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7日,2025年世界卫生日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在活动现场,多位医务人员通过情景短剧、诗朗诵等,分享了他们深耕母婴健康领域所发生的动人故事,展现中国保障妇幼健康的生动实践。
4月7日,2025年世界卫生日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在活动现场,多位医务人员通过情景短剧、诗朗诵等,分享了他们深耕母婴健康领域所发生的动人故事,展现中国保障妇幼健康的生动实践。
4月7日,在2025年世界卫生日宣传活动现场,全体表演嘉宾合唱《让世界充满爱》。
家庭的希望与抉择
“在医务人员的日夜守护下,孩子才有了健康的身体。”在活动现场,一名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小鱼儿(化名)登台,对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医务人员,面对面表达了感激之情。在小鱼儿背后,是一次生命的“闯关”。这次“闯关”是多学科协作与精准救治的缩影,也是妇幼健康制度持续完善的体现。
“其他孩子是抱着妈妈脐带出生的,而他却带着两根引流管。”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李正红讲述,2021年,怀孕27周的郁女士出现在医院的产检室里,超声探头划过胎儿胸腔对应的位置,发现右侧胸腔弥漫着大量积液。李正红解释,这是先天性乳糜胸,意味着胎儿淋巴系统发育异常,大量乳糜液正在压迫尚未发育完全的心脏和肺脏。
对此,北京协和医院产科、超声科、麻醉科、儿科专家在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会诊。“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全力以赴。”李正红说,专家团队让孩子在母亲子宫里接受治疗。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刺破母体子宫那一刻,整个手术室的医务人员都屏住了呼吸。穿刺针精准地在核桃大小的胸腔与羊膜腔之间,搭建起了一条生命通道。在超声屏幕上,积液面积逐渐缩小。伴随着胎心监护仪平稳的“嘀嘀”声,幼小的肺脏重获自由的发育空间。
郁女士在孕32周时,突发先兆早产。经过急诊剖宫产手术后,小鱼儿带着两根引流管提前降生。由于早产合并胸腔积液,小鱼儿的病情急转直下,医疗团队迅速展开救治。“两周后,小鱼儿尝试经胃肠道吃奶,复查超声并没有新增胸腔积液。这意味着他原来漏出乳糜液的缺口终于长上了,他终于可以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吃奶了。”李正红回忆。
“今天,我想带大家走进一个特殊的战场。这里没有手术刀的寒光,却有无数个家庭的希望与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胎儿心脏母胎医学中心主任何怡华介绍,孕早期胎儿心脏仅有黄豆粒大小,即使胚胎发育到晚期也仅有核桃大小,而与之相关的疾病有几百种,产前先天性心脏病诊断难度很大。对此,团队通过医工结合,研发了人工智能产品。
从建立高质量数据库到产品形态研发成型,该团队历时10年,投入了百万级数据,涵盖了全生命周期的340种疾病亚型。“我们借助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将高质量服务转移和下沉到基层及边远地区,最终实现了先天性出生缺陷发病率的下降。”何怡华说。
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上海援疆医疗队的一员,陈尉华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更是一名见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事业蓬勃发展的亲历者。去年冬天,穆女士因妊娠合并重度子痫,被紧急送到当地一家医院行剖宫产术。术后,穆女士出现血小板明显下降、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被初步诊断为HELLP综合征。这家医院联系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上海援疆医疗队立即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妇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联合护航,最终实现母子平安。“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产妇丈夫握着我们的手说,上海医生,亚克西(好)!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健康无疆界,医者共担当。”陈尉华说。
“我们的队员在沙漠边缘建立新生儿救治中心,牵头19省市援疆医疗队56名不同亚专业儿科医生组建援疆儿科医生联盟。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培训约1万人次,拓宽援疆范畴,探索跨医疗队专科整合援疆新模式。我们初步提升了当地儿童常见病诊治水平、危重症患儿早期识别和救治能力,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陈尉华说。
“我们每次到柬埔寨大约3天时间,从7时到22时,一天筛查约2000个小孩。”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朵林说,高强度的工作让人耳道又疼又痒,有时候还会红肿。但是,先心病筛查离不开听诊器,医疗队带着听诊器去过云南的村村寨寨、贵州的苗岭山乡、西藏的雪域高原,以及新疆的宽阔戈壁。医疗队还带着听诊器来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聆听了600万名儿童的心跳,展现中国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朵林回忆,一名柬埔寨儿童在筛查中表现出乏力气短,无法像同龄人一样奔跑玩耍。经医疗队检查,孩子被确诊患了室间隔缺损。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治疗,医疗队将其带到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通过治疗,这名患儿幸福地回到柬埔寨,还画了一幅画表达感谢,同时感恩中国与柬埔寨的医疗合作。这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民心相通。”朵林说。
朵林说:“在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医疗服务时,我们也系统培训当地的医疗人员和医学生,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让优质医疗资源在当地生根发芽。我们不仅有着‘保障母婴健康,呵护祖国未来’的使命,更要将这份大爱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
“我们是儿科医生,是儿童健康的守护者,是健康中国的建设者。”“我们希望,每一名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去追逐那美好的远方”……在诗朗诵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几名医生分享了内心中最真挚的独白,也道出了广大母婴健康守护者的共同心声。
目前,全国已建成349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322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81家,妇产科医师数达到37.3万人。截至2023年底,儿童医院达到162家,儿科医师数量增长到23.4万人;每千名儿童床位数2.55张,较2015年增加了0.62张。2024年,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围绕落实“十大功能定位”,支援帮扶医疗机构87家,派出帮扶支援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590余人次,帮扶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和新业务260余项,培养儿科人才9100余人次。
我国把好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四道出生缺陷防治关口,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5年前均下降30%以上,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等5种严重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21%。聚焦儿童近视、肥胖、孤独症等重点问题集中发力,全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5.1%。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6岁儿童近视率分别比2018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推进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全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至1.3%,9个省份率先实现消除目标。2009年起,我国将“两癌”筛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累计开展宫颈癌筛查2.8亿人次、乳腺癌筛查1.9亿人次。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数量逐年上升,已有15个省份将接种HPV疫苗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13~14岁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每年惠及约400万名适龄女孩。
图:健康报记者 张丹
校对:杨真宇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942W7Q0】获取授权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