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六七次!65岁大爷肝硬化去世,医生怒斥:多次劝阻,没重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4 07:00 1

摘要:65岁,退休刚两年,孙子刚刚会叫“爷爷”,人还在,魂却走了。肝硬化,失代偿期,全身浮肿、吐血、昏迷,抢救无效。医生急得直拍桌子:这不是没提醒,是提醒太多次了。他不听。结果,命没了。

65岁,退休刚两年,孙子刚刚会叫“爷爷”,人还在,魂却走了。肝硬化,失代偿期,全身浮肿、吐血、昏迷,抢救无效。医生急得直拍桌子:这不是没提醒,是提醒太多次了。他不听。结果,命没了。

问题出在哪?一句话:“他觉得自己没事。”

他每周喝六七次酒,说是“解闷”。饭局、麻将、夜宵、独酌……酒一口口下肚,肝一刀刀往死里磨。我们一再劝:查过脂肪肝了、转氨酶也高了、B超也看出硬化征象了。但他总说:“我身体倍儿棒!”直到黄疸满面,腹水鼓起,才送进重症监护室。

靠得住的不是感觉,是检查;要命的不是最后一杯酒,是每一杯都没停。

肝硬化,不是“喝酒喝出病”,是“喝酒喝掉命”。

肝脏是个哑巴器官,出事从不吭声。你伤它,它忍着;你再伤,它还是忍着。等你终于察觉,它可能已经“半条命”都没了。

早期肝硬化几乎没症状,最多乏力、食欲差,很多人当成“老了”“累了”。但它的纤维化过程是不可逆的。肝细胞被破坏,结缔组织填补,原本柔软的肝,变成又硬又疙瘩的“死地”。就像一块海绵,被水泥一点点灌死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喝烈酒、只喝啤酒就没事。错得离谱。酒精的毒性和度数关系不大,和总量、频率、代谢能力关系极大。

研究显示,每周饮酒频率超过4次,肝硬化风险翻倍;男性每日摄入酒精超过40克(相当于3瓶啤酒或2两白酒),肝脏负担就已经超标;长期超过60克,基本是“走在硬化的路上”。

而“每周六七次”,就等于每天都在折腾肝。肝脏没有“加班费”,只有“猝死单”。

我们再说说症状。很多人直到腹部发胀才去查,医生一摸,“肝掌”“蜘蛛痣”全都有了。再一查,白蛋白低、凝血差、胆红素飙升、腹水阳性——这就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离肝癌一步之遥。

白蛋白低,表现为浮肿、乏力;凝血功能下降,轻微擦伤就出血不止;胆红素升高,眼白发黄、尿如酱油;门静脉高压,肚子鼓得像怀孕五个月,还可能突发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一次就送命。

65岁的大爷就是这么走的。食管静脉破裂大出血,短短几分钟,血压塌陷,意识丧失,回天无力。

有人会问:是不是只有酒才会弄坏肝?真不是。肝硬化的“元凶名单”,酒精只是其一。

还有:

· 乙肝病毒:中国是乙肝大国,慢性乙肝感染者超过7000万,其中一部分人年纪轻轻就进入肝纤维化。

· 脂肪肝: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近年发病率飙升,研究指出,肥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的组合,是肝硬化的“温水毒锅”。

· 药物性肝损伤:乱吃中药、保健品,尤其是含“马兜铃酸”“雷公藤”“黄樟素”类成分的,轻则转氨酶翻倍,重则肝衰竭。

· 自身免疫性肝炎:不常见,但发作凶险,女性中年人多发,常常因“肝炎查不出病毒”而被忽视。

所以别以为“我不喝酒,就没事”。肝病的隐蔽性,不看检查你永远不知道它在变坏。

那,怎么知道自己的肝还好不好?

建议所有40岁以上人群,每年查一次肝功能+B超+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

别怕麻烦,这些检查花不了几个钱,却能救你一条命。很多人就是拖着拖着,拖进了晚期。

还有一个特别容易被忽略的信号:情绪波动+记忆力下降+睡眠紊乱+性格改变,这可能不是抑郁,是肝性脑病的前兆。肝功能下降后,氨代谢紊乱,大脑像被毒素泡着,开始“短路”。这时候再不管,下一步就是昏迷。

一个曾经每天跑步的阿姨,后来天天发呆、说话重复,家属以为她老年痴呆。结果一查,肝功能全坏了,氨高得吓人。

肝硬化不是只靠肝功能指标判断,而是看整个身体的代谢能力是否撑得住。

回到那个65岁的大爷。他不是不知道问题,只是不愿意面对。他说:“人嘛,总要有点乐子。”我们理解,但我们更清楚,有些“乐子”,代价是命。

好肝,撑你一辈子;坏肝,拖你半条命。

你可能看过太多体检报告写着“轻度脂肪肝”“谷丙转氨酶略高”,但你从没当回事。告诉你,肝病的可怕,就在于“从轻度到致命,是连续的,不是跳跃的”。

一项发表于《中华肝脏病杂志》的研究指出,在中国城市60岁以上人群中,每3人中就有1人有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表现,其中近半数患者自觉“身体没毛病”。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现实。

那怎么办?难道不能喝酒了吗?不是不能,而是你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如果你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请远离一切酒精。哪怕一口,也可能加速肝细胞凋亡。

如果你查出脂肪肝,就别再纵容自己“偶尔放纵”。脂肪肝不是“脂肪在肝里”,而是肝细胞已经开始“油化死亡”

如果你已经肝功能异常,拜托你别再靠“养肝茶”“解酒药”自我安慰。这些没有一项有明确医学证据能逆转肝硬化

想保护肝,靠的是精准管控:饮食、体重、病毒抑制、定期复查。

每一次你说“没事”,其实都在透支未来。肝病不是突然来的,而是你一次又一次说“没事”后,它终于不想忍了。

我见过太多“后悔”的人,但真没见过一个“重视得太早”的。

别等身体喊停,才想起该刹车。肝脏好不好,不是你说了算,是它说了算。

如果你读到这里,脑子里浮现出某个还在“每周六七次”的朋友,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他可能笑你“太小题大做”,但你把命看得轻的,往往倒下得重。肝脏不怕你狠,怕你久。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煜.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与防治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3):161-165.
[2]李强.中国居民酒精性肝病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5):377-381.
[3]陈晓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肝纤维化进展关系探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39(6):1205-1209.

来源:岳医生健康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