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四次贸易谈判前的较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4 08:29 1

摘要:美国东时间2025年9月12日,美商务部宣布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这次美国商务部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对半导体、生物科技、航空航天、商贸物流等领域多家中国实体实施制裁。假借维护国际秩序和国家安全之名,行单边、霸凌主义之实,将一己私利凌驾

美国东时间2025年9月12日,美商务部宣布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这次美国商务部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对半导体、生物科技、航空航天、商贸物流等领域多家中国实体实施制裁。假借维护国际秩序和国家安全之名,行单边、霸凌主义之实,将一己私利凌驾于他国发展权利之上,打压遏制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企业,破坏其他国家之间正常的商业往来,严重扭曲全球市场,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破坏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9月14日,中美双方即将在西班牙举行经贸会谈。美方此时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究竟是意欲何为呢?无独有偶,9月13日,恰在双方会谈前夕,中国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一举措基于当前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包含对市场公平竞争的维护,也涉及战略层面的博弈考量。本文从具体动因、产业背景和国际博弈三个维度分析如下:

一、法律层面:倾销行为与产业损害的双重证据链

根据商务部公告及新闻发言人回应 ,此次调查是应国内产业申请发起,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及WTO规则。申请人提交的证据显示,2022至2024年,自美进口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进口量累计增长37%,而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直接导致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被压低,部分企业被迫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市场份额持续萎缩。例如,德州仪器(TI)的通用运放LM358在华售价从0.26-0.55元降至0.11-0.15元,甚至低于国产替代产品价格,这种“掠夺性定价”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

法律要件方面,调查机关已确认倾销行为(价格低于正常价值)、产业损害(国内企业营收下滑、利润压缩)及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完全符合反倾销立案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向本土企业提供超过350亿美元补贴,进一步强化了其低价倾销的能力,构成“双重不公平竞争”——既通过政府补贴降低成本,又以低于市场价格冲击中国市场。

二、产业层面:国产替代关键期的防御性保护

中国模拟芯片产业正处于从边缘替代向核心市场渗透的关键阶段。2024年国内市场规模达3250亿元,但自给率仅16%,尤其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中高端领域,美系厂商占据70%以上份额 。国际巨头通过“专利池+价格战”策略压制本土企业:一方面,TI、ADI等企业在车规级隔离芯片、高精度ADC等领域设置技术壁垒;另一方面,通过大规模降价(如TI的MCU产品TMS320F28335PGFA价格从50元跌至30元)挤压国产厂商生存空间。

反倾销调查的启动,为国内企业争取到关键的缓冲期。例如,圣邦股份、纳芯微等企业正加速布局车规级芯片和AI电源管理芯片,2024年纳芯微营收同比增长29.98%,净利润激增100.7%。通过反倾销措施抑制美企低价倾销,有助于缓解国产厂商在研发投入期的现金流压力,推动其从消费电子向汽车、工业等高端市场拓展。

三、国际博弈层面:应对科技封锁的主动出牌

此次调查与中美经贸谈判的时间节点高度关联。2025年7月的斯德哥尔摩会谈虽延长关税休战90天,但谈判核心议题包括半导体管制、新能源补贴等敏感领域。商务部选择在休战期即将届满(原定于8月12日)的9月13日启动调查,既表明中方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也为后续谈判增加筹码。正如新闻发言人强调,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的行 为“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反倾销措施正是对这种单边主义的合法反制。

从战略层面看,这是中国应对美国“小院高墙”策略的系统性布局。美国不仅通过实体清单限制中国获取先进制程设备,还通过补贴扶持本土企业在成熟制程领域扩张产能(如TI计划将8英寸产线转向12英寸以降低成本),试图在中低端市场形成新的垄断。中国通过反倾销调查与产业政策(如《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联动,既能遏制美企倾销势头,又能为“自主可控”争取时间窗口。

四、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深远影响

此次调查标志着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贸易政策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塑造规则。不同于以往针对特定产品的反倾销,此次针对的是美国通过产业政策扭曲市场的系统性行为。

未来,随着调查深入,若最终裁定倾销成立,中国可能对美产模拟芯片加征反倾销税,这将改变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对于美国而言,其在华模拟芯片市场规模约63亿美元(TI、ADI、MPS三家合计) ,若失去这一重要市场,不仅影响企业利润,还可能削弱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而中国则可借此加速构建“设计-制造-封装”的完整产业链,为实现2025年半导体自给率70%的目标奠定基础。

结语

此次反倾销调查绝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国在半导体产业升级关键期、中美博弈白热化阶段的必然选择。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法律手段遏制不公平竞争,为国产替代争取时间;以贸易政策为杠杆,对冲美国科技封锁;最终推动全球产业链向更平衡、更可持续的方向重构。这一行动不仅考验中国运用WTO规则的能力,也将深刻影响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

来源:儒雅易谦²⁰²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