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娜:延伸链条拓“柿”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8 11:38 1

摘要:今年38岁的杨维娜是富平县薛镇人。2017年至2022年8月,她先后在富平永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福柿子专业合作社从事柿子管理工作。期间,对柿子产业全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渭南日报 记者 秦强 马周宁

2016年,当家人都以为休完产假的杨维娜准备返校工作时,她却选择了回乡干“柿”业。

“我回乡创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每颗柿子都找到它的价值归宿,和乡亲们一起把柿子产业做好做大。”3月31日,谈及返乡创业的初衷,杨维娜坚定地说。

今年38岁的杨维娜是富平县薛镇人。2017年至2022年8月,她先后在富平永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福柿子专业合作社从事柿子管理工作。期间,对柿子产业全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23年,杨维娜成为富平县促发柿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总经理,她想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而薛镇湾里村虽然柿子树种植历史悠久,但由于柿农缺乏品牌意识,且在柿子树管理上经验单一,制约了产业发展。杨维娜了解情况后,提出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从柿子树管理、病虫害防治、肥料采集、施肥方案、柿子采摘、柿饼制作及销售等方面,都实行统一管理。同时,还多次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县级专家开展柿园管理培训,不断提升柿农种植管理水平。

“希望通过合作社的统一管理,让柿农亲身体验规范化管理带来的实际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而激发他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杨维娜说,统一管理也有效降低了成本,果子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自从加入合作社后,我家柿子不仅不愁卖,我还掌握了柿子树的管理经验,去年还领到了分红,我对柿子产业发展更有信心了。”柿农王亚萍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湾里村参与合作社的人数已由最初的48户发展到现在的118户。2024年,合作社给湾里村村集体分红12775.86元,村民共分红63879.29元,还吸纳周边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入。

富平是闻名全国的“柿子之乡”,当地人把柿子丰产的年份称为“大年”,反之为“小年”。每到“大年”时,树上的柿子结得太密,既容易争夺养分,也影响果子的大小与品质。

杨维娜表示,疏果可以有效保证柿子的品质,但疏下的青柿并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过去柿农和市场焦点多集中在鲜柿、柿饼以及相关产品上,对青柿则鲜有人关注。

“真正让我坚定做柿漆是从2022年开始。”杨维娜回忆说,“看到柿子树下堆着一层落果,让我萌生了把青柿变废为宝的想法。”

后来,杨维娜通过查阅资料、走访柿农、调研市场,终于找到了答案。

据资料记载,在唐朝时,出现了一种叫“柿染”的植物染,主要用于染布料、家具等,原料就是用青柿制作的柿漆。虽然在一些柿子栽植区有将青柿加工成柿漆进行柿染的情况,但规模相对较小,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

2022年9月,经过深思熟虑后,杨维娜认为制作柿漆必须要有一条现代化的柿漆生产线。经多方打听,她了解到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具有研发现代化柿漆生产线的能力。

2023年5月,在富平县委、县政府多方协调下,中国富平柿染研究中心在湾里村挂牌成立。2024年7月,柿漆生产线投入运营。

“去年共加工青柿100.8吨,生产柿漆40吨,既解决了落果问题,又为柿染提供了充足原料。”杨维娜笑着说,柿漆生产线运营后,每年3月至8月进行柿染,7月至9月生产柿漆,10月至次年2月制作销售柿饼,在延伸柿子产业链的同时,也让村民实现全年在家门口就业。

“柿漆生产线运营后,我不仅学会了柿染技艺,还增加了收入,这事美得很,我的干劲更足了。”柿农王亚萍说。

“目前,我们正在研发加工果干,预计4月底投入生产,希望进一步拓宽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谈及未来,杨维娜信心满满。

来源:渭南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