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阶写作指导:巧用 “物视角” 叙事,打造高分成长类作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4 07:26 1

摘要:在中考作文中,成长类主题常年占据核心地位。回顾 2025 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真题(如下表),无论是探讨成长姿态、探索精神,还是聚焦行动勇气、取舍智慧,本质上都围绕 “成长” 展开。对于这类高频考题,如何跳出 “我经历了 XX” 的常规叙事框架,写出思辨性、新

在中考作文中,成长类主题常年占据核心地位。回顾 2025 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真题(如下表),无论是探讨成长姿态、探索精神,还是聚焦行动勇气、取舍智慧,本质上都围绕 “成长” 展开。对于这类高频考题,如何跳出 “我经历了 XX” 的常规叙事框架,写出思辨性、新颖度与时代感,成为斩获高分的关键。本文教你一个新的写作技巧-转换视角。接下来咱们将重点拆解 “物视角” 叙事技巧,通过具体案例、范文分析与实操练习,帮助同学们掌握这一高阶写作方法。

序号地区作文题目核心主题指向1北京市 (一)这样生活更健康生活方式、成长习惯2北京市 (二)一堂科学课探索精神、认知成长3上海市相互成全人际关系、共同成长4浙江省1. 眺望与凝思;2. 远近起伏都是歌;3. 宇宙深处的那束光理想追求、成长感悟、信念5安徽省成长的不同姿态成长过程、自我认知6福建省未来总是甜的乐观心态、成长期待7江西省我也是一张 "中国名片"自我价值、责任担当8天津市舍与得选择智慧、成长取舍9河北省下雨与成长挫折与成长、感悟生活10河南省我看到了你 (他 / 她) 的_____观察与理解、他人影响成长11山西省被点亮的记忆 / 幸福的模样成长回忆、幸福感知12湖南省不一定站在山顶,才能被别人看见平凡价值、自我认可13长沙市我不后悔成长选择、坚定态度14湖北省的觉醒 / 觉醒需要自我觉醒、成长蜕变15武汉市试一试,方能获得真知实践精神、探索成长16重庆市天空的解读 / 心怀热爱,奔赴未来理想信念、热爱与成长17成都市艾青诗句解读文学感悟、精神成长18济南市有时候敢于做比准备好更重要行动勇气、成长突破19深圳市而今才识到_____的滋味 (担当、尊重、学习、追求)成长体验、自我认知20广州市我与我们个体与集体、共同成长21内蒙古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动坚持目标、专注成长22广西走,到田野去亲近自然、成长体验23陕西省收集自己的美自我发现、自信成长24云南省这是一个好问题 / 值_____的时刻探索精神、成长意义25贵州省帮助善意传递、成长中的互助26青海省那次触动心灵的旅行旅行感悟、成长启迪27宁夏生命中一些重要的人和事他人影响、成长印记28海南省运动与健康 / 假如我是_____健康成长、角色认知29南京市对你语文学习影响最深的人 / 练字是否有用学习成长、习惯培养30山东省挺起胸膛自信担当、成长姿态

从真题可见,成长文的核心要求是 “以小见大”—— 通过具体经历或感悟,折射成长中的认知变化、精神提升。但多数同学易陷入 “平铺直叙” 的误区,比如写 “同学情”,只会写 “我和小明互相帮助,我们的友谊越来越深”,缺乏新意与感染力。此时,“物视角” 叙事便是破局关键。

“物视角” 叙事,即以非人类的 “物品” 或 “自然事物” 为第一人称,让 “物” 成为故事的观察者、记录者甚至参与者。通过赋予 “物” 人的情感、思想与视角,打破 “以我为中心” 的常规写法,让文章更具新鲜感、画面感与共情力。

视角类型写作片段优点 / 不足常规视角我和小明是好朋友,每次打篮球都会互相配合。有一次我的鞋带断了,他还帮我系上,我特别感动。真实但平淡,缺乏细节与画面感,难以让读者 “身临其境”。物视角我是一双白色的篮球鞋,鞋帮上还沾着上周球场的泥土。每天下午,我的主人都会和那个穿蓝色球鞋的男孩一起奔跑 —— 我们曾为争抢同一个篮板撞得鞋尖发疼,也曾在他弯腰帮我系紧断了的鞋带时,感受到他掌心的温度。那根交叉的鞋带,像一道结,把两个少年的友谊悄悄系在了一起。以 “篮球鞋” 为观察者,用 “鞋尖发疼”“掌心温度” 等细节传递情感,生动且有新意,能快速吸引读者注意力。

结合陶行知三句话,写感受,题目自拟

(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2)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

是创造之人。

(3)在艰难困苦中不动摇而向前创造,方为可贵。

请你根据陶行知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的理解与思考,或叙述经历(学习、运动、科创、劳动)或讲述道理,写一篇文章。

