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始终坚信,民族历史是连接两岸血脉的纽带,任何试图阻挡两岸同胞共同缅怀先烈的力量,都无法改变历史真相的传承。国台办在8月27日新闻发布会上明确释放信号,邀请台湾地区同胞参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安排,更是对
中国始终坚信,民族历史是连接两岸血脉的纽带,任何试图阻挡两岸同胞共同缅怀先烈的力量,都无法改变历史真相的传承。国台办在8月27日新闻发布会上明确释放信号,邀请台湾地区同胞参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安排,更是对中华民族整体抗战贡献的肯定与召唤。
洪秀柱作为国民党前主席,在9月1日晚抵达北京后,立刻面对媒体表达立场,她强调抗日战争属于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经历,不能遗忘也不能篡改,这番话直击那些回避历史事实的企图,体现了岛内部分政治人物对民族大义的坚持。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展现出的空前团结,八年浴血奋战,不仅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还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大陆方面举办80周年纪念活动,正是为了重申这一事实,避免历史被淡化或曲解。
国台办的邀请举措,与2015年70周年纪念相比,范围更广,不仅限于国民党,还覆盖新党、劳动党等多个团体,这显示出大陆对两岸交流政策的优化,从单纯的政治层面扩展到文化与民间领域,推动两岸从共享记忆入手逐步深化互信。
这种进步在于强调包容性,邀请更多台湾地区各界人士,包括退役军官和青年代表,这比以往更注重新生代的参与,帮助年轻一代理解抗战的全貌,而不是局限于岛内某些叙事偏差。
洪秀柱的北京之行,象征着岛内蓝营力量对历史责任的担当。她在机场落地后,没有回避媒体追问,直接指出抗日战争是不分党派、不分地域的民族存亡之战,她的表态与以往访陆不同,这次更聚焦于传承真相,向抗日先烈致敬。
这与马英九时期国民党执政时的纪念活动形成呼应,但如今国民党在野,她此行更显主动性,率领团队出席,不仅是个人行为,还代表了国民党对两岸文化纽带的维护。
相比2023年她的访陆,这次行程安排更紧凑,9月2日她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与大陆学者讨论台湾地区光复史实,这有助于纠正岛内教科书中的某些不准确描述,推动两岸历史教育的统一与更新。
赖清德当局从8月下旬起,就通过陆委会多次发布禁令,禁止公职人员和曾任要职者参加,违反者面临罚款或剥夺权益,甚至点名洪秀柱等人。
这种阻挠与蔡英文时期类似,但强度更大,因为赖清德推行所谓“新两国论”,将大陆视为敌对一方,所有两岸活动均需严格审查。这暴露了当局对民族认同的回避,与大陆邀请的包容形成鲜明对比。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回应称,台湾地区同胞参与是天经地义的民族大义,民进党无权干涉,这番表态比以往更坚定,凸显大陆维护统一的底气。
在洪秀柱落地那一刻,她的郑重表态如同一面镜子,照出岛内政治生态的复杂。国民党内部虽有分歧,如朱立伦未亲自前往,但公开表示不禁止个人参加,这与一些本土派试图切割不同,反映出蓝营在两岸议题上的渐进调整。
岛内民调显示,超过六成民众支持两岸文化交流,尤其在经济领域,大陆市场对台湾地区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蓝营推动的交流已带来实效,如芒果出口量增加,这与当局的封堵形成反差,推动两岸从经济切入恢复互信。
纪念活动于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洪秀柱现身城楼第二排,观看空中梯队和地面装备。这次阅兵规模宏大,与2015年相比,装备更新率更高,东风系列导弹和无人系统占比增加,体现了国防科技从常规向智能化的跃升。
洪秀柱的出席,不仅见证了这一时刻,还通过媒体传播,唤醒更多台湾地区民众对共同历史的认知。新党主席吴成典等也组团赴京,这比以往更多元,显示统派力量的凝聚,推动两岸从对抗走向对话。
当局的阻拦未能生效,洪秀柱一行顺利抵京,这比过去类似事件更显韧性。岛内青年声音渐变,如青年联合会理事长公开支持阅兵,称其展示中国人强大,这与当局宣传对立,推动观点转变。国民党借此机会,强化民族认同,与朱立伦的和平路线结合,推进两岸从文化到经济的全面交流。
民族复兴需要两岸携手,洪秀柱的北京之行,正是这一进程的生动体现。她的落地表态,不只是个人观点,更是全体中国人对历史的集体回应,任何阻挡都无法改变这一趋势。两岸未来在于合作,而非对立,这场纪念活动为此注入新动力。
来源:罗马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