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产加工版图或将重塑:中国与东南亚双重受压,拉美悄然上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8 10:56 1

摘要:随着美国再次挥出关税大棒,全球水产加工业正面临一场可能改写产业格局的震荡。此次关税行动中,不仅中国,连被视为“替代选项”的东南亚国家也难以幸免,使得水产加工产业链面临前所未有的转移困境,而这一变局无疑将对中国水产出口与加工企业带来深远影响。……(世界食品网-w

核心提示:随着美国再次挥出关税大棒,全球水产加工业正面临一场可能改写产业格局的震荡。此次关税行动中,不仅中国,连被视为“替代选项”的东南亚国家也难以幸免,使得水产加工产业链面临前所未有的转移困境,而这一变局无疑将对中国水产出口与加工企业带来深远影响。……(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随着美国再次挥出关税大棒,全球水产加工业正面临一场可能改写产业格局的震荡。此次关税行动中,不仅中国,连被视为“替代选项”的东南亚国家也难以幸免,使得水产加工产业链面临前所未有的转移困境,而这一变局无疑将对中国水产出口与加工企业带来深远影响。
当地时间3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以及包括越南、印尼、泰国、菲律宾、印度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实施新一轮惩罚性关税。这是特朗普任期内对中国发起的第四轮高关税政策,针对范围涵盖包括水产品在内的大量商品。其中,出口至美国的中国水产品将被征收高达54%至79%的关税,关税适用对象主要涵盖冷冻鱼片、调理虾、贝类等加工水产品。这一政策,被业内视为可能“压垮中国对美水产出口链条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应对新的高税率,中国水产加工企业将被迫压缩针对美国市场的出口量,并逐步缩减为美国定制的加工产品线。他指出:“水产市场供需格局亟待重建,必须尽快适应新的市场秩序。”

过去十年间,中国一直是美国市场最为重要的水产加工基地之一。青岛、大连等沿海城市不仅具备成熟的加工产业链,更拥有大批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人。然而,这一切可能因“关税门”而快速被颠覆。

而更令中国企业感到“进退维谷”的,是那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替代加工地——东南亚国家,同样遭到美方的重税打击。越南、印尼、泰国、菲律宾分别被征收46%、32%、36%、17%的关税,连印度也未能幸免,被征以26%的税率。这直接打破了此前部分中国企业“南迁加工”的产业布局设想。

越南总理范明政紧急召集内阁召开闭门会议,讨论出口应对之策。据了解,2024年越南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比重高达30%,水产加工是其中的核心行业之一。而在泰国,政府虽表示将寻求与美方对话,但也已公开鼓励本国企业“积极开拓新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依赖”。

“这一轮关税,力度之大远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日本野村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Sonal Varma如此形容。她指出,这已不是单纯的中美贸易摩擦,而是对整个亚洲出口制造业的集中施压。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拉美国家在本轮关税调整中“幸运躲过一劫”。智利、厄瓜多尔、秘鲁、阿根廷等国仅被征收10%的基础关税,远低于亚洲国家。这使得这些传统以原料出口为主的国家,正被越来越多全球水产企业视为潜在的“新加工高地”。

尽管拉美地区尚不具备完善的冷链和熟练劳动力优势,但其政治稳定、原料丰富、靠近美洲市场等特性,使其在加工产业链重塑中具备天然优势。据悉,一些国际水产贸易公司已开始在厄瓜多尔沿海考察建设加工工厂的可行性。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也再次掀起“本土加工回流”的呼声。过去数十年,大量美国产水产需远赴中国或越南完成加工再进口,如今在高关税和运输成本双重作用下,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遭遇挑战。一些阿拉斯加和缅因州的加工企业尝试恢复本土初级处理流程,以减少国际物流依赖。

然而,从整体来看,美国本土的高人工成本、加工工人短缺以及加工设备长期欠缺投资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支撑完整加工产业的复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美国本土重建水产加工链尚需时日,其在全球水产产业链中的“终端”角色短期内仍难改变。

对于中国水产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深层次的“外部冲击”——不仅仅是订单减少或关税升高,更是整个出口加工逻辑的动摇。在传统加工贸易模式受限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两条可行路径:一是加快“市场多元化”步伐,积极拓展中东、欧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二是推动“加工出海”,选择政策友好、原料丰富的新地区布局工厂,以实现生产地与销售市场的近距离衔接。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全球水产加工迁移潮”,正在重塑世界水产版图。对中国企业而言,危机亦是转机。谁能率先完成从“加工基地”到“全球整合者”的身份转型,谁就能在下一轮产业洗牌中赢得主动权。

日期:2025-04-08

来源:食品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