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在很多世界公民眼里是人间乐土,他们相信美国的美好,能来美国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就像生活在了人间天国。
美国,在很多世界公民眼里是人间乐土,他们相信美国的美好,能来美国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就像生活在了人间天国。
但是最近发生的一起惨案,足以让所有的美好印象都瞬间垮塌。
23岁的乌克兰女孩伊琳娜,为逃离战火倾尽所有来到美国。她不会想到,自己没死在炮火连天的乌克兰,却倒在了夏洛特市的轻轨上,死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美国流浪汉刀下。
更令人心寒的是,整个车厢的乘客,无人阻拦,无人呼救,甚至无人上前为她止血。
最后一班轻轨:“天堂”的4分钟绝望
2025年8月22日晚,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
伊琳娜刚结束披萨店的工作,踏上轻轨蓝线列车。她戴着黑色工作帽,金色头发随意扎起,低头看手机那一刻,仿佛只是个最普通的城市女孩。
她不知道,身后那个穿红色卫衣的男人——德卡洛斯·布朗,正焦躁不安。他有14次犯罪前科,长期流浪,被精神分裂症和妄想症折磨。
监控显示,他不断摇头、点头、前倾后仰,最终从褶皱的衣服中掏出一把折叠刀。
没有争吵、没有任何征召,他突然站起身,手臂越过座椅靠背,猛然间朝伊琳娜的颈部连刺三刀。
一切来的太突然了,鲜血瞬间喷涌而出,染红车厢地板。
而伊琳娜的第一反应,是茫然,她摸了摸脖子,看着满手的血,仿佛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
肾上腺素让她暂时感觉不到痛,但也夺走了她最后反应的时间。
很快,她倒下,再没起来。
全车沉默,乘客低头玩手机
而凶手呢?
他异常冷静。
他淡定地擦掉刀上的血,脱下红色外套,从容下车。
更令人窒息的是车厢里的反应。
最近的一位黑人大妈,全程低头玩手机,仿佛什么也没发生。
无人上前阻拦,无人紧急呼救,甚至无人在她倒地后查看伤势。
凶手是谁?为什么杀人?
德卡洛斯·布朗,无家可归,与母亲和姐姐时不时联系。
姐姐特蕾西说,弟弟自2020年出狱后就“变了个人”,常出现幻觉,总说“政府在我脑中植入芯片”“有人在读我的心”。
案发前幾天,他还因拨打911报警称“人造物质在控制我的身体”而被起诉,但法官仍允许他保释在外。
直到这一次,他告诉姐姐:我攻击那个女人,是因为她在读我的心。
而伊琳娜,只是一个刚来美国20多天的乌克兰难民。
她热爱艺术,想成为兽医助理,最大的梦想不过是——“能睡一个安稳的长觉”。
她曾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写:新的生活,终于开始了。
可她再也没机会了。
事后荒诞:有人为凶手众筹,政客忙着甩锅
案件曝光后,美国社会的反应更加魔幻。
居然有人在GoFundMe上为凶手布朗发起“法律基金募捐”,声称“他是被司法系统和心理健康体系辜负的受害者”。
结果不出所料地在一片骂声中被平台紧急下线。
硅谷大佬们则争相“表演式慈善”。
某软件公司CEO声称要花50万美元为伊琳娜在全国画壁画,马斯克也接着表示说,愿意出100万美元。
仿佛几幅壁画就能掩盖一个系统的失败。
这就好比美国枪击案,每次枪击之后就降旗,降了几十年,表演了几十年,但是枪击案还是如此之多。
两党政治人物更没放过机会。
特朗普第一时间抨击民主党“对犯罪太软弱”,要求判处凶手死刑;共和党籍候选人借此强调“必须派国民警卫队打击犯罪”。
夏洛特市的民主党女市长则两边讨好,一边批评司法失灵,一边承诺加强巡逻。
他们吵得热闹。
却没人回答:为什么一个有十多年暴力史的精神病人,仍能自由走上轻轨?
发生如此血案,为何警方的反应机制如此缓慢?
一场悲剧,还沦为两党互撕的素材。
没有人真正解决问题,大家只解决“怎么利用这个问题”。
最打脸的结局:家属拒绝遗体回国
而整件事最讽刺的结局来自于女孩的家人。
美国驻乌使馆提出帮忙将遗体运回乌克兰安葬,却遭到断然拒绝。
家属说:“她那么爱美国,就让她葬在那里吧。”
一个怀揣美国梦的女孩,死在了她梦想的“天堂”。而她的家人,甚至不愿接她回家。
她的死,扯下了美国的华丽袍子,露出底下虱虫遍布的衬里:治安失控、司法失灵、精神健康体系形同虚设、政客吃人血馒头。
、
据FBI统计,2024年美国平均每31分钟发生一起谋杀案,每4分钟一起强奸案。
但这起案件之所以刺痛全世界,是因为它太普通了:
一个普通女孩,坐上一班普通的轻轨,遭遇最普通的美国式随机暴力。
而周围,是普通的冷漠。
没有英雄剧情,没有路人相助,没有制度兜底。
只有一个荒谬、粗糙、血淋淋的现实。
它打碎的不仅是一个乌克兰女孩的美国梦,还有许多人曾经深信不疑的“西方滤镜”。
说到底,哪个社会都有犯罪。
但真正的文明,不在于多少富豪捐款画壁画,而在于一个普通女孩能否安全地坐完最后一班轻轨。
很显然,有些人吹嘘的天堂,并不包括这份普通的安心。
来源:远方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