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尿病这三个字,当它出现在体检报告上,多数人第一反应是“饮食要控糖”“少吃主食”,但很少人会想到,它跟穿不穿袜子、穿什么样的袜子,竟然也有关系。
糖尿病这三个字,当它出现在体检报告上,多数人第一反应是“饮食要控糖”“少吃主食”,但很少人会想到,它跟穿不穿袜子、穿什么样的袜子,竟然也有关系。
尤其是65岁以后,糖尿病带来的局部损伤、神经退化、血管闭塞,会像一根看不见的线,悄悄勒住你的脚、你的眼、你的肾,甚至你的命。
作为在内分泌科摸爬滚打了20年的医生,我见过太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前半辈子拼命挣钱,后半辈子却在“脚烂”、“眼瞎”、“肾衰”里蹉跎。今天这篇文章,我不讲空话、不讲励志,就讲五件你必须警惕的事,尤其是65岁以后的你。
不注意穿袜子,可能烂掉一只脚
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足部末梢神经的病变(指脚部的神经像电线老化一样失去感觉)发生率超过50%。很多人脚破皮了都没感觉,直到脚变黑、溃烂、发臭,才被家人发现。我们称之为糖尿病足。
问题的根源不只是血糖高,而是神经坏了、血管堵了、免疫差了,三重打击。你若穿的是紧口袜、化纤袜、不透气袜,哪怕是一颗袜子里的小砂粒,都可能磨出一个溃疡口,一步步走进截肢的深渊。
研究显示,糖尿病足患者中有85%的截肢,是从一个小伤口开始的。穿对袜子,远比你想的更重要。
建议:穿宽口、无缝、纯棉材质的袜子,睡觉前检查双脚,脚底、趾缝、脚后跟都要看有没有发红、破皮、起泡。洗脚水温别超过40度,脚没感觉的老人,建议用手背试水温。
眼睛不是突然“看不见”的,是悄悄模糊、暗下来
很多老人以为老花眼是年纪问题,殊不知,糖尿病对视网膜的损伤是“静悄悄的谋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因高血糖导致眼底毛细血管破裂、渗漏、增殖的疾病。你以为是老花,其实是眼底出血;你以为是白内障,其实是视网膜坏死。
中国一项大型流行病学数据指出,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而在临床上,我遇到的很多患者,等到视力下降才来看,已经晚了。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尤其是65岁以上。可选择散瞳眼底照相或OCT光学检查,别等到眼前一黑才后悔莫及。
肾脏不是“吓你”的地方,它真能悄悄报废
“我又没吃很多盐,怎么肾功能出问题了?”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明白,糖尿病肾病不是单纯的“肾虚”或“尿蛋白”,而是血糖长期过高导致肾小球硬化,过滤功能逐步失控。
问题是,它没有明显症状。没有痛,没有尿急尿频,直到有一天早上起床,发现脚肿、尿少、疲乏、一查肌酐飙升,已经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数据上看,中国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而在65岁以上人群中,这个风险更高,因为肾功能本就随年龄下降。
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eGFR)、肌酐。出现尿泡多、尿量减少、下肢浮肿时,别拖,立刻查肾功能。
不规律吃药,比不吃药还危险
你可能听邻居说:“我只靠饮食控制,不吃药,血糖也挺好。”这句话,有时候是错的。
65岁以后,人体代谢变慢,胰岛功能下降,单靠饮食往往撑不住。那些“断断续续吃药”的人,血糖像过山车,一高一低,伤害更大。
血糖波动比高血糖本身更容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研究指出,血糖标准差每增加1mmol/L,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就增加约10%。
还有些人擅自停用胰岛素,觉得“扎针不好”。其实对某些餐后高血糖明显的老年人,短效胰岛素或基础胰岛素反而更加安全可控。
建议:药不能自己停,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65岁以上患者,建议使用血糖记录本或智能血糖仪,监测空腹、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观察波动。
别只盯血糖,心梗和中风才是“最大杀手”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个“慢性病”,控制好血糖就行了。真相是,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病的比例高达70%。
动脉粥样硬化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生更早、进展更快。血糖高就像在血管里倒糖浆,糖化的脂蛋白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堵住脑血管、心脏血管。
我亲眼见过一个72岁的老爷子,血糖控制得还不错,却在一次午睡时突发心梗,抢救无效。他平时从不查血脂、不查心电图,连血压都不测,结果就是“看得见的糖,挡不住的命”。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查一次血脂、心电图、颈动脉彩超。65岁以上的,建议查冠状动脉CT或心脏超声。血压也不能高于130/80mmHg,必要时加用降压药和他汀类药物。
一个真实的场景:穿错袜子的阿姨,最后失去了一条腿
我在门诊遇到过一位68岁的阿姨,河北人,操劳了一辈子,血糖控制得马马虎虎。有天她穿了一双紧口的尼龙袜,脚被勒出一道红印,几天后红印变成了水泡,再后来脚趾发黑、感染、截肢。
她哭着对我说:“我以为就是个勒红一圈,没想到连命都差点丢。”
那不是袜子的错,是我们对糖尿病的低估。糖尿病不是吃糖太多,它是一场慢性系统性破坏,尤其在65岁以后,身体的自愈能力下降,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变成风暴。
别再忽视这些“看起来不重要”的小事。穿袜子、洗脚、检查眼睛、规律吃药、查心血管——这五件事,能救你一条腿、一只眼,甚至一条命。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糖尿病足的早期识别与综合管理[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2):85-89.
[2]李红.老年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特点[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1,37(3):203-207.
[3]张晓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1):17-22.
来源:老张健康说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