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城市能级偏低、资源和政策倾斜也是明显偏少,所以普通地级城市与具有虹吸效应的各大总部、省会城市进行经济数据比较时是有先天性劣势的,这不是各地市不够努力而是城市功能所决定的,所以还是各类型城市内比较更合适。
因城市能级偏低、资源和政策倾斜也是明显偏少,所以普通地级城市与具有虹吸效应的各大总部、省会城市进行经济数据比较时是有先天性劣势的,这不是各地市不够努力而是城市功能所决定的,所以还是各类型城市内比较更合适。
本文就整理了2024年度个税收入十强地级市榜单,看看这样是不是就相对公平些,再来观察下在国内地市中哪些可拥有更大规模的中高收入群体或有更强市场经济活力。
首先还的说普通地市在个税收入上相比高能级城市还是天然弱势的,如最强者苏州虽然全年个税能有356.8亿已是超强了,但是要比杭州市少了2百多亿,与上海、北京相比那更是不到5分之一,除了本市的中高薪或高收入群体确实要比它们少一些外,苏州市在个税上也是几乎没有大总部、省会城市那样的虹吸效应所决定的。
那么各地市之间进行比较是不是就绝对公平了呢?也不一定,珠海市就比较特殊,特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让它能拥有一定的所得税虹吸效应的。
也就能看到珠海市2024年度个税收入可高达123.6亿而高居地级市第4位。甚至要比其同省的经济大市佛山还要高出20亿以上,参考其全市人口规模、经济体量而言确实是很骇人的了,其中有不少部分就是虹吸而来的。
那么榆林、鄂尔多斯这两个在印象中并非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市场经济活力十足的中西部地市也能入围十强,尤其榆林市更以110亿高居第5位,难道它们的高额个税收入也是什么总部效应使然吗?
非也,这是近几年来煤炭等能源价格暴涨后的效应,让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大幅提升的结果,这也是此类城市的特色之一,各类税收与能源价格一起坐过山车的,今明两年如果煤价一直回落的话,这两个城市的个税收入大概率也就要退出地市前十了。
所以说哪怕是地级市之间的比较,还是有特殊情况发生的,如上述的珠海、榆林等就是不同原因造成的个税高企,所以还是需要分辨的。
除开这几个城市外,其余地市的个税收入就得拼产业或市场活力、中高薪岗位数量了哦,不知道各市排名是不是如您所预料?
无锡、东莞、佛山等都是个税收入较高的,其中无锡与东莞都有一百五六十亿而就算与不少省会城市相比也是不落下风的,充分展示了它们的经济活力与中高收入群体的规模。相对有点意外的是佛山市只有110亿而差距前两者不少,不知道是不是近几年建材产业不振产生的效应,按理说它的市场活力并不逊色于无锡与东莞的呀。
当然也有惊喜,那就是常州、嘉兴的个税收入按照它们的人口规模来说表现得相当优异了,分别能有95.1亿与85.8亿,都要比人口数量近千万的温州市高出不少。
温州市全年个税收入只达到71亿,看来虽然它的市场经济非常活跃但还是在企业做大做强上还是略显不足,就说上市企业数量吧,温州市就要比常州、嘉兴要少不少,而这部分企业的中高管正是贡献个税的主力。
但温州市在全国地市中还是属于强者的,再加上十强地市中除了那几个较为特殊的全都是来自粤苏浙三省的,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个税收入与市场活力、产业发展的相关性的,大家来看是不是这样呀。
具体各地市的个税收入与排名情况,来看下表:
来源:Data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