《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由中国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等十余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联合撰写。该共识基于最新临床研究与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了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适应症、目标、流程

图源:IJOS

近日,国际口腔科学杂志(IJOS)发布《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由中国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等十余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联合撰写。该共识基于最新临床研究与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了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适应症、目标、流程及核心原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清晰的跨学科诊疗框架。

共识指出,随着牙周病患病率上升及成人正畸需求增长,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已成为复杂病例管理的核心策略。对于存在继发性错畸形、牙周组织支持丧失导致病理性牙齿移位的患者,单纯牙周或修复治疗难以实现功能与美观的长期稳定,需通过正畸调整牙齿位置,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改善口腔清洁条件。研究数据显示,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2年后复发率(15%)显著低于单一牙周治疗组(33%)。

图源:IJOS

在治疗流程上,共识强调分阶段干预的重要性:轻度牙周病患者可在基础治疗后启动正畸;中重度患者需通过牙周手术控制炎症,并根据非再生性/再生性手术类型,间隔3-12个月后再行正畸。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牙周病联合会(EFP)最新指南支持再生术后早期启动正畸,缩短整体疗程。临床案例显示,联合治疗可使牙周袋深度(PPD)从基线6.00mm降至3.12mm,骨水平增益达4.85mm。

针对器械选择,共识明确固定矫治器在控制牙齿移动精度上的优势,但提示其可能加剧菌斑堆积。建议优先选用钢结扎丝、分阶段粘接托槽以减少风险。隐形矫治器虽在轻中度病例中展现潜力,但对牙周支持严重丧失(IV期)或高难度力学控制的病例,仍需谨慎评估。

生物力学设计上,共识提出骨高度降低导致抗力中心根向移位时,需通过分段弓技术、轻力(单牙5-15克)及临时支抗装置(TADs)优化力学系统。

长期维护方面,共识呼吁个性化制定保持方案:骨吸收未达根长1/3者推荐压膜保持器;吸收至根中或根尖者需终身固定保持。3D打印舌侧保持器因贴合度高、易清洁等特性,临床试验显示其6个月复发率与并发症低于传统保持器,但长期效果仍需验证。

此外,患者依从性被列为治疗成功的关键——定期牙周支持治疗(每3-6个月)及严格口腔卫生管理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特别鸣谢】如果本文有错漏之处需要勘误,请联系我们的客服,届时我们会为您准备小礼物,感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源于公开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性,仅供参考。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与决策建议,好的牙不对因使用本资料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并对本内容拥有最终解释权。

@好的牙口腔行业研究

来源:健康的像个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