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她坐在门诊椅子上,像是怕自己一动就天旋地转。她说,吃了的“倍他司汀”,每天两次,从不间断。她只说了三个字:“怕晕了。”
医生问她:“你为什么一直吃?”她答:“因为一停药,就晕。”
一个问题悄然浮现:
长期依赖倍他司汀,这种“控制感”究竟是真正的治愈,还是一种被掩盖的误判?眩晕真的被“控制”了吗?还是被“习惯”了?
她的复查结果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一条思维路径走到底,从未回头。她的故事,值得每一个被“眩晕”困扰的人重新审视。
眩晕,不是简单的“头晕”,它更像是身体失去了方向感。病人常说“像坐在旋转木马上”,也有人形容“像站在船上,地在动”。医学上,眩晕多数源于前庭系统的功能紊乱。
位于内耳的前庭系统,就像身体的“陀螺仪”,一旦失衡,大脑就无法准确判断自身位置。
倍他司汀,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梅尼埃病和前庭性眩晕的药物,它通过改善内耳血液循环、调节内淋巴压,减轻眩晕、耳鸣。但它并不针对病因,仅是“控制症状”。
长期服用倍他司汀有效吗?这是一个临床上被频繁问到却少有人深究的问题。
厦门这位女士,初诊时被判断为“疑似梅尼埃病”。症状典型: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医生当时建议她“观察+用药”,于是她开始服用倍他司汀。
最初确实有效,眩晕明显减少。但她并没有继续复查听力,也没有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脑供血不足、前庭神经炎或颈性眩晕等其他可能。她把“控制住了”当作“治好了”。
她的“稳定”,其实只是病情的“静止假象”。
后,她再次回到医院,是因为最近晕得厉害,甚至在洗澡时差点摔倒。复查听力,双耳轻度感音神经性聋;行核磁,发现左侧桥小脑角区有小血管迂曲压迫,考虑为前庭神经受压;颈椎影像显示C5-C6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
她的眩晕,并不是一个单一病因。而长期单一使用倍他司汀,像是在给一只漏水的桶贴上胶带,却从不修补源头。
医生团队重新评估后,将她的诊断修正为“多因素性眩晕”,包括颈性眩晕、前庭神经受压、听力退化等。
倍他司汀暂停使用,改为综合干预:颈部牵引治疗、前庭康复训练、调节睡姿和作息、配合中医针灸与耳穴压豆。
一个月后,她说:“比以前好多了,没再晕。”
为什么很多人和她一样,陷入“药物依赖型管理”的误区?
因为眩晕不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有明确的数值指标,患者对“控制”的判断很主观。
而倍他司汀的作用机制温和,副作用少,在短期内确实能“缓解”症状。于是,“吃药缓解—停药复发—继续吃”的闭环就形成了。
但前庭系统是可以训练和修复的。
国外研究早已证实,前庭康复训练(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对多种慢性眩晕有效,尤其对前庭代偿慢、年长者效果更好。训练包括平衡练习、目光稳定训练、头部运动等,可增强大脑对前庭信号的适应性。
临床上,医生常见另一类患者:长期以为“眩晕是脑供血不足”,因此年年打点滴改善血流,却从未检查过颈椎、前庭功能、眼震反应。
而真正能改善慢性眩晕的,往往不是药,而是机制上的干预。
从中医角度看,眩晕多属“风、痰、虚”之症。中医认为“肝风内动”“痰湿中阻”“肾精亏损”皆可导致眩晕。厦门这位女士舌苔白腻、脉弦细,属“痰湿阻络,兼肝风内动”。
配合针灸调理肝阳、健脾化痰,加以耳穴压豆刺激耳部穴位,增强前庭调节,疗效明显。
中医的优势在于调整体、治未病,尤其在慢性功能性疾病中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对于眩晕,西医擅长定位、急性处理;中医擅长调节、缓解复发。两者结合,往往事半功倍。
许多患者误以为“只要控制住了,就没事”,但眩晕的本质是一个信号,提示身体某个环节出现了异常。
依赖一种药,其实是放弃了对自己身体状态的探索。
厦门这位女士最终明白:不是“我离不开药”,而是“我一直没找到根”。
在门诊上,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医生,我这头晕是不是老了?”其实,年龄并不是眩晕的直接原因,而是代偿能力、平衡调节能力的下降。
临床观察发现,7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30%-40%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庭功能减退,尤其在夜间起身、洗澡、上楼梯时易出现眩晕。若不及早干预,易诱发跌倒、骨折,甚至影响认知功能。
保养前庭系统,并非年纪轻才有的优势。
她走出诊室时,轻声说:“我现在知道,不能只靠药了。”
风不止于窗外,也可能藏在身体里。眩晕不是一阵风的事,而是身体长期失衡的表现。
而真正的治疗,不是用药压住症状,而是找到风的源头,关好那扇窗。
参考文献:
[1]蔡文斌,陈彤,李志红. 倍他司汀治疗前庭性眩晕临床研究进展[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3, 58(4): 312-316.
[2]黄娟,李慧芳. 前庭康复训练在慢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复医学杂志, 2024, 39(2): 141-144.
[3]陈敏,蔡嘉. 中医辨证联合耳穴疗法治疗老年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 29(5): 63-66.
来源:湘珺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