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内蒙古气象局召开第三季度气象信息通气会,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冯晓晶在会上通报了2025年汛期以来全区天气气候总体形势和显著特点。今年汛期以来,我区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共出现9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多地出现极端降水事件。总体呈现累积降
9月12日,内蒙古气象局召开第三季度气象信息通气会,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冯晓晶在会上通报了2025年汛期以来全区天气气候总体形势和显著特点。今年汛期以来,我区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共出现9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多地出现极端降水事件。总体呈现累积降水量大、极端性强,雨季开始早、持续时间长,暴雨过程频发、落区重叠的特点。
累积降水量大、极端性强
汛期以来,全区平均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今年汛期以来(5月21日~9月11日)全区平均降水量为353.8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多3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15.6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1多。全区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或接近常年,其中,中部偏南及阿拉善盟西部、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偏南部、鄂尔多斯市中部和北部、包头市偏南部、呼和浩特市、通辽市中部偏东、呼伦贝尔市偏北部等地偏多50%以上。
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3盟市降水量均为历史同期最多。各盟市中,汛期以来降水量排名前3多的盟市分别为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降水量分别达633.1毫米,575.4毫米、454.9毫米,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1多。截至目前,全区38.6%的站点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乌兰察布市财神梁降水量最大,达1029.4毫米,较去年同期多68%。
中部雨季开始早、持续时间长、连续降水多
中部雨季开始时间为1961年以来最早。7月5日,内蒙古中部已有25个监测代表站达到单站雨季开始条件,标志着雨季正式开始。今年我区中部雨季开始日期较常年(7月23日)偏早18天,是1961年以来最早的年份。
中部雨季持续时间为1961年以来最长。内蒙古中部雨季已于9月2日结束,今年中部雨季持续时间为59天,是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久的雨季,平均降水量为381.6毫米,是常年同期降水量的1.4倍,为1961年以来最多。
连续降水日数多、连续降水量大。全区8%的站点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1长,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市东南部、包头市南部、呼和浩特市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南部、通辽市中部偏东地区。全区14%的站点最大连续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1多,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市东南部、包头市南部、呼和浩特市中部、乌兰察布市南部、鄂尔多斯市偏东部、锡林郭勒盟偏南部地区。
暴雨过程频发、极端性强、落区重叠
区域性暴雨过程发生次数为历史同期第1多。今年汛期全区共出现9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7次,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1多。从综合强度等级来看,其中4次为一般等级,3次为较强等级,1次为强等级,1次为特强等级,综合强度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
出现历史最强区域性暴雨过程。7月23~26日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为有记录以来最强。凉城县、卓资县连续4天降水量超过25毫米;丰镇、察右前旗、呼和浩特回民区、土默特左旗、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乌审召、正镶白旗连续3天降水量超过25毫米。呼和浩特回民区连续3天降水量超过50毫米,连续暴雨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长。小时雨强最大值出现在通辽市库伦旗查干朝鲁,1小时降水量为106.6毫米。2个国家站1小时降水量超过历史极值(五原县,83.4毫米,23日;呼和浩特站,46.8毫米,25日);准格尔旗纳日松国家气象观测站等8个骨干区域站1小时降水量超过历史极值。26个国家站出现极端降水事件,其中18站日降水量超过极端阈值,8站日降水量超过历史极值;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巴彦希里国家气象观测站等65个骨干区域站日降水量超过历史极值。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4个盟市12个国家级气象站过程连续降水量超过1961年以来历史极值。呼和浩特回民区、土默特左旗、五原县、凉城县、察右中旗、科尔沁区过程降水量超常年平均年降水量的50%,其中,呼和浩特市过程降水量超年降水量的比值最大,达到66%。
多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落区重叠。9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中,6月5日和7月16日暴雨过程均主要影响东部地区;5月22日、7月7日、7月10日、8月18日和8月26日暴雨过程均主要影响中西部偏南地区;7月23~26日和8月2日暴雨过程影响范围均为全区大部地区。其中,有6次区域性暴雨过程(5月22日、7月7日、7月10日、7月23~26日、8月18日、8月26日)影响到河套周边五盟市,降水落区重叠,致使该区域汛期以来降水多、极端性强。(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马丽侠 实习生 安格旭)
5月21日~9月11日内蒙古降水量历年变化
来源:北方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