陶行知的三句话分别指向三个核心主题,可单独立意,也可组合立意:

句 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立意:自力更生、独立成长

句 2“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立意:日常中的创造、平凡中的突破

句 3“在艰难困苦中不动摇而向前创造,方为可贵”→ 立意:逆境中的坚持、挫折中的创造

2025 年广东省中考作文为材料作文,核心是对陶行知三句话的理解与思考,先明确材料核心立意,再用 “物视角” 重构叙事。

常规写法多会选择 “我学习某项技能(如烘焙、编程),从依赖他人到独立完成,最终成功” 这类素材,容易与其他考生撞车。而用 “物视角”,能让 “创造”“坚持” 等主题更具象、更动人。

我是一棵不起眼的银杏树。

在一座普通的公园里,盛放的牡丹常引来游客们驻足赞叹,苍劲的迎客松亦收获无数瞩目。而我,只是一道沉默的影子,静立在黯然的拐角。

看着他们收获的掌声,一丝羡慕悄然滑过心头。而我,只能竭尽所能倾注于脚下的这片土地,沉默地向下扎根,执着地向上生长。既然命运将我安放于此,这里便是我全部创造的起点,是生命赋予我的唯一舞台。

初夏的夜里,暴风雨来得毫无征兆。霎时间,雨点砸落,狂风怒吼,我瘦弱的身躯在肆虐中剧烈摇晃,枝叶被无情抽打着、撕裂着,哭泣着。我用尽全身力气,咬紧牙关,将每一道根须都绷紧,深深嵌入泥土最深处,用全部意志拼命抵抗。

风雨过后,眼前一片狼藉。断枝残叶铺满地面,潮湿的腥气弥漫空中。在这片死寂中,一股微弱却执拗的力量涌动在我的身体里。

于是,我开始缓慢地、坚定地,一寸寸挺直那几乎被折断的身躯。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大地上,我尽力舒展着每一片带伤的叶子,让光斑在残破的叶面上跳动。

“妈妈,你看,这里有精灵的翅膀!”稚嫩的童声打破了寂静,一个小女孩正抬头凝望着我的叶片。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在风雨里咬紧牙关的每一个瞬间,在无人知晓的坚守里,同样能创造生命最灿烂的绽放!

经过那场风雨洗礼,勇气与坚韧在我的根系里悄悄驻扎。我开始更加坚定地向上生长,把每一缕阳光、每一滴雨露都当作创造的素材。

而四季,就是我无声创造的日记本。

春意盎然,嫩叶舒展。树下孩童嬉戏,我沙沙作响,应和着他们的纯真。每一片新叶的脉络里,都藏着我熬过寒冬的坚韧。

夏日炎炎,蝉鸣奏响了热烈的序曲。我贪婪地吸收光热雨露,让年轮在树干里悄悄加厚。

秋高气爽,凉风拂过。我的叶片渐渐变得金黄,又翩然落下,从容地告别枝头,跳着生命中最绚烂的圆舞曲。

冬雪皑皑,我站在凛冽寒风中,心中异常平静。因为我知道,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在为下一个春天更盛大的创造积蓄力量。

曾经,我也向往刹那的惊艳。但当我专注于生长的每一刻,才真正懂得:创造并不需要惊天动地。它就藏在我立足的这片土地上,藏在每日循环的光阴里。

平凡的生命,亦有伟大的创造。这创造,是活着本身,是每一次向上的伸展,是每一场风雨后的挺立,更是每一圈年轮所记录的坚韧时光。

视角新颖,情感真挚:以银杏树为第一人称,赋予它 “羡慕”“难过”“顿悟” 等情感,让 “创造”“坚持” 不再是空洞的道理,而是通过 “扎根”“抗风雨”“展枝叶” 等具体动作落地,更易引发读者共情。

细节生动,画面感强:如 “雨点像石子一样砸下来”“叶脉像细细的金线”“叶子打着旋儿落下”,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让场景更具体,读者仿佛能 “看到” 银杏树的成长过程。

结构清晰,层层递进:遵循 “身份定位→环境对比→核心事件(抗风雨)→转折感悟(女孩的话)→四季见证→主题升华” 的逻辑,从 “羡慕他人” 到 “认可自我”,成长线完整且自然。

文题目类型适配题目示例调整思路价值发现类《平凡中的伟大》《这也是创造》重点突出 “小女孩发现叶子之美” 的片段,强调 “平凡行为中的价值”。坚持奋斗类《坚守》《咬紧牙关的时刻》详写 “暴风雨中抗争” 的过程,突出 “不放弃” 的精神。哲理思辨类《逆境与成长》《平凡与不凡》强化 “羡慕他人” 与 “认可自我” 的对比,深化 “平凡中见伟大” 的哲理。成长感悟类《那一刻,我懂了》《我的成长印记》以 “小女孩的话” 为转折点,重点写银杏树的感悟,映射 “自我认知的成长”。

