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协会硬刚美国:反倾销+反歧视,国产芯片终于不用忍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04:46 2

摘要:美国的‘制裁大棒’挥久了,终会碰到中国的‘规则盾牌’,中国市场从不是‘倾销垃圾场’,更不是被卡脖子的‘软柿子’,当行业协会喊出‘支持’,藏着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底气与骨气。

亮剑!中国半导体协会硬刚美国:反倾销+反歧视,国产芯片终于不用忍了?

金句

美国的‘制裁大棒’挥久了,终会碰到中国的‘规则盾牌’,中国市场从不是‘倾销垃圾场’,更不是被卡脖子的‘软柿子’,当行业协会喊出‘支持’,藏着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底气与骨气。

一、协会发声不是“嘴炮”,是产业忍够了的信号

9月13日环球网那条“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支持调查”的短讯,看着轻描淡写,实则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对美国“连环打压”的一次集中“回怼”。这可不是空泛的表态——要知道,就在协会发声当天,美国刚把复旦微电等13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塞进“实体清单”,算上之前的“老账”,已有246家中国半导体企业被美方列入限制名单,占协会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

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早说过一句大实话:“只见过客户制裁供应商,没见过供应商制裁客户的——这是什么商业逻辑?” 这次支持商务部调查,本质上是产业界借着规则“讨说法”:既要管美国企业的“低价倾销”,更要治美国政府的“歧视性封锁”。

二、调查“剑指两处”:40nm芯片被倾销,美国制裁藏猫腻

很多人没看懂,这次调查是“双管齐下”,每一招都打在要害上,背后全是实打实的证据链:

反倾销:瞄准“汽车工业的心脏芯片”

商务部这次盯上的不是高端芯片,而是40nm及以上工艺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这俩货是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的“刚需品”,比如汽车的电源管理、工厂的PLC控制系统,都离不开它们。

为啥要查?数据不会说谎:2022到2024年,美国这些芯片对华进口量涨了37%,价格却跌了52%。这不是正常竞争,是典型的“补贴换市场”——美国企业靠着《芯片与科学法》的巨额补贴,把价格压到成本线以下,活生生把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挤没了。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模拟芯片市场,占了全球58.5%的份额,但本土企业市占率才11%,高端市场基本被美国德州仪器、ADI等巨头垄断,这种“低价倾销”简直是往国产产业的伤口上撒盐。

反歧视:清算美国的“七年封锁账”

如果说反倾销是“管产品”,反歧视就是“管政策”,直接把美国2018年以来的对华芯片限制全摆上了台面 :

- 2018年起借“301调查”加征关税;

- 2022年至今四次升级出口管制,连“美国人参与中国半导体项目”都禁;

- 拿《芯片与科学法》当“挡箭牌”,限制企业对华投资;

- 2025年5月更离谱,直接禁了华为昇腾芯片,连美国AI芯片给中国模型训练都不让用。

更狠的是调查期限:反倾销调查通常1年,反歧视调查只要3个月,还给美国留了30天的磋商期——这意思很明确:“老账新账一起算,要么改,要么接招。”

三、美国的“双重标准”:左手补贴倾销,右手禁令卡脖

最讽刺的是美国的“两面派”操作。一边拿着纳税人的钱给本土芯片企业发补贴——德州仪器2024年营收156亿美元,背后少不了政策输血;另一边又给中国企业下“封杀令”,2025年8月刚撤销三星、英特尔在华工厂的设备供应授权,9月就又列新的实体清单。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逻辑,早把全球产业链搅乱了。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2024年底就联合四大协会发声:“美国芯片再不是‘安全选项’,我们不得不谨慎采购。” 这次调查,说白了就是“以规则破霸权”——你不是爱讲“贸易规则”吗?那咱们就按WTO的规矩,算算你到底欠了多少账。

四、国产不是“软柿子”:市占率11%到逆袭,产业链已搭好骨架

有人担心“反制会不会让自己受伤”?其实国产产业早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这几年早把“底气”攒足了:

- 企业突破:圣邦股份的运算放大器在工业领域温漂指标超越德州仪器,纳芯微的车规级芯片已经批量装车;

- 产业链协同:华虹的40nm车规工艺通过认证,北方华创的刻蚀机在40nm产线良率达92%,安集科技的抛光液直接把成本降了35%;

- 市场基础:中国模拟芯片市场2024年规模达3175亿元,未来5年增速8.3%,这么大的“蛋糕”,足够国产企业长大。

更关键的是有“先例可循”:2014年中国对美韩太阳能多晶硅发起反倾销,最终征收反倾销税,直接推动国内多晶硅产能从依赖进口到全球第一 。这次模拟芯片的调查,很可能复制当年的“逆袭剧本”。

五、博弈才刚开始:反制的底气,藏在镓锗和市场里

这场较量的核心,从来不是“禁几类芯片”,而是“全球产业链谁说了算”。美国看似握着技术,实则捏着“软肋”:中国控制着镓、锗等关键半导体材料的出口,这俩货是芯片制造的“刚需原料”,没了它们,美国的先进制程就是“无米之炊”。

而中国的最大底气,还是“市场话语权”。全球近60%的模拟芯片需求在中国,美国企业真丢了这个市场,营收至少砍半。就像德州仪器,一边酝酿提价10%-30%,一边不敢彻底放弃中国市场——毕竟谁也不想跟钱过不去。

未来几个月,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节点”:反歧视调查3个月后出初步结果,反倾销调查可能在2026年出终裁。如果最终征收反倾销税,国产模拟芯片的替代速度可能再提速3倍,汽车、工业领域的“卡脖子”环节将进一步松动。

中国半导体协会的一声“支持”,不是一时冲动的“硬刚”,而是产业从“被动防御”到“主动维权”的转身。美国总想着用“制裁大棒”卡住别人的脖子,却忘了产业链的韧性从来不是靠封锁建立的——你越堵,我们越要造;你越倾销,我们越要守。

毕竟,卡脖子的绳子勒得越紧,越能逼出破局的力量。当40nm芯片的国产化率从11%爬到50%,当全球企业都离不开中国市场与材料,所谓的“霸权”,不过是一戳就破的泡沫。

来源:看今天

相关推荐