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手机,要么是同事在群里聊工资条时顺口提一嘴“个税好像要变”,要么是新闻推送突然蹦出来提醒,估计不少人都注意到这个消息了,关键是这政策10月1日一到就正式落地!这事儿真不是看个热闹就完的,直接关系到咱们每个月能揣多少现钱回家。不管你是天天挤地铁赶早八的上班
最近刷手机,要么是同事在群里聊工资条时顺口提一嘴“个税好像要变”,要么是新闻推送突然蹦出来提醒,估计不少人都注意到这个消息了,关键是这政策10月1日一到就正式落地!这事儿真不是看个热闹就完的,直接关系到咱们每个月能揣多少现钱回家。不管你是天天挤地铁赶早八的上班族,还是在家接设计私活的自由职业者,或是饭点忙着跑单的外卖小哥,都得弄明白:这次到底改了啥?能帮咱们省多少钱?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唠透,保证你听完就懂,还能立马掏出手机算自己的减税账。
先说说为啥要调个税。这些年大家赚钱的路子早不局限于“一份工资干到退休”了:有人下班开网约车贴补家用,有人周末架起手机做直播带货赚外快,还有人靠写文案、做PPT接私活增加收入。但之前的个税规则,有些地方确实跟不上现在的情况,就说灵活就业的朋友,之前平台结劳务报酬时,预扣个税税率得按20%-40%算,辛苦赚1万块,到手可能就剩8000多,换谁不心疼?还有养娃、还房贷的上班族,之前的扣除项不够用,每个月税交得也不少,总觉得“钱还没捂热就少了一块”。所以这次调整,就是让个税政策更贴合咱们的实际生活,真正帮大家减轻负担,这也是国家想着老百姓,让改革的红利能实实在在落到每个人口袋里。
这次个税调整,核心就两大块,每一块都跟咱们的钱包直接挂钩,咱一个一个说清楚。
第一块是给灵活就业人员送的“大红包”——计税方式变了。以前像跑网约车的张师傅,每个月能赚12000块,按旧政策,平台预扣个税得按“12000×(1-20%)×20%”算,一下就扣掉1920块,到手只剩10080块,张师傅总跟同行吐槽“这税扣得比油钱还多”。但从10月1日开始,新政策允许用“累计预扣法”算税,税率从3%就起步了 。还是按张师傅的收入算,现在的应纳税所得额是“12000-12000×20%(劳务报酬减除比例)-5000(起征点)”,也就是12000-2400-5000=4600块,再按3%税率算,只需要交138块税,一下就省了1782块!一个月省这么多,一年下来能多攒两万多,不管是给家里添台新洗衣机,还是自己存起来应急,都特别实在。
第二块是专项附加扣除“升级”了,养孩子、还房贷、赡养老人的朋友,能扣的钱更多了。可能有人记不清专项附加扣除是啥——简单说,就是你有养娃、还房贷这些开支,报税时可以先把这些钱扣掉,再算该交多少税,扣得越多,税就越少。这次调整后,不少扣除项的标准都涨了,而且是从2024年1月1日起就开始执行,10月实施后会统一结算补退,之前没享受到的,到时候都能补回来 。
具体咋调的?咱挑大家最关心的几样说:3岁以下宝宝的照护扣除,从每月1000块涨到2000块,家里有俩娃的话,一个月就能多扣2000块,相当于多出来几罐进口奶粉钱;孩子上学的教育扣除,不管是幼儿园托费还是大学学费,每个孩子每月也从1000块涨到2000块,养娃压力能小一截;还首套房贷款的,利息扣除从1000块涨到2000块,对房贷压力大的年轻人来说,每个月能少不少负担,不用总紧巴巴地算“这个月房租和房贷能不能兜住”;租房住的朋友也沾光,租金扣除从1500块涨到2000块,尤其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租房的,这笔扣除能帮着省不少,不用再为“房租涨了”愁眉苦脸;赡养60岁以上父母的,扣除从2000块涨到3000块,就算家里有俩老人,也能按3000块扣,尽孝的同时还能减税,多划算;就连大病医疗的扣除上限,也从每年8万提到16万,万一遇到生病住院的情况,能减轻不少经济压力,不用怕“一场病把积蓄都花光”。
光说政策不够直观,咱拿个普通上班族的例子算算,看看能省多少钱。比如小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每月工资13000块,扣除“三险一金”2300块,家里有个上小学的孩子,还在还首套房贷款,父母也满60岁了,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层。
按以前的政策算,每月应纳税所得额是“13000-2300(三险一金)-5000(起征点)-1000(子女教育)-1000(房贷)-2000(赡养老人)”,算下来是700块,得按3%交税,也就是21块。虽说21块不多,但一年下来也有252块,够给孩子买两本课外书、两盒文具了。
现在按新政策,扣除项都涨了,应纳税所得额就变成“13000-2300-5000-2000(子女教育)-2000(房贷)-3000(赡养老人)”,算下来是-1300块。这负数啥意思?就是不光不用交税,这1300块还能累计到下个月抵扣。要是小李下个月业绩好,工资涨到15000块,有了这个抵扣,可能还是不用交税,省下来的钱能给孩子报个编程兴趣班,或者给爸妈买两箱钙片、几盒益生菌,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嘛,比啥空口号都强。
除了算得见的减税,这次个税调整还有不少“隐形福利”。对灵活就业的朋友来说,税负降了、收入多了,大家做自由职业的底气更足了——比如有些想辞职做全职插画师的人,以前总怕“税太高,赚的钱不够生活”不敢动,现在不用太担心,能更放心地追求自己的职业方向,这也让就业市场更灵活,不用都挤在“铁饭碗”里卷;对上班族来说,扣得多了、税交得少了,手里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不管是日常买肉买菜,还是攒钱买个新手机、新电脑,都更有余地,不用再处处精打细算“这个月该不该买奶茶”。这样一来,大家消费意愿也会高些,能带动整体消费,让经济更有活力,这是连锁反应,最后受益的还是咱们普通人。
而且这次政策调整特别贴心,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养孩子的能多扣,还房贷的能多扣,赡养老人的也能多扣,真正做到了“精准减税”——谁压力大,就多帮谁减负,让最需要支持的人得到实惠。这背后其实是国家对老百姓生活的关心,知道大家养娃不容易、买房不容易、赡养老人也不容易,用税收政策帮大家搭把手,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政策的温度,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规定。
现在离10月1日没剩多少天了,大家可以提前准备起来,别等政策落地了再手忙脚乱。如果是灵活就业者,记得跟合作的平台确认新的计税方式,避免多扣税,毕竟钱是自己的,得多上心;上班族可以打开“个人所得税APP”,把专项附加扣除的信息更新一下——比如子女教育的扣除标准,赡养老人的金额,确保10月开始能按新政策抵扣。到时候进行个税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大家就能实实在在拿到减税的红利了。
总的来说,这次个税调整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金白银帮大家省钱,不管你是哪种收入类型,基本都能从中受益。10月1日之后,大家拿到工资条或劳务报酬到账通知时,记得看看扣税情况,感受一下这份“政策红包”。相信随着这些惠民政策越来越多,咱们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轻松,钱包也会越来越鼓,这就是咱们普通人最实在的幸福——不用愁税多,能安心赚钱、踏实生活,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来源:暖阳中打太极的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