一材多用,适配性强:这篇范文可根据不同题目灵活调整,适配多种中考主题,具体如下表:

掌握 “物视角” 的关键,是积累可复用的 “物” 素材,并明确其适配的主题。以下 5 类素材覆盖中考高频主题,可直接灵活运用:

素材类型观察内容(“物” 的视角)适配主题运用技巧1. 老巷里的石狮看百年街巷的变化:过去,马车从石狮子旁经过,车夫会摸一摸狮子的头;现在,电动车穿梭而过,孩子们会坐在狮子的底座上吃雪糕。狮子的爪子上有磨损的痕迹,那是岁月的印记。家乡变迁、传承、守护用 “狮子的记忆” 串联过去与现在,对比中突出 “不变的守护”(如狮子始终站在巷口,见证家乡成长)。2. 奶奶的旧钥匙看钥匙的 “一生”:过去,每天早上,奶奶都会用这把钥匙打开老屋的门,钥匙上的铜锈是烟火气的味道;现在,老屋拆迁了,钥匙被放在玻璃罐里,上面的划痕还能看出当年开门的痕迹。乡愁、记忆、告别与成长用 “钥匙的锈迹”“划痕” 为细节,串联 “老屋生活”“拆迁告别” 等片段,突出 “钥匙承载的童年记忆”。3. 村口的老桥看桥上的人来人往:春天,农民挑着秧苗从桥上走过,鞋底的泥沾在桥板上;夏天,孩子们在桥下玩水,桥栏上有他们刻的 “小秘密”;秋天,外出打工的人提着行李过桥,脚步匆匆;冬天,老人们在桥上晒太阳,聊着家常。守望、连接、温暖、家乡情用 “四季的桥景” 串联不同人物的故事,突出 “桥连接的不仅是两岸,还有人心与回忆”。4. 教室的路灯看路灯下的身影:傍晚,晚自习的学生背着书包走过,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深夜,清洁工阿姨在路灯下打扫,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很轻;雨天,家长撑着伞在路灯下等孩子,伞沿上的雨珠往下滴。温暖、陪伴、平凡中的坚守用 “路灯的光” 为线索,记录不同人的 “深夜故事”,突出 “路灯虽普通,却照亮他人的路”。5. 家庭微信群界面看群里的变化:刚开始,群里只有爸爸妈妈,消息是 “今晚吃什么”;后来,爷爷奶奶加入,学会了发语音,消息变成 “注意保暖”;现在,群里会发孩子的成绩单、老家的照片,还有爷爷奶奶转发的养生文章。亲情、科技与温暖、代沟化解用 “群消息的变化” 串联家庭生活片段,突出 “微信群虽虚拟,却拉近了家人的距离”。

“物视角” 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通过 “模仿→熟练→创新” 的步骤,逐步掌握技巧。以下提供具体的仿写练习,帮助同学们落地实践。

以 “我是一盏路灯”“我是一本被遗忘的旧书”“我是一条小溪” 为例,遵循 “身份定位→环境对比→核心事件→转折感悟→时间见证→主题升华” 的框架写作,以 “我是一盏路灯” 为例:

写作步骤具体内容(示例)技巧提示1. 身份定位 + 环境我是一盏路灯,立在小区门口的路边。旁边的商铺亮着五颜六色的灯,吸引着路人的目光;而我,只有一根灰色的杆子,一盏普通的灯泡,晚上才会亮起来,没人会特意看我。用 “对比” 突出 “物” 的平凡,为后续 “价值发现” 做铺垫。2. 失落与坚持我常常看着商铺的灯被夸赞,心里有点失落:我是不是没用呀?但我知道,晚上会有人需要我 —— 加班的叔叔要走夜路,放学的妹妹怕黑,所以每天傍晚,我都会准时亮起灯光。写出 “物” 的心理活动,体现 “平凡中的坚守”,让形象更立体。3. 核心事件(挫折)有一天,台风来了。风把我的杆子吹得摇摇晃晃,雨点砸在灯泡上,我感觉自己快要倒了。灯泡忽明忽暗,我很着急 —— 要是我灭了,晚上走夜路的人该怎么办?我拼命稳住杆子,把灯光调到最亮。用 “挫折” 推动情节,通过 “稳住杆子”“调亮灯光” 等动作,体现 “坚持” 的精神。4. 转折感悟台风过后,我的灯泡碎了一块,灯光变得暗了。我难过地想:这下更没人需要我了。“谢谢你呀,路灯。” 一个阿姨走过来说,“昨晚台风那么大,你还亮着,我才敢回家。”用 “他人的话” 引发 “物” 的感悟,让 “价值认可” 更自然,避免生硬说教。5. 时间见证后来,我看着小区的变化:春天,阿姨带着孩子在我底下看花;夏天,爷爷们在我底下下棋;秋天,孩子们在我底下捡落叶;冬天,路过的人会靠着我的杆子暖手。用 “四季” 或 “时间变化”,展现 “物” 的陪伴价值,让故事更丰满。6. 主题升华现在我知道,我不需要像商铺的灯那样耀眼,只要在晚上亮起灯光,为需要的人照亮路,就是我的价值。平凡的我,也能给别人带来温暖,这就是我最珍贵的意义。结合 “物” 的经历,升华主题,呼应中考作文的 “成长”“价值” 等核心需求。

以 “我是一本教室里的字典” 为例,模仿范文中 “四季段落” 的写法,用排比句式 + 拟人修辞,展现 “物” 的成长与价值:

时间节点仿写段落(示例)修辞与细节运用春天春天,教室里的窗户开了,风带着花香飘进来。同学们开始学新的课文,常常把我从书架上拿下来,用铅笔在我身上画重点 ——“这个词语的意思要记牢”,老师的声音落在书页上,我把这些知识点悄悄藏进字里行间,帮同学们把知识记牢。用 “风带花香”“铅笔划线” 等细节,赋予字典 “藏知识” 的动作,体现其 “帮助学习” 的价值。夏天夏天,教室里的电扇转个不停,嗡嗡的声音像在唱歌。期末复习的时候,同学们把我翻得页角都卷了起来,有的同学还在我身上贴了小纸条 ——“这个成语要考”“近义词记不住”,我忍着页角的疼,把这些重点都 “记” 下来,陪着同学们一起复习。用 “电扇唱歌”“小纸条” 等细节,赋予字典 “忍痛陪伴” 的情感,体现其 “坚持” 的精神。秋天秋天,教室里的梧桐叶落了,飘在窗台上。新学期开始,我被传给了下一届的同学,他们用橡皮擦去我身上旧的重点,又画上新的标记 ——“原来这个词还有别的意思”,同学们的惊叹声落在我身上,我知道,我又要开始新的 “工作”,帮新的同学学习知识了。用 “梧桐叶落”“橡皮擦标记” 等细节,赋予字典 “传承” 的意义,体现其 “持续奉献” 的价值。冬天冬天,教室里的暖气开了,暖暖的。有时候,同学们会把我放在教室的角落,但我一点也不难过 —— 因为我知道,只要同学们需要查词语,就会来找我。我的书页里还藏着上一届同学的小纸条,那是知识的温度,会一直陪着新的同学。用 “暖气暖暖”“旧纸条” 等细节,赋予字典 “藏温度” 的动作,体现其 “温暖陪伴” 的价值。

不抄袭,重 “神似”:仿写不是照搬原文情节,而是模仿 “视角选择”“结构逻辑”“细节写法”。比如模仿《平凡的创造者》,可换 “路灯”“旧书” 等素材,但保留 “平凡→挫折→感悟→成长” 的核心逻辑。

扣主题,不偏离:无论用什么 “物” 视角,都要紧扣中考作文的核心主题(如成长、坚持、价值)。比如写 “旧书”,不能只写 “书的经历”,还要通过经历体现 “知识的传承”“坚持的意义” 等主题。

加细节,忌空洞:多加入 “感官细节”(视觉、听觉、触觉),比如写 “路灯”,可写 “灯光的亮度”“路人的脚步声”“雨打灯杆的声音”,让 “物” 的经历更真实可感。

选对 “物”:优先选择 “贴近生活、易有情感连接” 的物,如路灯、旧书、钥匙等,避免选择过于陌生或难以赋予情感的物(如工业机器、抽象物品)。

赋 “情” 与 “行”:给 “物” 赋予人的情感(羡慕、难过、开心)和具体动作(扎根、亮灯、翻页),让 “物” 成为有 “灵魂” 的观察者,而非单纯的 “道具”。

扣 “成长” 主题:无论写什么 “物”,最终都要回归 “成长”—— 要么是 “物” 的自我认知成长(从羡慕他人到认可自我),要么是 “物” 见证的他人成长(如见证孩子从胆怯到勇敢),契合中考作文的核心需求。

掌握 “物视角” 叙事,能让你的成长文跳出常规,用新颖的视角、真挚的情感、生动的细节打动阅卷老师。从现在开始,试着用 “物” 的眼睛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多做仿写练习,相信你一定能写出脱颖而出的高分作文!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